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朋友從四川托人捎來一組照片,為三尊銅鎏金佛像,正面、側(cè)面、底足、銘文皆拍有特寫鏡頭,畫面比較清晰。據(jù)朋友說,他很喜歡這些銅佛,根據(jù)賣方的報價,他準備以40萬元收藏,在四川請教了幾位藏友,仍然吃不準,務請我們幫著把把關(guān)。 金銅佛像在我國流傳已久,在北方大體分為漢傳、藏傳兩大系統(tǒng),最早的金銅佛像,在東漢末年便已出現(xiàn),由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金銅佛像造型大都為磨光肉髻,寬衣博帶,面容和煦,佛像背光為舟形,邊飾火焰紋,佛像底足多鑄有四足坐床,坐床邊側(cè)往往刻有銘文,記述供奉人名和年代,整座佛像金光燦然,形態(tài)苗條優(yōu)美。真品由于年代久遠鎏金部分磨損嚴重,未磨損部分亦有小片脫落,零散分布,若用高倍放大鏡仔細觀察鎏金脫落處為直立斷面,且銅銹斑駁,深入周邊鎏金層底部。至隋唐時期,金銅佛造像以豐腴為美,佛頭飾螺發(fā),面部及像身圓潤渾厚,胸部可見肌肉凸起紋理,衣紋繁復,自然流暢,衣紋上多有瓔珞珠飾,豪華氣派,足下出現(xiàn)蓮花寶座,唐代金銅佛像,給人的總體印像是精雕細琢,富貴大氣,有尊貴無比的皇家氣度。明代的金銅佛像大多頭大身長,體態(tài)豐盈,鑄工精細,特別是皇家宮廷造佛像,鎏金純度很高,寶光奪目,氣度恢弘,巧奪天工。清代漢傳金銅佛像造型又有所變化,多為寬肩細腰,額豐頦滿,高鼻細目,右袒式衲衣,衣飾衣紋皆用寫實手法,纖巧輕柔,但由于形態(tài)缺少變化,因而少了些想象張揚的空間和藝術(shù)感染力。 至于明清藏傳金銅佛像,多為彌勒菩薩像、佛母像、度母像、金剛像和釋迦牟尼佛像等。體態(tài)豐盈,袒肩露背,面部表情豐富。很多佛像冠飾及肩花大而繁復,佛像身上瓔珞精致,花飾華美精巧,多鑲嵌有松綠石、青金石、瑪瑙等。有許多佛像頭上常常戴有五佛冠,足下多為蓮花座,蓮花座上有陰刻制作朝代楷書銘文,鎏金層略顯稀薄,雖有些銅鎏金佛像自然風化及磨損嚴重。但古舊滄桑之本色、端莊凝重之神態(tài)愈顯突出,絕非仿制者所能輕易為之,明清金銅佛仿制自民國以來古舊貨市場便不斷出現(xiàn),近20余年來,隨著收藏熱的興起歷代所鑄造的鎏金銅佛因傳世真品數(shù)量稀少,件件皆為稀世珍品,拍賣價格扶搖直上,前些年一件明宮廷銅鎏金菩薩坐像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價超過2000萬港元,在國內(nèi)拍賣市場上拍價超過百萬元以上的元明清銅金佛像多達數(shù)十件,在高額利益的驅(qū)使之下,近年金銅佛像作偽仿制之風愈演愈烈,且地域廣闊,大江南北川滇黔藏皆有發(fā)現(xiàn)。更有甚者,一伙騙子用假金佛在北京招搖撞騙,使不少善良的老人上當受騙,損失慘重。 經(jīng)近幾年調(diào)查研究,金銅佛作偽者手段大致如下:1、用翻鑄法將金銅佛整體翻鑄,再加修飾整理,用刷金貼金蒙騙藏友,因是翻鑄故銘文多與真品相反,陰刻變?yōu)殛柨?,也有后加刻銘文的,但字跡拙劣,全無古意。2、用殘存的金銅佛零件拼湊成一件完整的佛像,仔細檢查有焊接打磨的痕跡。3、將新鑄的或用銅片鏨刻的佛像深埋加硫酸或騾馬尿腐蝕制成假銹做舊。4、移花接木在民間流傳下來的金銅佛像上增加鏨花瓔珞,鑲嵌各色寶石,在底座上加刻年款仿制成宮廷佛像,以提高身價等。總之,作偽金銅佛像在鎏金成色、時代特點、歲月磨損、整體包漿、鏨刻雕琢工藝、氣韻神態(tài)、所用銅質(zhì)、手感、重量方面都與真品存在著各種差異,只要多去博物館、多看真品、多學有關(guān)知識、多請教資深行家,就能夠逐漸由表及里看透作偽者各種不良心機及手法,避免上當受騙。再說那幾張照片,翻鑄的痕跡很明顯,衣紋粗淺,金色稀薄,有人為打磨做舊的地方,特別是底部的銘文因是翻鑄所以楷書字體陰陽線正好與真品相反。所以真?zhèn)螁栴}不言自明也。穿越數(shù)千年歲月時空,經(jīng)歷數(shù)不清的紛擾戰(zhàn)亂,能夠流傳至今的金銅佛像,使我們后世之人有幸親睹古佛風采,使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能夠弘揚至今,可以說件件都是我們民族的瑰寶。(長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