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 《望江亭中秋切鲙》 元代劇作家關漢卿的《望江亭中秋切鲙旦》,被稱之為“亮在苦寒人世里的一支俏生生、紅潤潤的珊瑚”它至今已流傳700余年,曾感染鼓舞了眾多深陷苦難的堅強女性,被京劇、川劇、贛劇、曲劇等戲曲劇種移植改編,并傳唱至今。北方昆曲劇院經過長達一年的策劃和編排,終于將《望江亭中秋切鲙》搬上昆曲舞臺,也是這一題材首次以昆曲形式進行演出,成為熱點。人民日報發(fā)表評論:此戲人物刻畫豐富、有趣,情節(jié)緊湊,引人入勝,兼顧經典性基礎和喜劇效果,在劇中提到南戲的部分還進行了具有學術價值的“弋陽腔”追溯。該劇由青年昆曲導演張鵬執(zhí)導,國家一級演員邵天帥主演,青年昆曲作家王一舸在原作基礎上進行了精彩改編,風格上更為青春活潑,保留古韻的同時貼近現(xiàn)代觀眾的審美趣味。對《望江亭中秋切鲙》的傳承性、戲劇性、創(chuàng)新性和審美性給予了高度評價。 時間:10月28日19:30地點:長安大戲院
【主演】劇中人……扮演者 譚記兒……邵天帥 楊衙內……史舒越 白士中……王 琛 白姑姑……白曉君 張 千……張 暖 李 稍……于 航 李秉中……袁國良 【演出單位】北方昆曲劇院 《望江亭中秋切鲙》是關漢卿亮在苦寒人世里的一支俏生生,紅潤潤的珊瑚。有竇娥的不幸,沒有她的哀苦。譚記兒是那樣慧黠的女子。 故事無一例外的發(fā)生在道觀,做媒的是個老道姑。 你從不知,上帝何時開啟那一扇窗。即便你靈秀逼人,一樣是命運的棋子。而那木訥的男子,反是你的救贖。 花容月貌經不起生活的負累,譚記兒自嘆命苦,于是有心逃離這春恨夏短的紅塵。白姑姑以身相勸,您的花容月貌怎禁得住這清淡漫長的白天黑夜? 出家是下下之策,譚記兒承認。丈夫夭亡,幸福短暫,我是個被幸福遺棄的女人。 '只愿他肯做一心人,不轉關;我和他守白頭,非浪侃。' 她不是懷春的少女了,不會為一個清秀些的男人做出荒唐事。他要明白,愛我就要接受我的全部,至少要尊重我。白士中全允。他的確被幸運沖了頭腦,而且這個老實人并不愚鈍,一個聰敏的女子更能給自己枯澀艱難的生活帶來全新的色彩。 楊衙內的出現(xiàn)不過是讓他進一步見識了妻子的巾幗氣概。 譚記兒化身打魚的張二嫂登場了。她巧笑倩兮,言辭諷刺而熱烈。 '我從來打漁船上扭的那身子兒別,替你穩(wěn)坐七香車。' 偷了圣旨、金劍,功成身退,把好名聲的帽子送給自己的老公。白士中不費吹灰之力將'真欽差'變?yōu)?#39;假欽差'。從此無別離,百事長如愿。 白士中雖不若老婆的才智,氣量真不小,并不諱言,'據著夫人機謀見識,雖說一個楊衙內,就是十個楊衙內,也難逃夫人之手。'男權社會,女子的才智總要借一個寬宏的男子身上體現(xiàn),白士中對于妻子親身接近花花公子楊衙內,表現(xiàn)的是關懷和擔憂,沒有不信任。 如是,才得從此無別離,百事長如愿吧。 《望江亭中秋切鲙》是元代關漢卿所著雜劇,雜劇原貌現(xiàn)今已不可見,但可從歷史記載、曲譜、昆曲中的北曲以及戲曲文物中了解到它的基本情況,例如:音樂風格、曲式結構、宮調運用、演唱形式等,在當今的昆曲舞臺上可見蹤跡。也就是說,就是完全依據元代雜劇劇本,以昆曲為載體進行創(chuàng)作,也不覺突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雜劇昆唱'。 北方昆曲劇院演出的觀其復版《望江亭中秋切鲙》,劇本尊重原著,扮相追求古雅,唱腔嚴格套曲,音樂曲牌申發(fā)。大師護航,表演力求考究。一桌二椅,盡顯戲曲特色。此劇,融入北方昆弋風格,憑借僅存的有聲資料、文獻和老藝術家們口傳心授的高腔記憶,實驗性復原絕跡舞臺近百年的'京高腔'片段,以此向北方昆曲劇院前輩昆弋藝術家們致敬。 票價:280 200 120 80 5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