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明亮那方 陸小鹿 【導(dǎo)讀:讓人驚嘆的是,詩歌里的金子美鈴是輕盈歡快的,絕沒有一絲愁云慘霧,有的只是對世間萬物純粹的悲憫之情?;ǘ?、月亮、露珠】 我最初是在民謠歌手程璧的歌里聽到金子美鈴的。 2016年,程璧出了一張專輯《早生的鈴蟲》,歌詞全部以金子美鈴的詩歌為素材,我一首首聽過去,記住了金子美鈴。 “花謝了,果熟了,果落了,葉落了。那以后,又發(fā)芽,那以后,開花。就這樣,重復(fù)多少次,樹才能,休息呢?!边@是專輯里我比較喜歡的一首,名字叫《木》。直白的詩歌,讓我一下找到了歸屬感。我從來不喜歡晦澀難懂的詩,一眼看不透,沒有心靈共振,在我看來不算是一首好詩,而金子美鈴的詩歌,你讀一遍,就知道她在說什么。 金子美鈴是20世紀(jì)20年代的日本童謠詩人,知道這個名字后,我就時不時在各種地方邂逅她:報紙、網(wǎng)絡(luò)、朋友圈…… 讀了她的一本精選詩歌集《全部都喜歡》,里面的150首詩,我一個下午就讀完了。每一首都純凈可愛,詩里的童趣和妙思是我最為欣賞的。拿《木》舉例子,我讀了一遍又一遍,不免嘆氣問自己,我走在樹下時,怎么就沒有那樣的思緒呢? 是的,我在讀金子美鈴的詩歌時,總是忍不住嘆氣,明明都是生活中俯拾可得的場景,到了我們這里全部一眼帶過了,而金子美鈴就有本事找到獨特的觀察視角。比如《問雪》:“落到海里的雪,變成海。落到街上的雪,變成泥。落到山上的雪,還是雪。還在天空中的雪,你喜歡哪一種?”孩子氣的天真爛漫一覽無余。 我時常懷念童年時代,現(xiàn)在想來,我就是十分留戀那種孩子氣的天真。成人世界充斥了太多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和道理,人人變得同質(zhì)化,乏善可陳。只有孩子的腦袋才是百變?nèi)f花筒,裝滿了各種有趣的疑問,就像金子美鈴在《不可思議的事》里寫的:“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是從黑色云彩里下的雨,卻閃著銀色的光……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是問誰誰都說,那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苯鹱用棱彽目少F就在于她是一個成人,可還擁有孩子般的豐富想象力,她能聽到海的風(fēng)聲、山的樹音,連青草雨水的氣味也能感受到,這大約就是詩人的一種稟賦吧。 有一天,一個朋友在朋友圈分享了金子美鈴的書,他寫了這樣一句推介語:“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倍潭淌鄠€字,卻很觸動我。 金子美鈴的人生的確堪稱凄楚。3歲喪父,親弟弟被送到親戚家撫養(yǎng),不知情的弟弟長大后愛上了姐姐,為了弟弟好,金子美鈴在繼父的操辦下,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生下一個女兒。丈夫禁止她寫詩,還把在外面染上的淋病傳染給了她。離婚后,他又奪去了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絕望的金子美鈴最后選擇了自殺,生命的休止符永遠(yuǎn)停在了27歲。 可讓人驚嘆的是,詩歌里的金子美鈴是輕盈歡快的,絕沒有一絲愁云慘霧,有的只是對世間萬物純粹的悲憫之情。花朵、月亮、露珠……她有一首詩《向著明亮那方》流傳甚廣:“向著明亮那方,向著明亮那方。哪怕一片葉子,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我想,這大概就是金子美鈴自我的一種隱喻吧,就算生活以痛吻她,她也要報之以歌,永遠(yuǎn)向著明亮那方,即使短若流星,亦燦如夏花,照亮了人生最美的旅程。 全部都喜歡 時想 題名就是金子美玲詩集中文版的詩集名。 我喜歡“全部”的這種態(tài)度,喜歡“喜歡”的這種感覺。 我是一個體驗論者,一切都是體驗,而體驗論有一個在世俗眼光看來是缺陷的特點——貪,貪那些不平凡的體驗,不論是所謂的好或者壞,苦難還是幸福,都要去體驗,全部都喜歡。 金子美玲1903年出生,1926年結(jié)婚,丈夫品行不好,曾禁止她寫詩。1930年2月27日離婚,同年3月10日服毒自殺。 金子美玲生前便是寫童謠的,并有一些作品在當(dāng)時得到發(fā)表,有名氣。死后五十多年,才有有心人一路追尋,最后從她弟弟處獲得她的詩作全集,金子美玲的詩全集才得以完整出版。 