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每當上演京味兒大戲《玩家》,總是觀眾爆滿,一票難求。對此,編劇劉一達感慨道:“10年了,終于把這部戲磨出來了,是名副其實的十年磨一劍啊?!?/span> 劉一達在《北京晚報》當了20年記者,采訪過無數玩家,對這個領域很熟悉。2006年,北京人藝策劃推出一部反映當代北京發(fā)展變化的戲,領導讓劉一達以《玩家》為題寫一部話劇,并催促他趕快動筆,最好在2008年之前寫出本子。接受任務后,他用3個月拿出了《玩家》第1稿。但藝委會成員看了劇本后,多數人認為《玩家》劇本題材雖好,但還需細心打磨。 劉一達又對整個劇本重新構思,注重于人物命運和性格的描寫,而對收藏過程和收藏知識進行了刪改。第二稿出來后,藝委會經過集體會診,依然認為還需修改。劉一達接著修改,主題也在不斷的修改中一步步深入。于是有了第3稿,第4稿……直到15稿,才最后定稿。 人藝院長任鳴說:“人藝精神一是戲比天大,二是對藝術懷敬畏之心,三是藝術上要精益求精。《玩家》2006年初稿拿出來后,改了10年,改了15稿,2016年8月才上演?!眲⒁贿_更是感觸頗深:“從2006年將《玩家》劇本初稿交給北京人藝,經歷了10年時間15稿的無數次打磨修改。你很難想象為了一個情節(jié),數日不寐;為了一句臺詞,徹夜難眠,過程如脫胎換骨。10年見證了一個真理:光陰是考驗耐性的磨刀石。人一旦選擇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只要不改初心,孜孜以求,就會像我的名字:一定能夠到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