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勇 什么時候最考驗人的智慧,最能考察一個人是否有真才實學(xué)?在對方?jīng)]有準(zhǔn)備時,進(jìn)行突然襲擊,突然發(fā)難,當(dāng)屬其一。 如果才學(xué)不夠,這時候是最容易露餡的,如果學(xué)富五車,才高八斗,這時候也是最容易露臉的。 晚清重臣張之洞,少時聰穎好學(xué),才華橫溢,深受老師喜愛。一天,老師帶其春游,觸景生情,出了個對句:駝背桃樹倒開花,黃蜂仰采。張之洞歪著腦袋,兩眼盯著路邊的蓮池,對出了個俏皮對句:瘦腳蓮蓬歪結(jié)籽,白鷺斜觀。老師聽后又出了一聯(lián):柳線鶯梭,織就江南三春色。張之洞思索了一陣后對曰:云箋雁字,傳來塞北九秋書。這副對聯(lián)至今被楹聯(lián)界稱為絕對。 道光年間,張之洞的故鄉(xiāng)南皮縣舉辦縣試,很多書生都去趕考,那時候的張之洞還是一個10歲小娃,張之洞也去了考場參加考試。主考官一看這年紀(jì)紛紛瞧不起張之洞,對他說,小孩子來湊什么熱鬧?這讓張之洞心中不悅,抬頭挺胸底氣十足的說到我是來參加考試的,不是來參加年齡比賽的。主考官就出了個對子打算刁難張之洞,并說如果能對上就讓他參加考試,對不上就回家去。沒想到上聯(lián)一出,張之洞出口成章的對上,上聯(lián)“南皮縣童子十歲”,下聯(lián)“北京城皇上萬歲”。這讓主考官很是欽佩,讓其參加考試,在這場考試中,張之洞中了秀才。 后來有人作“樹已半枯休縱斧”,張之洞對以“果然一點不相干”,還有“欲解牢愁惟縱酒”,張之洞對以“興觀群怨不如詩”,令人拍案叫絕。 張之洞奉命招待日本駐華使節(jié)橫露,席間橫露陰陽怪氣地說出了一句上聯(lián):日本東來,光照大清一統(tǒng)。這句話無形中體現(xiàn)出了對大清的侮辱,當(dāng)時在場的人都很驚愕。橫露十分得意,用輕蔑的眼神看著在場的人們。張之洞見狀,十分憤怒,從容地端起酒杯喝了口酒,從容鎮(zhèn)定地高聲吟道:天朝上看,氣貫全球五洲。天朝是當(dāng)時中國的別稱。張之洞的下聯(lián)對仗工整,妙句天成,從氣勢上壓住了橫露的邪氣。 可以說,對聯(lián)是張之洞一生所學(xué),強項中的強項,在當(dāng)時,幾乎無人能及。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駐地武昌,大力興利除弊,為地方辦了些實事、好事,一時聲望如日中天,成為洋務(wù)運動中的領(lǐng)軍人物。當(dāng)時梁啟超年未及冠,游歷武昌。這一日,梁啟超來到總督府,投遞名刺(相當(dāng)于今日的名片),求見總督張大人。張之洞本人系科舉正途出身,見名刺上只題愚弟梁啟超頓首,便有些不悅。于是出聯(lián)刁難: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無禮稱愚弟。這上聯(lián)高傲無禮,且拒人于千里之外。梁啟超則氣度不凡,坦然對出下聯(lián),請來人回送張之洞。聯(lián)文是: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俠士有志傲王侯。對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據(jù),文字高雅硬朗,氣勢懾人,這樣的年輕人張之洞不能不見。 張之洞傳見梁啟超,梁啟超昂然而入,長揖不拜??吹搅簡⒊⌒∧昙o(jì),氣宇軒昂,張之洞不覺心動。一貫喜歡獎掖有志氣之青年人的張之洞決定考考梁啟超的才學(xué)。略加思索,張之洞口占一聯(lián),要梁啟超對出下聯(lián)。張之洞的上聯(lián)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張之洞把天喻作圍棋盤,星星喻作圍棋子,顯示出開闊胸襟。梁啟超應(yīng)口而答道: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梁啟超以地喻琵琶,以路喻弦,同樣表現(xiàn)出博大的胸懷。 后來張之洞調(diào)任湖廣總督,名氣更大,傲氣也更盛。有一次梁啟超到江夏拜訪他。張之洞再次出聯(lián):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上聯(lián)既包含四水(指古代江、河、淮、濟(jì)四水),長江排首位,又總括四季春、夏、秋、冬,夏排第二。接著提出了誰是第一,誰是第二?這樣難以回答的問題。梁啟超才思敏捷,略加思索即對出下聯(lián):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梁啟超將自己的身份儒人拆開,儒、佛、道三教,以儒為首,天、地、人三才,則人居末位。張之洞以誰是第一,誰是第二?這樣的問題刁難,梁啟超則以何敢在先,何敢在后應(yīng)對,更是余味不盡。既打消對方的傲氣,又不失賓主之禮。何敢在先,何敢在后通至儒家中庸之道,表明自己變法維新,追求適度合理,既不是冒進(jìn),更不肯守舊。 張之洞一聽,拍案叫絕,驚為奇才。他發(fā)覺梁啟超的才氣與膽略,絕非等閑之輩。雖然,在政見上與張之洞代表的洋務(wù)派格格不入,但他不僅盛情接待了梁啟超,還資助康梁發(fā)起的強學(xué)會一大筆款子。 梁啟超是近代中國影響巨大的百科全書式的學(xué)者、文化巨匠和啟蒙思想家。他天資超群,自幼聰穎,讀書勤奮。他8歲能作詩文,9歲能綴千言,11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可謂生活中的文曲星,對個對聯(lián)只是小菜一碟,是其平生所學(xué)的滄海一粟。但關(guān)鍵時刻的急智,足見此人智慧的過人之處,后來所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就不足為奇了。 摘自《通遼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