用日語寫童謠有一種天賦優(yōu)勢:日語本身就很口語化。 從漢語的角度來關(guān)照:日語的口語化不僅在于日語的語音變化量偏少,部分語音組合的簡單連綿,天生適合日常對話,而且日語的語法從漢語看來也是相當(dāng)口語化,而且語法中常出現(xiàn)的介詞和后綴常會讀出一種莫名的可愛。 可以說是天生溫柔,用來寫童詩再適合不過,這種感覺即使經(jīng)過翻譯依然有很濃郁的保留。漢語和日語的語系雖然不同,然而卻在字詞上有不少相通,原詩的感覺還是能較好地在翻譯中保存下來,如果本身對日語有些了解的話,感受會更深。 既然是童詩,自然會考慮到童詩對于孩童的教化作用。 我不喜歡聽人講道理,尤其不喜歡詩體被用作野蠻地講道理的工具,除非詩歌本身的特質(zhì)得到保留,而金子美玲的詩——都——做到了,這太難得了。 正憑這一點,很多她在詩中露出的觀點,既可以博得成年人的會心一笑,也會令孩童細(xì)細(xì)思索;更可以反過來——令孩子們會心一笑,卻讓成年人細(xì)細(xì)思索。 在我看來,這恰恰就是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xué)的一項最重要的特質(zhì)。 如詩集中插畫的溫柔美麗,金子美玲的詩歌也充滿著她美麗的童真而非凡的想象,不像我同期看的某本《中外童詩選》,里面的選作裝幼腔作稚勢,完全是以一個喪失了童真和想象力的大人的視角去居高臨下地模擬童心,裝傻充愣,想象匱乏,真誠摻假,俗不可耐。 童真不論年齡多大,都應(yīng)該保持。 金子美玲的《留聲機》的第一段就可以作為對這種大人的回應(yīng): “大人們一定是想, 小孩子不需要想事情?!?/span> 童詩,一般來說總是易懂的。這在金子美玲的作品中顯示出來的是其類似于《詩經(jīng)》的“重章復(fù)唱”的寫法,可提升閱讀慣性和內(nèi)容的可記憶性。 但在具體的字詞和語句組合方面,金子美玲并沒有一味地往淺顯易懂去做,這是對的。她的詩中有很多普通小孩可能并未學(xué)到過的字詞,她的語句排序也不一定會按照習(xí)慣語序,譯者也較好的秉承了這一特點,如《猜謎》: “夏天中午微微的風(fēng), 用小小團扇扇給你?!?/span> 這兩個“扇”的讀音和意思都不一樣,一般童詩恐怕唯恐避之不及,因為不容易懂,因為這與淺顯易懂的原則相違背。而這是錯的。 令閱讀有些困難,首先有益于親子交流;其次,則在于詩對于全體人類的作用,尤其是對那些思維尚不像成年人那樣定式甚至僵化的孩童來說,效果正好——不讓孩童的語句搭配過早地趨于固定,甚至人的一生都不該如此,因為語言就是思想,如果語言模式固定僵化,則思想陷入僵局也是遲早的事,這是詩對于語言——語言對于思想——的責(zé)任,也是詩人對于整個人類的責(zé)任。 選三首詩來分享一下。 《小牽牛花》 記得 那是一個 秋天的日子啊。 坐著馬車經(jīng)過村外, 一間草屋,竹籬笆。 竹籬笆上開著 天藍(lán)色的小牽?;?/span> ——就像望著天空的眼睛。 記得 那是一個 晴朗的日子啊。 我的批注是:采菊南山下,悠然見東籬。 《是回聲嗎》 我說“一起玩兒吧”, 它也說“一起玩兒吧”。 我說“混蛋”, 它也說“混蛋”。 我說“再也不跟你玩兒啦”, 它也說“不跟你玩兒啦”。 就這樣,不一會兒, 我寂寞起來, 我說“對不起”, 它也說“對不起”。 是回聲嗎? 不不,我們都這樣。 一般的童詩很可能就以描寫回聲與自己的和好作為結(jié)束,但是金子美玲的最后一句卻忽然點燃了這首詩似的,使整首詩產(chǎn)生了一種亟待回溯的氣質(zhì),正是這個結(jié)尾使前面看似平凡的詩句又重新閃亮了一遍,像是一塊錦帕,滿堂金玉都忽而被它擦亮了。 而這一句本身所蘊含的道理也足以使讀詩的孩子在“如何與人相處”方面產(chǎn)生思索,這就是這首詩的教化。 《心》 媽媽是個大人, 個子很大, 可是 媽媽的心好小。 因為,媽媽說, 滿心都是小小的我。 我是個娃娃, 個子還很小, 但是小小的我 心很大很大。 因為,我的心, 裝了媽媽也不會滿, 還可以想各種各樣的事情。 這當(dāng)然是寫親子之愛的。但似乎也能讀出某種溫柔地諷刺:大人的狹隘——媽媽的心里全是我。 這也可以引申出現(xiàn)在許多家長關(guān)心則亂,習(xí)慣包辦孩子的成長史——什么事都按部就班,安排妥當(dāng),最終導(dǎo)致許多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青少年在這個社會上的新的誕生。 《極樂寺》 極樂寺的櫻花是重瓣的櫻花, 重瓣的櫻花, 送貨的路上我來看過它。 