從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同治皇帝登基;到1912年,清廷退位——滿清皇族,就陷入了這種可怕的魔咒:從同治、光緒到宣統(tǒng),大清帝國最后的三任皇帝,全都不育無子??梢哉f,讀清史,這一詭異而又神秘的現(xiàn)象,是困擾每個人心中的一大疑問。作為2000多年帝制的黃昏,這難道,冥冥之中,是一種天數(shù)?同治十三年(1874),作為同治皇帝的老師、狀元出身的翁同龢在日記里寫道,慈禧幾次在紫禁城里放聲大哭,因為她唯一的兒子,同時也是咸豐皇帝僅存的獨子、19歲的同治皇帝(1856-1874),突發(fā)天花,生命垂危,而讓慈禧和大清帝國擔憂的是,同治皇帝年輕無子,帝國的接班人,不得不在旁系的子孫中挑選了。說起來,清朝皇帝無子,這種趨勢,在清朝的倒數(shù)第四位皇帝、咸豐皇帝身上,已經有了苗頭了。作為關外的彪悍民族,滿人從皇太極在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以來,皇帝的生育力剛開始一直旺盛:開國皇帝皇太極,共有11個兒子,其中四位早夭,七位成人;第四位皇帝康熙,更是生有35位皇子,其中長大成人20人;但到了第九位皇帝咸豐,年僅31歲就駕崩的他,僅生育了兩個兒子,其中長子出生不久即夭折,幸存的兒子,就是慈禧所生、6歲即登基的同治皇帝。1874年,咸豐帝碩果僅存的兒子、滿清第十位皇帝同治,年僅19歲就駕崩,無子;此后,第十一位皇帝光緒(1871-1908,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親王奕譞的第二子),以及第十二位皇帝、亡國之君宣統(tǒng)(1906-1967,醇親王奕譞第五子載灃的兒子),全部都不育無子。追究起來,滿清最后三位皇帝不育,跟皇族的近親結婚,有著很大的關系。與開國初期武力強悍,康熙甚至由于兒子眾多、彼此爭位不休而痛苦不已相比,滿清皇族到了咸豐皇帝,生育力開始直線下降,這方面,與滿族的原始婚俗有著某種關系。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臨死前,曾經交代說,他死后,他的大老婆,也就是大福晉,交由他的長子大阿哥代善收養(yǎng),因為在滿族等民族的原始婚俗中,父親的妻子,遺留給兒子非常正常。為了聯(lián)合蒙古抗擊明朝,從努爾哈赤開始,滿族開始大量與蒙古部落進行聯(lián)姻;其中皇太極就有五位后妃,來自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家族,其中有的甚至彼此都是姑侄;作為國策,清朝的皇帝和王公貝勒,一直都有迎娶蒙古貴族女子為妻的傳統(tǒng);而清朝皇族,則經常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蒙古的王公貴族:由此導致,經常出現(xiàn)近親結婚問題。例如順治皇帝,就有兩位妃子,是自己的蒙古族親表妹;而順治的孝惠章皇后,也是自己的蒙古族表侄女;▲以順治為例,愛新覺羅家族的近親結婚問題非常嚴重。與蒙古族的大規(guī)模近親結婚混血之外,滿清皇族的其他近親結婚,也非常嚴重:以康熙為例,康熙的母親,是佟國維的妹妹佟佳氏;后來,康熙又娶了佟國維的兩個女兒,也就是康熙的兩個親表妹為后妃,這就是孝懿仁皇后,和惇怡皇貴妃;皇族間的這種近親結婚,到了后期也依然如此,而不育的光緒帝(生母是慈禧的妹妹),他的皇后葉赫那拉氏,也是光緒帝的親表妹、慈禧的親侄女。由此可見,從清朝創(chuàng)立開始,近親結婚,就一直是一個潛藏在愛新覺羅家族中的致命基因,但信奉親上加親的滿清皇族,對此,并沒有科學的認識,如此導致的結果,就是皇族生育力從咸豐開始的不斷下降,最終乃至連續(xù)三位皇帝的絕育。