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岐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上栗縣中部,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孽龍洞為楊岐山風景名勝區(qū)的核心景區(qū),是一個形成于1.8億年前的海相石灰?guī)r層的天然溶洞。洞內(nèi)常年恒溫18度,冬暖夏涼。孽龍洞全長3200米,洞內(nèi)有108個景觀,分為南斗六宮九重天。洞內(nèi)廳廊相連,最大的高達30余米,可容納近千人。鐘乳石如雕似玉,似人擬獸,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石筍、石花、石幔晶瑩剔透,濕潤如玉。清風、怪石、流水、飛瀑被稱為“洞中四絕”。 洞天飛瀑 ![]() 洞天飛瀑為景區(qū)標志性景點,地質(zhì)學中屬地下河中瀑布(也稱跌水)。瀑布水面寬7米,落差為9米,因地下河在行進過程中,水流沿著陡壁面垂直(或接近垂直)向下流動或直接跌落而形成。我國至少有十幾萬個巖溶洞穴,江西省已知溶洞地下瀑布僅兩處,“洞天飛瀑”為其一。1983年,中國風景名勝權威同濟大學園林學專家陳叢周教授到景區(qū)指導工作時為此提名“天下第一洞,地下藝術長廊”。 佛現(xiàn)草 ![]() 石壁上可見許多蕨類植物,形成一片片綠色的植物群。這些植物的種子主要由流水、風吹或動物搬運而來。種子需要在土壤中生根發(fā)芽,巖壁流水中泥沙沉積或巖體風化物堆積等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洞中的照明燈光為這些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光源。洞中潮濕的空氣、巖壁的流水等為這些植物提供水分。在沉寂的洞中形成了一片片生機盎然的草叢,被稱為“佛現(xiàn)草”。 珍珠泉 ![]() “珍珠泉”為溶洞之中鈣化堆積形成的外形似球狀的鈣化體。早期頂部巖溶裂隙,水沿鈣化體表面陣陣流下,在整個鈣化體表面形成了無數(shù)小邊石壩(邊石壩面積多在1平方厘米以內(nèi)),水流氣泡形似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緩緩墜落,渾然天成。 千丘梯田 ![]() 千丘梯田距孽龍洞口1600米,總高3.4米,整體呈扇形,三級臺階狀,形似梯田。由于堤內(nèi)積水成池,稱為邊石池或石田,即千丘梯田。 曠古編鐘 ![]() “曠古編鐘”由自然形成的近乎平行排列的一扇扇石旗組成,如一套大型編鐘。由于石旗內(nèi)部是空心的,輕扣上面,會發(fā)出悅耳的音色。早年由音樂家在上面編號,敲出過《泉水叮咚響》這首完整的曲子。(文圖提供:萍鄉(xiāng)市文廣新旅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