在橫街的十字路口拐彎兒時, 十字路口拐彎兒時, 眼角里微微瞥見它。 極樂寺的櫻花是泥里的櫻花, 泥里的櫻花, 全在泥土上開著花。 帶著海菜飯團的便當(dāng), 帶著便當(dāng), 我去看了櫻花。 這首詩我沒有批注。 最后,我畢竟生理上已經(jīng)不是兒童了,也不敢確定孩童們是否真的會喜歡這本詩集,但不喜歡也沒關(guān)系——好的兒童文學(xué)總是老少咸宜的,就給我這樣的大人來讀吧 ——我可是不會客氣的。 2018.12.15 溫柔的人要和溫柔的人在一起啊 佚名 第一次見到金子美鈴,應(yīng)該是在高中時期的《文藝風(fēng)象》,小時候養(yǎng)成的最好的一個習(xí)慣——做摘抄。喜歡的話,我就抄下來,喜歡的文章,我也會抄下來。當(dāng)時偏愛于折千紙鶴,未使用的方形紙,便拿來做詩歌的摘抄?!度慷枷矚g》當(dāng)然是被抄下來的其中一首小詩。 第一次看到這首詩是什么樣的感覺呢?應(yīng)該是溫暖吧?!皨寢層H手做的”菜,是我們的慰藉,而“醫(yī)生”“烏鴉”這些可能會令人感到反感的物象,在金子美鈴眼中,也是可愛的,想要喜歡的。 我不禁去聯(lián)想這個文字俏皮,富有童趣,心中滿是愛意的詩人是個怎樣的形象。 是孩童嗎,或是年輕的女人?是漂泊于天地的旅人,還是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的主婦?我不知道,也不愿去搜索關(guān)于作者的資料。一切都沉浸在幻想中最好,如此一來,她在我心中可以是任何一位熱愛生活的朋友。 再次見到她的書籍,是大二的上學(xué)期。不再是僅僅局限于《全部都喜歡》這一篇,而是整本的詩歌選集,又讓我了解到了不一樣的金子美鈴。曾經(jīng)我膚淺的以為,金子美鈴的詩大概只是在表達(dá)對世界的無限熱愛。而在詩集其中的《初秋》《秋天的來信》等詩中,我仿佛看到了她身居城市的高樓中,佇立在落地窗旁,手扶欄桿,眺望遠(yuǎn)方,眼神如此空洞,而當(dāng)她想起童年時鄉(xiāng)下的果實應(yīng)是到了成熟的季節(jié),又感慨著城市車水馬龍,四季似乎都是一個模樣,眼神好像又空洞了一點。 這樣想著,我突然又能稍微理解到《十字路口》這一詩的含義—— “我賭氣從家里跑出來 有哪個 不相識的旅人 來問問 去我家的路怎么走?” 想必是想起故鄉(xiāng)了吧,坐在路燈下的臺階,我輕輕揉揉她的頭?!翱旎丶野?,我可愛的小姑娘,茄子、燕子都在等你回去呢。” “落到海里的雪,變成海。 落到街上的雪,變成泥。 落到山上的雪,還是雪?!?/span> “還在天空中的雪, 你喜歡哪一種?” 未嘗面對人生重要選擇的你,又會喜歡哪一種?金子美鈴在詩中總有很多地方淺淺的點出“選擇”一詞,鄉(xiāng)下或城市,你會選擇哪種?童真和成熟,你又會選哪一種? 我喜歡金子美鈴筆下她所喜歡的“全部”,但是“全部”當(dāng)中的“部分”,又讓人覺得孤單單,有點點憂傷。 在吳菲翻譯的這版書的最后,附有金子美鈴的年表。細(xì)細(xì)閱讀之后,我才對這個可愛的姑娘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一個僅僅看過了世間27年的姑娘啊,卻在這短短的時間里,為我們留下了512首簡單卻又深入人心的短詩。心懷善良寧愿以死換來女兒的安寧,如此溫柔又令人心疼。 應(yīng)該要慢慢的讀的,這種小詩,不應(yīng)當(dāng)是被人急匆匆的翻閱過就棄之一旁。 應(yīng)該是在一個溫暖的晴天,伴著初生的暖陽,細(xì)細(xì)品味這字句中的美好。 應(yīng)該是在一個微涼的雨天,鉆進溫暖的被窩,讓溫柔一點點深入心脾。 “我好想喜歡上啊, 這個那個所有的東西。 比如蔥,還有西紅柿,還有魚, 我都想一樣不剩地喜歡上啊。 因為家里的菜,全部都是 媽媽親手做的。 我好想喜歡上啊, 這個那個所有的一切。 比如醫(yī)生,還有烏鴉, 我都想一個不生的喜歡上啊。 因為世界的全部, 都是上天創(chuàng)造的。” 哪怕只有分寸的寬敞,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 ——記童謠詩人金子美鈴 在沒有看這部關(guān)于金子美鈴的劇之前,對于她的生平略耳聞卻未入心??此脑娋?,覺得處處透著小女生的柔美嬌嫩,即便有些哀愁,想來也是閨閣之愁。 但當(dāng)我看完劇之后,卻忍不住一個人陷在沙發(fā)里哇哇哭起來。再看那些詩句,也都附上了“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意味。 