同治、光緒、宣統(tǒng)的無子,與幼年登基的皇帝生涯,也有著強烈的關系。以同治為例,他六歲就登基為帝;光緒,是四歲登基;宣統(tǒng)帝溥儀,則是三歲登基;由于過早禁錮了自己的生活,長期處在后妃、宮女、太監(jiān)包圍之中的三位皇帝,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始終缺乏男子漢、陽剛之氣的培育熏陶,這也對他們的生長發(fā)育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滿清的太監(jiān)們傳說中,有的對于末代皇帝溥儀,就有說法說他不育,是因為“不走水路、走旱路”,意思是懷疑,溥儀在紫禁城之中,有同性戀的癖好,盡管這只是一種傳說無法求證,但卻顯示了紫禁城的特殊環(huán)境,對于一個兒童的心理影響之大。在紫禁城中,太監(jiān)們經常會向年幼的皇帝,展示各種春宮圖和男女交合人像,在這種開導下懵懵懂懂的皇帝,也經常跟宮女們發(fā)生關系。晚年時,末代皇帝溥儀,就曾經跟沈醉透露,他十幾歲時在紫禁城中,當時太監(jiān)們怕他夜里跑出去,就經常讓一些宮女在晚上為他“陪床”,而渴望能懷上“龍種”、改變卑微地位的宮女們,對此也很是熱心,經常“開導”小皇帝;為了“幫助”小皇帝,太監(jiān)們又經常拿壯陽藥給溥儀吃,對此溥儀曾經回憶說:“幾乎每晚,一直睡到白天,恍惚走出房間,看到太陽都是綠色的”,這種過早的縱欲,也讓溥儀落下了陽痿和不育的終生病根。對于自己不育的原因,光緒帝(1871-1908)在他臨死前一年的1907年,就曾經自述寫道: 遺精之病將二十年,前數(shù)年每月必發(fā)十數(shù)次,近數(shù)年每月不過二三次,且有無夢不舉即自遺泄之時,冬天較甚。近數(shù)年遺泄較少者,并非漸愈,乃系腎經虧損太甚,無力發(fā)泄之故。 四歲就登基的光緒帝,根據(jù)他的自述,他從青少年時代就患上了遺精病,以致于從三十多歲開始,就已經到了“無精可泄”的地步,因此光緒無子,與童年、少年時期過早體驗性生活,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從少年乃至童年就開始的性經驗,也讓年輕氣盛的皇帝們,過早地掏空了身體。1874年,19歲的同治帝罹患天花病重,當時,朝廷內外上下,都懷疑同治帝是由于私下出宮嫖娼,導致身患梅毒所致。對于朝野間的這種傳言,慈禧也有所耳聞,當時同治的老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翁同龢就在日記中寫道,同治臨死前,慈禧召集大臣們,一邊痛哭,一邊委婉地提到說: 慈禧不敢直接點出原因,但朝臣們都心知肚明。當時,恭親王奕?的兒子載澂,甚至經常陪著同治帝,一起出宮嫖娼。奕?有一次委婉地點了這個事,為此同治震怒,下令將奕?革去親王世襲罔替的資格,并降為郡王,同時還把經常陪著他一起“尋歡”的載澂,也革去貝勒郡王的資格。按照各種史料記載,同治應該是死于天花,而不是野史傳說的梅毒,但是這種到處嫖娼、放浪形骸的生活,無疑極大損壞了同治的身體,也由此導致他在患上天花后,由于身體空虛,抵抗力非常差,導致“行漿不足,毒熱內陷”,腰部和臀部全部潰爛,對此有研究者指出,這與他“氣虛腎虧”有非常大的關系。因此,盡管同治帝很早就開始了性生活,17歲(1872年)就大婚娶妻,但19歲病逝的時候,由于縱情淫樂,身體空虛的同治帝,始終無子,也在可理解范圍之中。在近親結婚,過早接觸性生活,導致身體虧空之外,同治、光緒、溥儀的不育,與他們的精神處境,也有著很大的關系。