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者經(jīng)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當個股完成突破后個股上漲幅度多少后開始止盈出局,包括很多個股平臺突破后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上方毫無壓力位置的參考,這個時候就更難把握上漲的賣點了,那在實際操盤過程中是否一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呢,下面我給大家具體說說我在平時操盤過程中對于平臺拉升后如何尋找離場點的方法。 幅度測量法幅度測量法是個股在突破平臺開始拉升時候,測量上方的目標價位,一般測量方法是基于在平臺突破的前一個波段的漲幅,然后按照這個上漲幅度來算出0.382、0.5、0.618、1、1.382、1.5、1.618位置的價位,這個幅度波段該如何理解呢,比如在個股突破前最后一個波段漲幅為40%,在突破后位置開啟算的0.382的位置的上漲幅度幅度為(40*0.382)%=15.28%,預設(shè)上漲15.28%存在一個壓力位置,具體觀察在拉手過程中是否能夠突破,如果能突破就下個目標加0.5位置,上漲幅度在20%,以此來進行類推,具體參考下例子,理解下突破前的波段漲幅,和突破后開始起算,運用畫圖工具的波浪尺的測算位置,就不需要自己通過筆算得出,看下圖: 在上圖我已經(jīng)重點標記了參考的幾大要素,該股在拉升過程一一突破原先設(shè)定的壓力位置,直到在1.618位置開始戛然而止未完成突破,而1.618位置是我原設(shè)定的一個離場位置。這里很多投資者該如何理解完成突破呢,其實方法很簡單,主要有兩種,第一,大陽線突破。第二,連續(xù)三天收盤價在這個壓力位置上方。 所以幅度測量法運用起來方法特別簡單,在突破拉升階段先計算出每個階段的壓力位置,看哪個位置沒有完成突破,哪個位置就是我們離場止損位置。 很多交易時間較久的投資者,運用這個方法會發(fā)現(xiàn),該方法大多數(shù)運用到短線的交易過程中,很多時候在設(shè)定的目標價位并未完成突破后股價開始回落,后期會存在二次突破的可能性,那下面我就來跟大家再講解幾個拓展的方法。 均線的交易法均線對于我們交易的上幫助主要涉及到趨勢、壓力、支撐的判斷,所以均線自然也可以幫助我們來對于平臺突破后個股拉升離場點判斷,在個股完成突破后趨勢肯定往上,那對于我們具備參考意義的均線只有5日和10日均線,在交易上偏超短的可以已5日線為主,如果股價一直沒有跌破5日線就一直,當股價跌破5日線就是自己止盈離場位置。 如果交易上偏波段的投資者可以以10日線,未跌破10日線繼續(xù)持有,跌破10日可以離場為主,具體給大家舉個例子: 通過上圖我們發(fā)現(xiàn)該股在突破后拉升過程中收盤并未跌破5日均線,直到跌破5日線后股價開始逐步回落。所以5日均線和10日均線就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但這里又投資者會存在一個疑惑,如何去界定跌破均線,方法也是存在兩點。第一,大陰線跌破該均線,第二,收盤后小幅度跌破,但三日依舊在5日均線下方。 成交量的變化當個股達到目標價位后莊家開始準備出貨的階段時候,那出貨肯定會造成成交量的大幅度放出,并且莊家不可能一日內(nèi)完成出貨,那造成的成交量的變化情況就是高位震蕩持續(xù)放量。個股在上漲過程中回調(diào)屬于正?,F(xiàn)象,回調(diào)過程中存在資金的分歧成交量大量放出也屬于正?,F(xiàn)象,但如果持續(xù)性的震蕩放量那出貨的概率就相對較高,所以在個股突破后拉升階段中出現(xiàn)個股高位震蕩的持續(xù)性的放量,就是我們離場的位置,如果高位出現(xiàn)放量后回調(diào)階段個股出現(xiàn)了明顯的逐步縮量,莊家出貨概率較小,仍舊可以持股等待下一波段的上漲,具體參考下圖案例: 總結(jié):個股平臺突破拉升后該如何設(shè)定離場位置,以上三種方法是我在交易過程中使用平了較高的方法,成功率相對較高,如果三種情況同時出現(xiàn)那自然也可以提高成功率,但個股走勢千變?nèi)f化受影響因素較多,比如上證指數(shù)的判斷的也是對于離場價位的重要參考,如果看好指數(shù)的上漲自然可以持股待漲,如果指數(shù)下跌,也是我們短期離場的價位,還有在業(yè)績公布期間的基本面情況,外界因素,這些需要大家平時在交易上的功底。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guān)注點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