美鈴無疑是不幸的,是時代洪流下的命運悲劇。三歲喪父,十六歲時母親按照習(xí)俗改嫁姨夫。祖母、哥哥和一間書店,成為她的全部。但周遭的環(huán)境,一直在逼迫著美鈴出走,她不斷得改變甚至委屈自己,以適應(yīng)當(dāng)下。哥哥成婚,讓她心目中家的概念分崩瓦解,她放棄繼續(xù)升學(xué)的機會,投奔母親和繼父。與其說投奔,不如說寄人籬下。繼父是那個時代頗為典型的大男子主義,他為了自己的家業(yè)隱瞞了膝下獨子是美鈴親生弟弟的真相,讓美鈴必須稱呼弟弟正佑為少爺;因為正佑對美鈴動情,一意孤行的讓美鈴嫁給書店店員宮本。宮本帶著心中思念的她人娶了美鈴,婚后他們一直過得不幸福。再加之經(jīng)濟的壓力、事業(yè)的失敗,都讓宮本的身心和美鈴愈行愈遠(yuǎn)。他甚至用尋花問柳逃避現(xiàn)實與家庭的苦悶,卻將淋病傳染給了美鈴。 而在這一路坎坷中,美鈴無疑是當(dāng)時女性忍辱負(fù)重的時代典型。她淡然的接受了一切。她的真心與情感被悄悄隱藏,在詩歌中美鈴尋找著隱忍的出口。被世俗傳統(tǒng)與命運推著向前走的美鈴,唯一一次主動選擇,便是同意嫁給宮本。她本可以聽媽媽的話,拒絕這門婚事。但為了斬斷對正佑的情愫,她選擇接受繼父的安排。 好在,美鈴有對萬事萬物的惻隱之心。萬物靜默如迷,她卻能洞悉背后的光景,仿佛她可以望見“雪花飛舞后面的繁星”。那些直抒胸臆不加裝飾的詞句,有著難得的純真與靈動,喜怒哀樂見于字里行間,就連詩歌中常有的意象與隱喻,在金子美鈴這里也少見。她只是平白的訴說,將萬物中官能的美,轉(zhuǎn)化為一種精神的內(nèi)在。 比如,這首《花紋禮服》,描繪了一幅極美的畫面: 安靜的秋日傍晚 身穿美麗的花紋禮服。 月亮是白色的家徽, 藏青的山巒就好像 靛藍(lán)暈染的水藍(lán)色裙裾, 大海仿佛亮晶晶的銀粉。 藏青色山間那星星點點 散落的燈火就是刺繡吧。 她要嫁到哪里去呢? 安靜的秋日傍晚, 身穿美麗的花紋禮服。 就像打翻了調(diào)色板,秋日的傍晚在美鈴筆下柔美得讓人沉醉。藍(lán)色之中的銀粉,青色一片下的刺繡,宛若一個新娘著盛裝待嫁。朱顏翠黛躍于紙上。 再比如,這首《月出》 別出聲, 別出聲, 你看,它就要出來了。 大山的 山梁上 透著柔和的光呢。 天頂山, 還有 海底中, 好像有 光輝 正在融化呢。 精煉的筆觸,將月亮初生的場景賦予靈動與生命,又有著一絲孩童般的調(diào)皮和趣味。開頭那一段仿佛真有一個小娃娃,在窗前屏著氣等待著月亮游出山頭。 即使美鈴的身世再坎坷和曲折,也不見她在詩句中的自憐自哀。反倒是,她對自然萬物都懷有一顆慈悲之心。她將自己的心放低,放低,低到塵埃中,低到山海中。那絕不是卑微的姿態(tài),而是一種平視與接納,有對萬物的尊重和愛戀。 比如,這首《露珠》 對誰都不要說, 好嗎? 清晨庭院的角落里, 花兒悄悄 掉眼淚的事。 萬一這事 說出去了, 傳到 蜜蜂的耳朵里, 它會像 做了虧心事一樣, 飛回去 還蜂蜜吧。 她對于丈夫?qū)m本,也一直在竭盡全力去喜歡、去愛。她試圖去理解丈夫的郁郁和苦悶,將自己心中的難過隱藏起來,她只是選擇像花兒一樣,在角落悄悄的掉著眼淚,還唯恐她那像蜜蜂一樣的丈夫知道了,會徒增壓力和煩惱。 再比如,這首《魚滿艙》 朝霞映紅了天空, 漁船滿載而歸啦。 大尾的沙丁魚, 載滿艙啦。 海灘上, 像過節(jié)一樣。 可是大海里, 成千上萬 沙丁魚的葬禮 正要舉行吧。 當(dāng)人們都在慶賀豐收時,只有美鈴想到了那些因為人類的捕殺而死的沙丁魚。岸上的節(jié)慶和海里的葬禮,形成了鮮明而殘酷的對比。 美鈴也寫哀傷,也寫逝去,也寫凄涼,但她不僅僅止步于直面,許是自然給了她力量。所以即便是黑暗,她也努力一直向著明亮那方。 比如,這首《再見》 下船的孩子對大海說, 上船的孩子對陸地說。 船兒對棧橋說, 棧橋?qū)Υ瑑赫f。 鐘聲對大鐘說, 炊煙對小鎮(zhèn)說。 小鎮(zhèn)對白天說, 夕陽對天空說。 我也說吧, 說再見吧。 對今天的我 說再見吧。 讀著這些字句,就仿佛看到美鈴再拒絕了弟弟正佑的真心之后,嫁給明知不愛的宮本一般。如此決絕,和昨日的自己告別。 再比如,這首《積雪》 上層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亮照著塔。 下層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壓著它。 中間的雪 很孤單吧。 看不見天也看不見地。 