以光緒為例,由于過早縱欲、患上“遺精病”等原因,光緒從小就身體虛弱,而長大后,作為長期處于慈禧控制下的傀儡皇帝,光緒的心情也非常壓抑。戊戌變法失敗后,光緒帝被軟禁起來?!端某劇肪陀涊d,光緒當時經常被慈禧無端訓斥,以致于見到慈禧時,經常渾身顫抖;而光緒身邊妃子很少,只有一后二妃,光緒不喜歡慈禧親自為他指定的皇后隆裕(慈禧的親侄女、光緒的表妹);根據(jù)起居注的記載,光緒與隆?;屎笸康拇螖?shù)很少,而喜歡寵愛珍妃。對此隆裕經常醋意大發(fā)向慈禧告狀,這也惹得慈禧時常發(fā)怒,對光緒的性生活也進行指責和干涉,這種極端行為發(fā)展到后來,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之前,慈禧在倉惶出逃前,甚至親自帶著太監(jiān),命人將珍妃推入井中溺死。作為一個皇帝,卻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光緒的情緒壓抑可見一斑。另外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作為皇帝,光緒帝卻長期處于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曾在紫禁城擔任護衛(wèi)的蘇勛丞就在《我所見到的慈禧和光緒》中回憶道: 光緒……那時約30多歲,中等身材,瘦長臉,面色蒼白,體質羸弱。我們從未見他笑過。說實在的,他過的是囚犯生活,怎么能樂起來呀!慈禧每日三宴,每宴108樣菜,光緒卻沒有這個排場。慈禧每餐揀自己不喜歡吃的三四樣菜,命人給光緒送去,以示慈愛。有時,三四樣菜要分三四次“賞”,每送一次,光緒都得起立叩頭謝恩,連一頓安生飯也吃不成。隆裕是慈禧的親侄女,她可以就著慈禧的桌子吃。我們那時都私下猜疑,光緒瘦弱,多半是差了點飯食。 對于自己的伙食,光緒也曾經提出想增添自己喜歡的飯菜,但就是這種細微的要求,慈禧也經常蠻橫地加以拒絕,后來光緒便不再提起,所以終光緒一生,“吃不飽、吃不好”,竟然成了這位囚徒皇帝的真實生活寫照,而“面色蒼白,體質羸弱”,活了38歲的光緒,不育無子,應該說跟這種生活狀況、精神狀態(tài),也有著很大的關系。而溥儀陽痿和不育的秘密,由于他的妃子文繡的曝光,也開始被公開。1931年,溥儀的妃子文繡在天津,突然秘密離開溥儀,此后與溥儀鬧起了離婚。1922年,溥儀同時迎娶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繡,但據(jù)文繡當時的公開說法,她從1922年嫁給溥儀,到1931年,溥儀從未與她有過性生活,以致她結婚九年,卻仍是處女: 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枕獨抱,愁淚暗流,備受虐待,不堪忍受。 溥儀一生中共迎娶了五位妻子,但由于溥儀從小縱欲以致陽痿,這也給他的妻子們,帶來了難言的苦難。1935年,第三次登基、做上偽滿洲國皇帝的溥儀,突然發(fā)現(xiàn)他的皇后婉容竟然有了身孕,對此心知肚明的溥儀非常震怒,因此婉容的女兒一生下來,就被溥儀下令扔進了鍋爐燒死。在日本人的監(jiān)控下,溥儀戰(zhàn)戰(zhàn)兢兢。為了達到控制溥儀、改變愛新覺羅家族血統(tǒng)的目的,日本人甚至一直慫恿溥儀娶一位日本妻子,溥儀則一直予以了抵制;在1931年“淑妃”文繡與他離婚,皇后婉容出軌、且長期吸食鴉片成癮的情況下,溥儀還是堅持娶了兩位中國姑娘:其中“祥貴人”他他拉氏(后改名譚玉齡),在1942年離奇死亡;1943年,溥儀又迎娶了“福貴人”李玉琴(1957年離婚)。▲皇后婉容(左)與淑妃文繡(右),因為溥儀生理原因、命運坎坷。