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明清家具研習社 研習君語
凹面:即洼面 打洼:“洼”北京匠師讀作wà,不作wā。線腳的一種,把構件的表面造成凹面 凸面:即“蓋面”或“混面” 一鼓一洼:一個凹面與一個凸面平行的線腳 梟混:《則例》語,下凸上凹的曲線,近似冰盤沿線腳,常見于須彌座 混面:線腳的名稱,即高起的素凸面,可上溯到《營造法式》 雙混面:兩個平行的混面 冰盤沿:指邊框外緣立面各種上疏下斂的線腳 泥鰍背:混面的俗稱 蓋面:即“混面”或“凸面” 垛邊:順著邊抹底面外緣加貼的一根木條,借以增加邊抹看面的厚度,多用于裹腿做及一腿三牙羅鍋棖式的家具 劈料:在構件上造兩個或更多的平行混面線腳 打洼沿 混面 冰盤沿 泥鰍背 三劈料 陽線:高起的陽文線 起線:在構件上造出高起的線 邊線:沿著構件的邊緣造出高起的陽線或踩下去的平線或陰線 起邊線:沿著構件的邊緣造出陽線 壓邊線:沿著構件的邊緣造出平線 攔水線:沿著桌案面的邊緣起陽線,借以防止湯水傾仄,流污衣衫 燈草線:飽滿的陽線 皮條線:比燈草線寬而平扁的陽線 皮條線加洼兒:高起的皮條線中部又稍洼下 委角線:在構件的直角上造出陰文線,使直角變?yōu)槲?/p> 一炷香:腿足正面起一道陽線,多見于案形結體家具的腿足上 兩炷香:腿足正面起兩道陽線,多見于條案 三炷香:腿足正面起三道陽線,多見于案形結體的家具上 起棱:在構件上造出高起的棱 脊線:在構件上高起的線或棱 蕎麥棱:陽線而有銳棱者 瓜棱線:腿足分棱瓣的線腳,多見于無束腰方桌及圓角柜家具上 甜瓜棱:圓足或方足起棱分瓣線腳的總稱 倒棱:削去構件上的硬棱,使其柔和 劍脊棱:中間起棱,兩旁成斜坡,形如寶劍的線腳?!遏敯嘟?jīng)匠家境》曰“劍脊線” 攔水線 燈草線 兩炷香 瓜棱線 倒棱 鼓腿:向外鼓出的腿足 鼓腿彭牙:牙條與腿足自束腰以下向外彭出,腿足至下端又向內兜轉,以大挖內翻馬蹄結束 牙腳:壸門臺座向四足高桌發(fā)展,遺留在足端的歧出部分為牙腳,后蛻變成馬蹄 馬蹄:腿足下端向內兜轉或向外翻出的增大部分 內翻馬蹄:足端向內兜轉的馬蹄 外翻馬蹄:三彎腿足下端向外兜轉的馬蹄 撇腿:即“香爐腿”,腿足下端向外微撇 香爐腿:又稱“撇腿”,腿足下端向外撇后著地。常見于有管腳棖的條案 槳腿:《魯班經(jīng)匠家境》語,即站牙,言其上小下大,近似船槳 蜻蜓腿:香幾上細而長的三彎腿 鼓腿膨牙 香爐腿 馬蹄 三彎腿 螞蚱腿 展腿 其它構件疊澀:《營造法式》語。須彌座束腰上下依次向外寬出的各層 撻澀:《營造法式》語,“疊澀”或寫作“撻澀”。按即北京工匠所謂的“托腮” 圈口:四根板條安裝在方形或長方形的框格中,形成完整的周圈 壸門:唐宋時常用在須彌座及床座上的開光 券口:三根板材安裝在方形或長方形的框格中,形成拱券狀 洼堂肚:牙條中部下垂,成弧線形。常見于椅子上的券口牙子 三彎車腳:《魯班經(jīng)匠家境》語,箱子下有彎曲弧線的底座 卷書:幾形結體家具,板足到地后向內或向外卷轉的部分曰“卷書”;寶座或椅子搭腦正中出現(xiàn)向后卷轉的部分亦稱“卷書” 落堂:裝板低于邊框的造法 落堂踩鼓:將裝板四邊踩下去,使它低于邊框,但中部不動,形成高起的小平臺 平頭案 / 翹頭案腿足間的圈口 六角半桌上的魚門洞式圈口 架子床掛檐上的魚門洞式圈口 小座屏下方海棠式圈口 玫瑰椅靠背上的壸門券口 圈椅下方的壸門券口 燈掛椅下方的壸門券口 官帽椅下方的壸門券口 壸門式牙板及腿足,非壸門券口 壸門式亮腳,非壸門券口 萬歷柜亮格部分的壸門券口 洼堂肚 其它線腳麻葉云:《則例》語,雕在墩子兩端的云紋 抱鼓麻葉云:墩子上的抱鼓和墩子盡端的鞋履狀,其上雕有云紋。 波折形:模擬織物下垂或荷葉邊彎曲的形狀 卷葉:雕刻在三彎腿足端向上翻卷的葉狀裝飾,常在香幾的足上出現(xiàn) 卷云紋:形象完整,左右對稱而卷轉的云紋 卷珠足:三彎腿內緣起陽線,下至足端,卷轉成珠而結束曰“卷珠足” 海棠式:取材于秋海棠花的造型 吉祥草:用草葉組成的圓形圖案,常用于卡子花 棱瓣:線腳上各種棱、瓣的總稱 葵瓣式:形式蓮花但花瓣不出尖的花紋式樣 荷葉邊:波折形構件的邊緣,或稱“荷葉邊” 擰麻花:繩紋的俗稱 炮仗筒:南方匠師語。魚門洞的開孔如橫著的爆竹,近似筆管式而開孔較寬 海棠形開光 卷云紋牙頭 荷葉邊 卷珠足 中國傳統(tǒng)家具非常講究【交圈】。 所謂交圈,有銜接貫通之意,也就是使不同構件之間的線腳和平面,泯然相接,借以取得完整統(tǒng)一的效果。 例如案形結體的插肩榫酒桌或條案,牙條上鎪出壺門尖及曲線并沿邊起陽線,腿足沿邊也必然起陽線和牙條連接起來,渾然一氣,形成完整而優(yōu)美的輪廓。 無束腰條桌,邊抹、腿足、直棖都打洼踩委角線,也為的是交圈。有束腰方凳,牙條攢牙子,腿足打洼踩委角線,也是為了能交圈。 明及清前期家具的一般造法,是各種構件不論交圈或不交圈,都造成同一線腳,這自然是為了整體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但也并非千篇一律,絕無變化。兩種不同的線腳在一件家具上出現(xiàn),還是常見的。 例如悶戶櫥不論聯(lián)二或聯(lián)三,抽屜、悶倉線腳的變化使用,在匠師是否善于意匠經(jīng)營。 運用得好,能使制品清新脫俗,俊俏多姿;運用得不好,則難免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ps.文中名詞及釋義皆選自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
|
來自: 青木森森 > 《民族、民俗、古風、收藏及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