這首詩,在我看過電視劇之后,每次讀都讓我想到,上層的雪仿佛美鈴的哥哥,成婚后的長子有著不為人所知的壓力與煩悶;下層的雪,仿佛美鈴的丈夫,被各方打壓而活得像個喪家之犬一般;而中間的雪,則像美鈴自己,如此孤單,內(nèi)心被家族裹挾著,不見天日,無人理解。 比如,這首《早晨和夜晚》 早晨從哪里來臨? 從東山探出腦袋, 轉(zhuǎn)眼間越過天空, 靜靜降臨在城市。 樹叢里、地板下,這些地方, 在太陽出來之前都要照顧到。 夜晚從哪里來臨? 從地板下,從樹叢里, 陸陸續(xù)續(xù)地起身, 忽然間大片地出現(xiàn)在窗外。 就算夕陽已經(jīng)西沉, 也要把光亮送到云端。 就像拉開又落下的帷幕,太陽和夜晚做了戲的主角,結(jié)尾一句有著讓人感動的力量,又燃又暖。 再比如,那首為人熟悉的《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葉子 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 灌木叢中的小草啊。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燒焦了翅膀 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 夜里的飛蟲啊。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只有分寸的寬敞 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都會的孩子們啊。 要知道,這可是一個:被丈夫傳染了淋病腹痛難忍走路都跛起來,之后連生命唯一的寄托——精神食糧也被丈夫斬斷,與丈夫離婚,卻只能以服藥自殺換回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的凄苦女子寫的詩句。如此這般樂觀明亮,不由得讓人感嘆與敬佩。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在2011年日本的大地震之后,美鈴的詩歌能如此撫慰人心,給予力量吧。 但就美鈴的童謠生涯來講,她又是有些幸運的。家庭環(huán)境,讓她從小在書籍的耳濡目染下,滋養(yǎng)了她的心性。而她開始創(chuàng)作的那個年代,正趕上日本兒童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新風(fēng)的興起??嘤跒橛變阂鞒耐{品質(zhì)的擔(dān)憂,夏目漱石的弟子鈴木八正發(fā)起了一場“為兒童創(chuàng)作具有藝術(shù)價值的童謠和童話”的革新運動。西條八十等人紛紛開辦兒童雜志,金子美鈴的投稿能被采用也歸功于那一個時代對于童謠的重視與熱忱。特別是對她贊譽有加的西條八十,更成為她的伯樂。當(dāng)美鈴26歲結(jié)束生命之后,日本童謠的大勢也已逝去。西條八十也開始寫起了軍歌。多么像,這個璀璨的童謠舞臺為美鈴而起,又多么像,金子美鈴的一生因為童謠而活。 西條八十曾經(jīng)憶起他與美鈴唯一的一次短暫面談,“和美鈴說話的時間,可能還沒有撫摸他背上的孩子的時間長”。美鈴為了那次會面翻山越嶺,卻又臨陣起了羞赧之心,躲起來怕西條看見。西條在那次會面臨走前,說美鈴有一雙美麗的眼睛,一定能寫出美麗的詩歌。怎奈,此一別便是永隔。美鈴死后,將自己謄撰的三本詩集,分別寄給了西條八十和弟弟正佑,世間唯二最懂她的兩個人。 美鈴有一首詩,叫《蠶繭和墳?zāi)埂?/span> 蠶寶寶要到 蠶繭里去, 又小又窄的 蠶繭里去。 但是,蠶寶寶 一定很高興, 變成蝶兒 就可以飛啦。 人要到 墳?zāi)估锶ィ?/span> 黑暗冷清的 墳?zāi)估锶ィ?/span> 然而,好孩子 會長出翅膀, 變成天使 就可以飛啦。 以這首詩,結(jié)束本文。也祝愿,總在和自然對話的金子美鈴,能在自然中舒展身心。 補充:因為金子美鈴寫的詩歌,是屬于給小孩子讀的童謠。所以,有一個如何給孩子讀金子美鈴這樣的問題。其實,對于詩歌的理解,想要深刻起來肯定是年齡與閱歷增長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所以,給小孩子讀詩,要抱著無用的心態(tài),用“為他們種下一顆種子”的理念,去默默無聞的耕種。 好在金子美鈴的詩歌夠直白,沒有繁復(fù)的意象,而且多取自自然,減小了孩子的閱讀障礙。但在讀的過程中,仍不主張過度解釋,除非孩子有所發(fā)問。要相信,每一個孩童都天生是自然之子,相信他們的感受力、接受力與理解力。當(dāng)你只是一遍遍讀這些詩句的時候,也許孩子們走得比你想象中要遠(yuǎn)得多。 