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藥:黃芪15,當歸10,川牛膝10,白芍25,甘草10,桑寄生15,杜仲15,全蝎6,雞血藤20,秦艽10,仙鶴草15,豨簽草15 驗方一: 當歸10克,防風12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白術(shù)12克,千斤拔30克,羌活10克 ,雞血藤20克,獨活15克,狗脊30克,川斷20克,桃仁15克。內(nèi)服。 驗方二: 全蝎10-20克,紅花5-15克,威靈仙20-40克,大棗6-10枚,紅糖10-20克,(兌化服) 兼寒者或老年人兼寒體弱者,可加炮附子,肉桂各5克左右,肝腎虛者加牛膝,川斷,杜仲,以上為成人量。 驗方三: 當歸尾、全蟲、威靈仙、海風藤、制首烏、穿山甲、木瓜、白芥子各31克,鹿筋、祁蛇、黃柏各15克,補骨脂25克,三七、牛膝各61克,續(xù)斷、地龍、紅花各10克,羌活、獨活各62克,由藥店粉碎,打成粉末。 于每天上、下午兩次用溫開水沖服,每次5克(約一湯匙)。 方四: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特效方 桂枝30-60克,生黃芪20-30克,山萸肉15-30克,川斷10-20克,獨活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內(nèi)服。 方五:特效驗方 黃芪30克,當歸、赤芍、羌治、獨活、防風各15克,烏梢蛇12克,蜈蚣2條,薏苡仁20克,細辛、甘草各6克,水煎服。 名醫(yī)名方: 當歸15克,生地9克,紅花6克,海風藤9克,伸筋草10克,羌獨活各9克,千年健9克,桑寄生10克,茯苓9克,生白術(shù)9克,鉆地風10克,桂枝6克。川續(xù)斷9克,秦艽10克,木瓜9克,廣木香6克。 針灸: 坐股神經(jīng)的治療點:在坐股結(jié)節(jié)和大轉(zhuǎn)子連線的等邊三角形的頂點,進針5一6公分,扎針時若是有麻電感,則證明扎針靠尾骨了,把針稍微往外一點即可,梨狀肌和坐股神經(jīng)的治療點,都是用0.4一0.5X75型號的圓利針,進針5一6公分,提插3一4次即可。 坐骨神經(jīng)痛針灸: 踝上3寸處,側(cè)臥,皮內(nèi)針,針尖向上,留針1天,一般10~30分鐘癥狀消失。高血壓、心臟病、孕禁用。 懸鐘足少陽膽經(jīng)。八會穴之髓會。在小腿外側(cè),當外踝尖上3寸,半身不遂,腰腿疼痛,腳氣,及坐骨神經(jīng)痛,下肢癱瘓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鐘。 手背第2、3掌指關(guān)節(jié)后一寸治一切疼痛。 掌腕橫紋正中央下5分偏橈側(cè)5分治腰痛。 腰痛鎮(zhèn)痛穴:陽池和曲池連線四分之一處斜45度針健側(cè)手臂。 死穴,腰1椎近棘突兩旁尋筋結(jié)不能用淺刺細針。 除痹湯治坐骨神經(jīng)痛 處方:附片20克(先煎)、桂枝、獨活、杜仲、牛膝、秦艽、防風各10克;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各12克;細辛3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分3服;10天為1個療程,用藥1~3個療程。 坐骨神經(jīng)痛特效驗方:內(nèi)服藥粉: 制馬錢子50克,制乳香、制沒藥、紅花、桃仁、全蝎、桂枝、麻黃各20克,細辛15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為細粉末,裝人空心膠囊內(nèi),每粒重0.3克。用時,每服3-4粒,每日早、晚用黃酒或溫開水送服。15天為1個療程。 效方: 蒼術(shù),白術(shù),木瓜,威靈仙,獨活各9克,薏苡仁30克,黃柏9克,五靈脂9克,桃仁6克,紅花3克,乳香9克,沒藥9克,懷牛膝6克,炒杜仲,桑寄生,續(xù)斷各12克,狗脊9克。水煎服。 效用:祛風除濕清熱,活血化瘀止痛,補肝腎堅筋骨。 ![]() 對側(cè)取穴。針長1.5-2寸。進針點在腕橫紋上骨邊,刺向食指與中指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