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有老師問,怎樣才能讓學生熱愛寫作?這個問題太大。但是想到要引導學生熱愛寫作,也就有了解決問題的前提。學生處在一個敬重寫作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也會熱心于寫作,這和巴西的孩子從愛看足球到愛踢足球,從在窮街陋巷練腳到馳騁綠茵場,大致是一個道理。當然,說到足球,更多的人只愛觀賞而不會踢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寫作的至高境界是熱愛。一個人能愛寫作,視寫作為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必需內容,一天不寫點兒東西就惘然若失,這樣的寫作已不追求所謂的“成功”,而成為生活的樂趣,是真正為人生的寫作。學校的寫作教學,也應當引導學生向往這種境界。我經常感到苦惱的,是寫作教學仍然缺少一個好的社會環(huán)境。政治運動頻繁的那些年,文網密織,至今仍令寫作者心驚;而“文科危險論”的陰魂仍未散盡,愛思考、愛寫作,則被視為“不安分”。只要這類社會因素仍然存在,青少年的寫作就不可能健康自由地發(fā)展。再就是習慣勢力和社會偏見的干擾。學校里常有教師議論“重理輕文”之類的話題,這個矛盾也像是老大難。我在經歷了一些事之后,有這樣一個判斷:真正“重理”并有能力的人,一般不會“輕文”;“輕文”的人,往往并不善于學習,雖然他言必稱“重理”,也未必有能去“重”的學力,因為他的根本的學習觀是錯誤的。舉凡近代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多“重理也重文”,看他們的文章,寫得多好!在中學,“重理也重文”的理科教師,我也見過不少,他們對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滿興趣,六藝經傳皆習之,往往是學生最敬佩的人物。而反觀學校里主張“重理輕文”的教師,非但沒有什么成就,眼界也很窄。他們的“輕文”,其實是嚴重缺乏文科學習能力的表現(xiàn)。他們的閱讀量小,視野狹窄,特別是表達能力很差,常常連話也說不周全,經常被學生看不起。至于具體的寫作能力,那就更差了。讀他們撰寫的論文,預先要準備許多時間,要很有耐心,有時還得委婉地勸說他們放棄。為什么要談這個問題?一些語文教師經常談到其他學科教師對學生學習語文的干擾,在這種干擾下,學校的寫作教學長期得不到重視。學校的一切都是教育。教師的行為和言論往往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有些言行對學生是無意的暗示,有些本身就是示范。當一名理科教師公開對學生說“學不學語文無所謂”時,他那種落后殘缺的學習觀就是對學生學習意識的傷害。同樣,一名語文教師如果沒有具備相應的寫作能力,他的學生也不大可能重視寫作。在一些學校,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得快,常在于學校的整體教育觀念正確,所有教師都能在完成所任學科教學的同時,尊重其他學科的教學。多年前我做班主任時,任課的外語老師上課時對學生說:“我很想看看你們的作文,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聽王老師說你們的文章寫得真棒,我從小最佩服會寫文章的人。”在她任課期間,我的學生一直很喜歡她的教學態(tài)度。任課的數(shù)學老師曾對學生說:“你們跟著王老師學寫作,真好,我有時寫了教學論文也請他幫忙看一看呢。”——我的學生會因此認為這位數(shù)學老師的寫作水平不行嗎?根本不會,他們一直認為他是全校教學水平最高的老師。學生從這些老師對寫作的敬重,從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對寫作的向往,看到了優(yōu)秀教師的學養(yǎng),因而更敬重他們。最近我讀了兩位老師的教育筆記,一位是山東泰安的中學生物老師,一位是江蘇常熟的小學外語老師,我很佩服,可以說,她們比絕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會寫、能寫,如果她們來教語文,教寫作,也會是合格的老師。最有價值的是對寫作的愛,至少要能有對寫作的敬重。在學校里應當形成從校長到教師、到學生,人人敬重寫作的良好風氣。寫作是一種基本能力,不是某個學科學習所獨有的目標,也如我們雖要求每個人識字,可識字不僅僅是語文學科的學習任務一樣。學校教育中,每個學科都需要學生具備寫作或口頭表達的能力,哪個學科可以例外呢?有人曾開玩笑說體育可以例外,可是體育老師認為這是對體育學科教學的曲解和輕視,甚至是無知。我們可以看到,一所學校的學習風氣對學生會有影響。如果一名學生因為熱愛寫作而在學校里被認為“不務正業(yè)”,那么這所學校的文科教育就不會正常,一切教學都會走向功利,學校的人文環(huán)境就不會好,從那里走出來的人的氣質就可能很猥瑣。我所在的學校是原來的中央大學附中,歷史上出過一些熱愛寫作的人,如巴金和胡風。在這所學校學習時,他們感受到了教師的博學,更感受到了教師的大氣與寬容。對于學生的學習,他們不主張偏廢,但也不強求全面,而是關注學生學習個性和興趣的培養(yǎng)。直到20世紀50年代,教師對學生學習個性的包容,讓許多個別學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得以在這里度過了愉快的中學時代,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每年年末,我都要參加一年一度的省作文大賽評選。作為老評委,每次大賽,我都對學生充滿期待。我總是會想:今年會遇到多少有才情的學生?他們將怎樣借著賽題,寫出自己的生命歌唱?今年的參賽學生會帶著一種什么樣的希望而來,會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看待大賽,又將帶著什么樣的心情回到語文課堂?不可否認,很多學生只是為了獲獎而來(他們很希望這個獎對他們在升學的推薦或保送上起作用)。然而我最想見到的,還是那些“瀟灑”的學生。他們來到這里,好像就是想看看,除了學校那些應試作文,有沒有他們感興趣的寫作天地;他們對名次好像并不在意,而只在意能不能隨心所欲地愉快地寫上一回。在評選中,總能看到一些有獨特見解、獨特表達的學生,他們無所顧忌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縱情地謳歌心中的美與生活;他們的寫作毫無媚骨,他們也根本沒想到要“順著桿兒爬”,去迎合評委的喜好;他們自由自在,一副“不在乎”的樣子……這就讓我特別喜歡。有時我會拿著這樣的作文,想象這些學生寫作時的樣子,也想象他們老師的樣子。遠離名利,才能有生命的歌唱。這些能保持自己的意志、尋找快樂的學生,就是社會進步的希望啊。文章來源 | 源創(chuàng)圖書新書《王棟生作文教學筆記》,標題為小編自擬,原文標題為:至少要有對寫作的敬重和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