對于自己的不育,溥儀也一直耿耿于懷。李玉琴回憶說,溥儀曾經跟她說:“我想,老天是會賜給我一個龍子的,我等著?!?/span> 皇上身上那玩意兒沒病,沒缺陷,功能正常,好使,陪他去洗澡的人偷看過。小時我哄他也知道。 但李玉琴回憶說,從1943年她與溥儀結婚,到1945年的兩年半時間,不知道是否由于長期處于日本人監(jiān)視下的緣故,精神緊張的溥儀在性方面,一直都是病態(tài)逃避。但1957年年初,就在與溥儀離婚前,李玉琴最后一次前往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看望溥儀,臨走前一晚,李玉琴留在了溥儀的房間。后來李玉琴回憶說: 溥儀在那個環(huán)境里,好像頭一次和女人過那種生活。是他給我脫的衣服,待事情完了,他還喃喃地說,沒想到這么好。還說,這一次不一定懷上孩子。……這證明他沒病。要不然,為什么在撫順那次,就有正常感覺了呢? 在日本人監(jiān)控下、緊張無法“成事”的溥儀,在監(jiān)獄的安穩(wěn)環(huán)境下,卻神奇的“偉大”了一番。但溥儀,始終無法根治這個疾病。根據(jù)賈英華的研究,病歷顯示,溥儀當時還曾經前往求治,病歷當時寫著:“患者溥儀,曾于1962年7月21日,在此作過檢查診斷?;颊哂谌昵叭位实蹠r,就有陽痿,一直在求治,療效欠佳……其妻子均未生育?!?/span>而只在極個別情況下才“復蘇”的溥儀,到1967年去世時,最終也沒能解決不育這個問題。對此,日本人則提前下手,給溥儀的弟弟、溥杰,安排了個日本妻子、有著日本皇室血統(tǒng)的、日本華族嵯峨實勝侯爵的長女嵯峨浩。據(jù)溥杰的原配妻子唐石霞回憶,由于溥儀無子,因此作為溥儀的親弟弟,溥杰的婚事和生育問題,就成了日本人改變愛新覺羅家族血統(tǒng)的重要“切入點”,當時,日本人先是“逼我與溥杰離婚,接著是令溥杰與特選的日本女子結婚,再下一步的陰謀和如意算盤是,設法讓溥杰生個有日本血統(tǒng)的兒子,再有,他們更大的陰謀是,將來讓這日本血統(tǒng)的溥杰之子,繼承不能生育的溥儀的偽滿洲國皇帝大位,實現(xiàn)日本統(tǒng)治滿蒙進而染指全中國的美夢?!?/span>唐石霞回憶說,當時在日本人的威迫下,溥杰為了保護唐石霞,防止唐石霞被日本特務暗殺,最終被迫“同意”與唐石霞離婚,并秘密潛回家中,“找到我,說明緊急情勢,催我迅速逃跑保命:三十六計走為上!溥杰怕我應付日本特務追捕時發(fā)生不測,竟然塞給我一把手槍,說必要時保命自衛(wèi)。” 1937年4月,溥杰最終與日本人安排的妻子嵯峨浩結婚;1938年3月,關東軍又強迫溥儀簽字通過了《帝位繼承法》,要求“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以為溥杰有著日本血統(tǒng)的孩子,未來“承接皇位”做好準備。溥杰與日本妻子嵯峨浩,先后生下了兩個女兒愛新覺羅·慧生、愛新覺羅·嫮生,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后來慧生于1957年自殺;嫮生則嫁給了日本人福永健治,婚后隨夫改名為福永嫮生,并生下了5名子女。至此,同治、光緒、宣統(tǒng)三位皇帝最終絕嗣,而日本人則通過曲線方式,最終通過溥儀的弟弟溥杰,擁有了他們渴望的、帶有愛新覺羅家族血統(tǒng)的日本“繼承人”。盡管最終戰(zhàn)敗,但在居心險惡的日本人看來,這就像一顆埋給中國的定時炸彈,或許將來的某一天,他們還將把這個“愛新覺羅的日本血統(tǒng)”引爆,給予中國以意想不到的“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