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老人之寶”,清乾隆,碧玉質(zhì),交龍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2.8厘米見方,通高15.3厘米,紐高5.4厘米。 寶四周陰刻填金乾隆帝御制《十全老人之寶說》?!笆?,指乾隆帝在位期間十次遠(yuǎn)征邊疆的重大勝利。 可知乾隆帝制此寶,不僅是要顯揚(yáng)其十全武功,而且是要時(shí)時(shí)勉勵(lì)自己盡君之全職,以實(shí)現(xiàn)其“千古全人”之夙愿??梢赃@樣說,此璽既是乾隆帝的紀(jì)功之物,也是他的自勵(lì)之璽。 “惟精惟一”璽,清乾隆,昌化石質(zhì),隨形雕蘇軾《赤壁賦》文意,漢文篆書。面6.9厘米見方,通高11.9厘米。貼黃簽一,上墨書“惟精惟一御寶一方”。 “惟精惟一”語出《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此言所以為君治民之心法。恰如孔穎達(dá)注疏所云:“居位則治民,治民必須明道,故戒之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者,經(jīng)也,物所從之路也。因言人心,遂云道心。人心為萬慮之主,道心為眾道之本。立君所以安人,人心危則難安,安民必須明道,道心微則難明,將欲明道,必須精心,將欲安民,必須一意,故以戒精心一意,又當(dāng)信執(zhí)其中,然后可得明道以安民耳?!鄙w言為人君者,應(yīng)“精”、“一”兼執(zhí),修行己身。乾隆帝以此為璽文刻制了多方寶璽,此為其中之一。此璽與“乾隆宸翰”相配,鈐諸御筆書畫之上。 “信天主人”璽,清乾隆,田黃石質(zhì),光素長方形璽,漢文篆書,璽文兩邊圍二升龍圖案。面寬2.5厘米,長3.2厘米,通高5.5厘米。 乾隆帝早年曾著《開惑論》,仿四子講德之意,設(shè)為春秋碩儒、臻成大夫二人問答,其文中有:“梟瞷文身,無不內(nèi)屬,慕義歸仁,鴻庸爰建,千古未聞。若子者所謂菽麥未辨,安足以知我信天主人哉?信天主人乃召大夫碩儒而告之曰:‘若二子者所謂楚即失之,齊亦未為得也。’”其中“信天主人”乃乾隆自稱,取“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之意。乾隆在七十五歲時(shí)又作《信天主人自箴》詩云:“開惑昔年著論曾,信天爰以主人稱。謂危反用成安屢,逮失還資為得仍。事定不堪迥回憶,途長惟益勵(lì)心兢。信天天眷古稀有,顧我何修遇此能?”表達(dá)了乾隆帝以“信天主人”為號(hào)的意旨。 “乾隆御賞”竹根印,清乾隆,長2.1厘米,寬2.1厘米,高1.7厘米。 銅“廣儲(chǔ)司印”印,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七月,印紋7.15厘米x7.15厘米。 “知不足齋”璽,清嘉慶,青玉質(zhì),蹲龍紐,漢文篆書。面圓形,徑3.9厘米,通高6.4厘米,紐高3厘米。 知不足齋位于毓慶宮后殿繼德堂東次間,為嘉慶帝的書齋名。嘉慶帝曾講:“知不足齋額,沿杭城鮑氏藏書室名?!敝她S名直接取自浙江鮑士恭藏書樓的名稱。但嘉慶帝對(duì)“知不足”則有其自己的理解。嘉慶二十年(1815)鮑氏所校刻的《知不足齋叢書》二十四集流傳禁中,嘉慶帝見之,傳諭撫臣曰:“朕近日讀鮑氏叢書,亦名知不足齋,為語鮑氏勿改。朕帝王家之知不足,鮑氏乃讀書人知不足也?!贝她S也是嘉慶帝繼位初期的重要活動(dòng)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