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大意如下:“茂陵里埋葬的劉徹,好像秋風(fēng)過客匆匆而逝。夜里曾聽到他的坐騎嘶鳴,可天亮后卻不見蹤跡。畫欄旁邊棵棵桂樹,還依然散發(fā)著桂花的香氣。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是一片苔蘚碧綠。魏國官員驅(qū)車運載銅人,從漢宮直指千里之外的魏宮,車剛剛走出長安城東門,寒風(fēng)就直射進銅人的眼珠里。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明月,伴隨著銅人走出官邸。懷念起往日的君主,銅人流下如鉛水般的淚滴。枯衰的蘭草在通往咸陽的古道上為遠客送別,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蘋果售后 《金銅仙人辭漢歌》 荒涼的月色中銅人攜盤獨出,眼看著長安城漸漸遠去,渭水的波濤聲也越來越小這首詩作是詩人李賀因病辭官,由京師長安(今陜西西安)赴洛陽途中所作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作里,詩人以豐富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描寫金銅仙人辭漢的悲傷情景,寄寓詩人在國運衰微之時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反映出詩人對唐王朝一蹶不振的憂憤心情。當時,唐王朝經(jīng)過安史之亂后,雖然有過一段時間的中興,但實際上藩鎮(zhèn)割據(jù)此起彼伏,西北邊陲烽火屢驚,國土淪喪,滿目瘡痍,民不聊生。 寬窄巷的銅人 而且,詩人李賀“宗室王孫”的貴族之家也早已沒落。面對這殘酷的現(xiàn)實,詩人李賀急切地盼望著能夠建功立業(yè),重振國威,同時光耀門楣。但是,天不遂人愿,進京以后,詩人到處碰壁,仕進無望,報國無門,最后不得不含憤離去。而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所抒發(fā)的正是詩人這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其中,“金銅仙人”是漢武帝命人建造的。漢武帝在成就了一番霸業(yè)后,夢想著成仙飛升,長生不老。于是,漢武帝就在建章宮神明臺上豎起來一個“高二十丈,大十圍”的銅制仙人,以求仙露。 建章宮遺址 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它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今陜西西安灞橋)。因此,“金銅仙人”可以說是漢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見證人”。詩作的前四句描寫了漢武帝劉徹雖有豐功偉績,但是在無盡的歷史長河中,他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而已。昔時,漢武帝威風(fēng)無比,政績卓越,堪稱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無跡”,終究也是一個過客。雖然,漢武帝晚年煉丹求仙,追求長生不老,但是他最終還是如秋風(fēng)中的落葉一般,倏然而去。可見,韶華易逝,人生難久,世事無常。而“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則有力地體現(xiàn)了詩人的這一感觸。畫欄旁邊棵棵桂樹還依然散發(fā)著桂花的香氣,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是一片苔蘚碧綠。 西安灞橋 可見,世事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而詩人開篇便從漢武帝的一生發(fā)起浪漫主義想象和慨嘆,以“秋風(fēng)”“畫欄”“土花碧”等意象來進行烘托表現(xiàn),也使得世事滄桑之感如在眼前,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對歷史變遷的喟嘆。接著中間四句,詩人用擬人化的浪漫主義表現(xiàn)手法描寫了“金銅仙人”初離漢宮時的酸楚凄慘,這是詩人浪漫主義情懷的集中體現(xiàn)。在這里,詩人馳騁想象,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場景:魏國官員驅(qū)車運載銅人,直指千里之外的魏宮,車剛剛走出長安城東門,寒風(fēng)就直射進銅人的眼珠里。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明月,伴隨著銅人走出官邸,懷念起往日的君主,銅人流下如鉛水般的淚滴。 陜西西安 其中,“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中“酸”“射”二字把“金銅仙人”初離漢宮的酸澀凄楚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而且,這兩個字中飽含了詩人豐富的情感和浪漫主義想象與夸飾,“酸風(fēng)”和“金銅仙人”都被詩人賦予了生命的靈性,它們宛然都變成了有感知的生物。尤其是“憶君清淚如鉛水”,詩人的擬人手法和豐富的想象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本來,“金銅仙人”無知無覺,只是一座銅像,可是在詩人的筆下,它卻飽含情感,對漢武帝劉徹充滿不舍。無疑,這是詩人大膽的想象和夸飾,是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情感融入這初離漢宮的銅像之中,寄寓詩人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深切憂慮和擔(dān)心。結(jié)尾四句,詩人以浪漫主義筆觸描寫了“金銅仙人”出城后途中所見的景象以及發(fā)出的感嘆。 李賀塑像 當然,此時此刻,“金銅仙人”已然成為詩人的“代言人”,是一個有知覺的生物。國破家亡,“金銅仙人”辭別漢宮,這是一幅令人感到無限悲戚的畫面,即使是古道上的蘭草也不例外地悲傷起來。此刻,枯衰的蘭草正在通向咸陽的古道上為遠客送別??梢?,此時周遭的一切都被詩人賦予了悲戚的情感,都沾染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感觸?!敖疸~仙人”見證了漢王朝的昌盛和衰敗,此刻又被魏官強行拆離漢宮,同時,此番離去正值月冷風(fēng)凄,城外的咸陽道呈現(xiàn)出一派蕭瑟悲涼的景象。而給“金銅仙人”送行的只有路邊的“衰蘭”,與它舊相識也只有它手中一直托著的“承露盤”,這是多么凄慘愁苦的畫面?。∶鎸@樣愁苦的畫面,凡是有情之物恐怕都會為之悲傷吧。 西安咸陽城 但是,這里詩人進一步調(diào)動浪漫主義想象和夸張,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這時詩人的抒懷對象已經(jīng)不局限于人世間的一切,而是把這種悲戚之感直達上天,想象著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這種悲傷之情而變得衰老。無疑,詩人這一奇特的浪漫主義想象,深沉感人、意境遼遠,堪稱奇絕無雙,將“金銅仙人”的這種悲戚之感以及詩人自己對唐王朝國運的深切擔(dān)憂表現(xiàn)到了極致。而“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更進一步描寫了“金銅仙人”恨別傷離,其不忍離去但又不得不離去的情懷。因此,詩人的這首詩作充溢著浪漫主義色彩,是詩人的一篇典型的浪漫主義詩作,詩人就“金銅仙人”初離漢宮的史實展開浪漫主義描繪。 |
|
來自: 都是發(fā)過火鳳凰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