但如果孩子就是不感興趣,也無需焦慮,世界之美,又豈囿于詩句。就當(dāng)做我們成人日常生活的一味甜品或者一盞清茶,滋養(yǎng)自我的心性,也是不錯的呀! 好像置身于一座寶藏 吳菲 關(guān)于作者與作品 金子美鈴(Kaneko Misuzu)(1903—1930),本名金子照,出生于日本山口縣長門市仙崎村。金子美鈴生前只在雜志上發(fā)表過作品,從未出版過詩集。在她去世半個多世紀(jì)之后,兒童文學(xué)研究者矢崎節(jié)夫輾轉(zhuǎn)搜尋,終于找到金子美鈴生前托付給胞弟上山雅輔(本名:正佑)的遺稿。那是她生前謄寫在筆記本上的512首作品。經(jīng)多方努力,1984 年金子美鈴?fù){全集得以正式出版。此時距詩人離世已經(jīng)過去了54年,這是金子美鈴被“發(fā)現(xiàn)”的開端。此后,她的作品開始在日本廣為流傳,其代表作《我和小鳥和鈴鐺》《積雪》等相繼被收錄于日本小學(xué)和中學(xué)的國語教科書,甚至出現(xiàn)在東京大學(xué)的入學(xué)考題之中。 金子美鈴在日本西部的濱海小鎮(zhèn)仙崎出生長大。美鈴自幼喪父,祖母、母親和哥哥,全家三代人合力經(jīng)營鎮(zhèn)上唯一的書店——金子文英堂。美鈴自小在書香中成長,在學(xué)校一直是成績優(yōu)秀的好學(xué)生。女中畢業(yè)時,她放棄了繼續(xù)升學(xué)的機會,追隨改嫁的母親來到山口縣南端的港口城市下關(guān),在繼父經(jīng)營的書店上山文英堂做一名店員。在那里,美鈴開始向童謠雜志投稿,短短幾年時間,就有大量童謠作品發(fā)表在各大雜志。20世紀(jì)20年代的日本正處于大力引進和模仿西洋文化的“大正浪漫”時期,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西條八十等詩人紛紛開辦兒童雜志,樹立清新唯美的兒童文學(xué)新風(fēng)。詩人們?yōu)閮和瘎?chuàng)作的藝術(shù)童謠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日語中 “童謠”一詞相當(dāng)于中國的“兒童詩”。當(dāng)時誕生的許多名作如《紅蜻蜓》《金絲雀》等也被譜上優(yōu)美的旋律,傳唱至今。大正藝術(shù)童謠的創(chuàng)作者都是成年人,讀者也多為成年人。金子美鈴?fù)陡宓摹锻挕贰督鹦恰返瓤锸钱?dāng)時兒童文學(xué)界最具影響力的雜志,專門設(shè)有童謠投稿欄。北原白秋,西條八十等兒童文學(xué)界的領(lǐng)軍作家擔(dān)任選評者。西條八十最為贊賞美鈴的作品,認(rèn)為她的作品有著不同凡響的“想象力的飛躍”,并贊譽她為“童謠詩人的巨星”。 大正十五年(1926),美鈴被推舉為日本童謠詩人會的會員,成為當(dāng)時全國僅有的兩名女會員之一(另一名是以和歌集《亂發(fā)》聞名于世的與謝野晶子)。然而在現(xiàn)實中,等待美鈴的不是童謠般美好的生活。1926年2月,美鈴23歲,在繼父的操辦下與書店店員宮本啟喜結(jié)婚,不久后生下了女兒房江。丈夫生活放蕩,而且反對美鈴繼續(xù)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他們的婚姻持續(xù)了不到四年,終于以離婚收場。在當(dāng)時,女方在離婚后無法獲得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正式離婚后不久,美鈴服毒自殺,留下遺書請求丈夫不要帶走女兒。美鈴的死為女兒換來了安定的生活,她在外祖母的撫育下成長為一名堅強自立的女性。目前,房江依然健在,生活在神奈川縣,有一個女兒和兩個外孫。 美鈴生前把512首詩作謄寫在三冊筆記本上,一式兩份,分別托付西條八十和胞弟上山雅輔。半個世紀(jì)后,這些作品經(jīng)矢崎節(jié)夫等兒童文學(xué)研究者、出版人以及各界有心人的努力,終于未被時間湮沒,以全集的形式正式出版。從此,眾多讀者得以分享這些美好的詩作。 如今金子美鈴的作品不但在日本廣為流傳,也被翻譯成十多種文字,介紹到世界各國。 關(guān)于作品的解讀 金子美鈴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時常有人這么問我。 作為一名熱心的讀者,談?wù)摻鹱用棱徸髌返镊攘ξ襾碚f非常不容易。因為我實在太愛這些作品,以至于無法客觀地評論它們。開始著手翻譯之后,與這些作品的距離更又近了一層。