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和中部的蘇丹草原之間,有一條長度超過5,400公里,寬達1000公里的狹長地帶,叫做薩赫勒地帶(Sahel)。 薩赫勒地帶上聚集了14個非洲國家,居住著6000萬人,他們無論貧窮還是富裕,戰(zhàn)亂還是和平,都要面對一個共同的敵人——撒哈拉大沙漠…. 薩赫勒地帶 過去的100年間,薩赫勒地帶經(jīng)歷了三次毀滅性的干旱,200多萬牧民的牲畜損失一半左右, 干旱加劇的沙漠化,令當?shù)剞r(nóng)業(yè)遭到毀滅性打擊,顆粒無收,引發(fā)了嚴重饑荒。 將近25萬人餓死,大量農(nóng)牧民變成了難民,逃往南方,流離失所…. 毫不夸張地說,緊挨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的薩赫勒地帶,是世界上由自然災害引發(fā)人類生存危機最嚴重的地區(qū)。 正當人們對撒哈拉沙漠的步步緊逼束手無策的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勇敢地帶領當?shù)厝?,采用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耕種技術Zai。 歷時25年,最終擋住了撒哈拉沙漠的進攻,并不斷收復失地,將曾經(jīng)的沙漠變回了森林和良田…. 他就是布基納法索農(nóng)夫,2018年的“正確生活方式獎”獲得者Yacouba Sawadogo。 40多年前,他是一位精通傳統(tǒng)耕種技術的普通農(nóng)夫,如今,他被人們尊稱為“擋住撒哈拉沙漠的人”。 他的故事,讓我們從頭說起…. Yacouba是布基納法索莫西族人,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薩赫勒地帶的沙漠地區(qū),這里常年欠收,時不時就會爆發(fā)干旱。 1975年,薩赫勒地帶再次遭遇天災,第三次毀滅性旱災襲來,Yacouba所在的莫西族聚集區(qū)又一次爆發(fā)了嚴重的饑荒,人們紛紛外逃尋找新的家園。 過去產(chǎn)糧食的土地因為干旱寸草不生,大片大片的地方荒漠化,撒哈拉沙漠開始持續(xù)蠶食這些干旱的土地。 遭遇了嚴重的饑荒和沙漠侵蝕,周圍人逃荒的逃荒,遷移的遷移,Yacouba卻倔強地決定留守下來。 在他看來,莫西人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千萬年,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嚴重旱災,從未放棄過土地,他相信,自己的祖先一定積累了擋住沙漠進攻的辦法,對抗沙漠的終極武器,就藏在祖先的智慧里! 思來想去,Yacouba決定找一些有經(jīng)驗的老人,打聽治理土地沙漠化的古老辦法。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Yacouba還真打聽到了一種能抵抗沙漠侵蝕的,古老的耕種技術——Zai。 老人告訴Yacouba,Zai的使用的條件并不復雜,一把鋤頭即可,但是,卻需要高超的處理技巧和人們大規(guī)模持之以恒的行動能力。也正因此,過去知道Zai的人并不少,卻沒有人真正將它付諸實施….. Yacouba卻下定了決心,他向老人表示: 無論多么艱難,只要能擋住沙漠,就不惜代價施行到底! 老人手把手地將Zai耕種術的核心技術傳授給了Yacouba。 Yacouba非常興奮,他立刻回到自己村里,召集男女老少,宣布要推廣Zai耕種術,“向沙漠贏回自己的土地”。 然而,他的想法卻遭到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嘲笑: 之前無數(shù)人都沒能成功,就憑你一個莫西農(nóng)民,就妄想擋住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Yacouba不為所動,在他看來,前人的失敗并不是方法問題,而是大家不夠相信祖先的經(jīng)驗和智慧,沒能做到持之以恒。 在眾人的冷嘲熱諷中,Yacouba既然決然地開始了古老的Zai耕種術實踐,他堅信,憑著祖先的智慧,加上自己的毅力決心,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 Zai耕種技術,簡單來說操作如下: 在雨季節(jié)到來之前,在一片沙化的土地上,挖出直徑25厘米, 深20厘米的, 一個個整齊的小圓坑,同一排的兩個小坑中心之間相距90厘米, 排與排之間的小坑相互間隔,之間的距離也是90厘米…. 這些整齊的小圓坑挖成之后,便在坑中澆上堆肥。 之后,當雨季來臨,雨水沖刷進這些小坑過后,水份和養(yǎng)分都被留在了這些密集的坑里,因為坑形狀的關系,它們被牢牢鎖住,再也不會流失了。 之后,再在Zai耕種術挖出來的一個個小坑里,撒上耐旱植物的種子,雨季也就有足夠的水份和養(yǎng)分令它們存活了,而不至于像過去一樣,任由沙化土地上的水份養(yǎng)分流失,種不活一株植物….. 