我只覺得面對金子美鈴的作品,就好像置身于一座寶藏,翻譯和閱讀這些作品給我?guī)頍o數(shù)愉悅的體驗,我卻不知如何用客觀簡潔的言辭來分析它們。那就簡單說說翻譯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吧。 首先這些詩歌的語言十分樸素。作者似乎一開始就不打算矯飾自己的語言。開心就說開心,寂寞就說寂寞,雪就是雪,花兒就是花兒,沒有過多的形容詞。語言樸素而簡單,而很少用于隱喻或修飾。比如《積雪》: 上層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亮照著它。 下層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壓著它。 中間的雪 很孤單吧。 看不見天也看不見地。 簡單直白的語言,說的是最本真的心意。我覺得這種本真的心意才是美鈴詩歌的核心所在。具體說來就是對世間萬物的慈悲之心和面向大自然的平等視線。慈悲這個詞讓人聯(lián)想到佛教。的確,美鈴生長在篤信佛教的環(huán)境之中,慈悲為懷的觀念可以說是耳濡目染。然而美鈴的慈悲之心顯然超出了宗教的范疇,是一種更為徹底、與生俱來的細(xì)膩情懷。其代表作《魚滿艙》尤其能體現(xiàn)這一點: 朝霞映紅了天空, 漁船滿載而歸啦。 大尾的沙丁魚, 載滿艙啦。 海灘上 像過節(jié)一樣。 可是大海里, 成千上萬 沙丁魚的葬禮 正要舉行吧。 當(dāng)漁民在海灘上喜慶豐收的時候,金子美鈴的視線卻投向大海深處,看到處于喜慶背面弱者的苦痛。這種穿透表面的犀利視線也見于前文引用的《積雪》。我們看到的是茫茫白雪,美鈴卻能體會到上層雪的寒、下層雪的苦,以及中層雪的悲哀。表達(dá)這樣的慈悲情懷,何須通過華美的語言?而這種慈悲對經(jīng)歷了不幸的人而言,尤其能起到撫慰的作用。金子美鈴的作品中有一種直視悲哀的心態(tài),讓我們更加理解悲哀并化解悲哀。在2011年大地震后的日本,金子美鈴的詩歌再次引起了世人的矚目,應(yīng)該也與作品中蘊含的這種力量有關(guān)。金子美鈴看世界的視角之獨特,也是作品的一大特色。那是一種不帶成見的視角,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深遠(yuǎn)處。不論對象是大還是小,是人還是物,美鈴都以平等的眼光去觀察去感受。正如矢崎節(jié)夫所說的,“金子美鈴看紫云英的時候她就是紫云英,看酢漿草的時候她就是酢漿草,看螞蟻的時候她就是螞蟻”(《金子美鈴?fù){全集·后記》,JULA出版局2004年)。對等的視角,使美鈴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細(xì)微之處,以及更深更廣的空間。以這樣的視角去看世界,自己仿佛也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才能做到“總在和自然說話”(李長聲語,《向著明亮那方·序》,新星出版社2007年、2009年)。平等地去看待自然、看待整個世界,這樣的眼光給美鈴的詩歌帶來了縱橫無礙的想象和無數(shù)新鮮的感動與發(fā)現(xiàn),這也是其作品打動人心的秘密所在。 露 珠 對誰都不要說, 好嗎? 清晨庭院的 角落里, 花兒悄悄 掉眼淚的事。 萬一這事 說出去了, 傳到 蜜蜂的耳朵里, 它會像 做了虧心事一樣, 飛回去 還蜂蜜吧。 來自日常生活的素材也是金子美鈴作品的一個重要特征:四季的風(fēng)花雪月、藍(lán)天大海白云、路邊的小石頭、雜草,甚至鄰居家不討人喜歡的小狗,她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dá)這些意象。即便是想象,也來自于這些觸手可及的平凡事物。雖然是近百年前的作品,我們依然可以毫無阻隔地親近美鈴的詩歌。不論你住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貧窮還是富裕,金子美鈴的詩作都能帶領(lǐng)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就這樣,用簡單的語言、平等的視線和身邊的素材,金子美鈴為我們編織出一首又一首動人的詩篇。正因為語言簡單、題材平凡,對每一首作品的含義,如何讀解、如何感受則完全可以因人而異,沒有必要準(zhǔn)備標(biāo)準(zhǔn)答案。這也是我不愿對金子美鈴作品做過多評說的原因之一。 另外,關(guān)于“金子美鈴”這個筆名的中文翻譯還需稍做解釋。