而在一片又一片的Zai耕種術的土地間,還有一排排石頭壘成的防線,可以進一步鞏固土地,防止水份和養(yǎng)份流失。 在嘗試了Zai的優(yōu)點和好處之后,Yacouba開始糾集村里少數(shù)贊同他的年輕人,從附近的荒漠化土地開始,直到種出第一片小樹林….. 在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奇跡之后,人們漸漸打消了懷疑,愿意聽從Yacouba的建議,推廣Zai耕種術改造土地。 Yacouba再接再厲,又將附近村落的土地染上了綠色。 漸漸地,越來越多人知道了Yacouba的大名和他的Zai耕種術,甚至更遠一點的村民們,因為不知道他姓啥,干脆管他叫做“Yacouba Zai”, 就這樣,Yacouba Zai的名字,伴隨著布基納法索一片又一片綠地的崛起,一片又一片黃沙地的褪去,流傳得越來越廣….. Yacouba深深銘記了當年那位傳授Zai技術給他的老人的話,持之以恒,永不懈怠,從那次旱災之后, Yacouba一刻也沒停下推廣Zai耕種術的步伐,他的足跡越來越遠,他走出了莫西人聚集區(qū),去到布基納法索更多的地方推廣Zai耕種術, 他扛著一把鋤頭,手把手地教年輕人們正確列隊,然后統(tǒng)一行動,挖出一個個整齊又符合標準的小圓坑….. Yacouba從第一次揮起鋤頭挖出那個小圓坑開始,這一干就是幾十年, 如今他已經(jīng)走出國門,去到鄰國馬里,尼日爾等地,教授Zai耕種術,幫助當?shù)厝说挚谷龉衬娜肭帧?/p> 幾十年下來,Yacouba對Zai耕種術的研究和推廣,使他成為了治理撒哈拉沙漠最有經(jīng)驗的人, Zai耕種術中,刨坑的深度,力度,時機,以及所有坑排列的形狀,Yacouba都經(jīng)過了反復實驗, 他將祖先留下的智慧結晶發(fā)揚光大,開發(fā)出了更先進,更符合科學原理的升級版Zai耕種術。 環(huán)境科學家Dorkas Kaiser也盛贊Yacouba: “在我看來,他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使用科學的方法反復實踐,從而改進并總結出了最優(yōu)的方案?!?/p>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Chris Reji博士也對Yacouba敬佩不已: “我一有空就會回來看他改造沙漠,他不但用耕種技術改造土地,還注重了這些土地的生物多樣性,非常有遠見?!?/p> 撒哈拉大沙漠,這個曾經(jīng)肆無忌憚,無孔不入自然怪物,肆虐了30多年后,最終在人類古老的智慧,和Yacouba契而不舍的行動面前停下了腳步。 而擋住他的人,正是那位用一把不起眼的鋤頭,帶領大家挖出一個個整齊小坑,從而制伏了大沙漠的Yacouba。 曾經(jīng)荒蕪,失去生命力的土地,如今又能種出莊稼了,曾經(jīng)背井離鄉(xiāng)的村民們又回來了,大家在這里耕種,建房,生活又漸漸恢復曾經(jīng)繁榮的樣貌。 薩赫勒地帶有沙漠的地方,人們都知道Yacouba的大名,并尊敬地稱他為“擋住撒哈拉沙漠的人”。 從1975年正式使用Zai耕種術對抗沙漠開始,30年之后,薩赫勒地帶曾經(jīng)大片沙漠化的土地已經(jīng)被綠色覆蓋,2005年一張衛(wèi)星拍攝的照片,呈現(xiàn)了Yacouba的偉大功績….. 又是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Yacouba已經(jīng)是一位老人,但他并沒有停下推廣Zai耕種術的腳步, 2018年,Yacouba獲得了瑞典頒發(fā)的,有“諾貝爾環(huán)境獎”之稱的“正確生活方式獎”。 這位用一把鋤頭抵抗了撒哈拉大沙漠的莫西老農(nóng),站在了世界舞臺上,向全球網(wǎng)民宣講古老的Zai耕種術。 他希望終有一天,撒哈拉,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被徹底征服,從地球上消失,讓后世子孫,只能在視頻資料里看見沙漠的樣子….. Ref: https://en./wiki/Za%C3%AF -------------------------------------- Scalers:持續(xù)行動的故事 懶貓格林: 說實話,能夠挖坑定型,就近取水,短期見效的土地說明根本不算真正的沙地,這種地在中國早就種上各種各樣的作物了。在中國邊境奮斗了六七十年,幾代人徹底控制流沙的那幾套系統(tǒng),才是真正的治沙 sydneyzhan:一小片小樹林就全世界皆知。我們搞定幾百萬畝卻不提。話語權的重要性 不腐非八路:想起了外媒對螞蟻森林的質(zhì)疑。別人做得,阿中就做不得 哎呦什么破名字啊:環(huán)保真的不是面目猙獰地演講就能辦到的 |
|
來自: transpacificm > 《人物形象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