金子美鈴的原文寫作“金子みすゞ”。譯作“美鈴”其實有些牽強。據(jù)上山雅輔回憶,“みすゞ”取自和歌的枕詞“みすゞ刈る”。發(fā)音為“misuzu karu”。美鈴喜歡“misuzu”悅耳的音韻,所以借來用作筆名。這個枕詞在和歌中總是用來引出信州(今長野縣一帶)的風(fēng)物。直到現(xiàn)在,位于日本東部內(nèi)陸的長野縣仍有許多冠以“みすゞ”之名的商標(biāo)或商店?!挨撙供g”的本意是一種長在山林中的筱竹,多見于長野縣。也有人說這個枕詞的出現(xiàn)是由于江戶時代的學(xué)者誤把萬葉時代稱之為“水篶”的植物與后世所說的筱竹混為一談?!八c”所指的植物即中國南方常見的茭白??上覀円膊荒茔@牛角尖把這個“正確”的譯名套在詩人頭上。如此說來,“美鈴”這個譯名不論從音韻還是含義上倒也算符合“金子みすゞ”的初衷。 關(guān)于翻譯 翻譯金子美鈴的詩歌在我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如前所述,金子美鈴的語言十分簡單,沒有太多時代的印記,翻譯起來并不需要太多學(xué)養(yǎng)。然而與所有詩歌的翻譯一樣,翻譯同時也是一個拆解與重組的過程。我能做到的就是誠實地對待這些作品,盡量把翻譯過程中的“拆解”與“重組”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小。每當(dāng)?shù)弥x者通過我的翻譯喜歡上金子美鈴的詩歌,并且遠(yuǎn)比我深刻地理解金子美鈴的世界,我都感到由衷的欣喜。若有讀者指責(zé)我的翻譯不像“詩”,我也毫無怨言。如前所述,我認(rèn)為樸素直白的語言是金子美鈴詩歌的特色。在我的譯文中,文通句順、韻腳齊整的部分反倒是苦心加工的結(jié)果。 本書收錄的150首作品以JULA出版局2004年版《新假名版金子美鈴?fù){全集》為準(zhǔn)選譯。 特此感謝編輯張成小姐。沒有她的督促就不會有此書的順利完成。 最后還要感謝JULA出版局和金子美鈴著作保存會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 愿更多的人通過這本書走進金子美鈴的童謠世界 【內(nèi)容簡介】 1984年,金子美鈴生前留下的三本手抄童謠詩集共五百一十二首作品《金子美鈴?fù){全集》出版,震撼了日本文學(xué)界,也震撼了每一位讀到詩的普通人。迄今為止,金子美鈴的多首代表作被收錄于日本的小學(xué)國語課本,其作品已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nèi)的英、法、韓等七國文字。 《全部都喜歡——金子美鈴詩歌精選》 從日本JULA出版局2004年出版的《新假名版金子美鈴?fù){全集》里精心挑選了一百五十首金子美鈴的詩歌,由首次將其引進中國的譯者吳菲翻譯,輔以精美插圖,展現(xiàn)金子美鈴詩歌的純凈之美。 【編輯推薦】 金子美鈴的詩歌非常有特點:短小,晶瑩剔透,講求韻律的同時非常具有童趣。雖然詩人自己有著悲慘的遭遇,但是不妨礙她擁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而這些都體現(xiàn)在了她的詩歌當(dāng)中。而在2011年的日本3·11地震期間,金子美鈴的詩歌被日本各大媒體稱為“療治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藥”,并被廣為閱讀。 【名人推薦】 “童謠詩人的巨星?!?/span> ——日本《童話》雜志主編、著名詩人西條八十 “美鈴的作品,隔了半個世紀(jì)的冬眠,復(fù)活以后獲得了永恒的生命?!?/span>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 “但愿有一天,地球上的人們都能夠體會金子美鈴?!?/span> ——兒童文學(xué)研究者矢崎節(jié)夫 【作者簡介】 金子美鈴(1903-1930),日本童謠詩人,二十歲開始發(fā)表作品,二十六歲去世時留下三本手抄童謠詩集,共計五百一十二首作品。這些詩歌于1984 年首次正式結(jié)集出版,甫一面世,立刻受到各界矚目且廣為流傳,迄今為止,金子美鈴的多首作品收錄于日本小學(xué)國語課本,并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nèi)的英、法、韓等七種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