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難易二 ⒈【原文】如寇宗奭引《素問·玉機真臟論》黃帝之論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形氣相失,色夭不澤,謂之難治?!庇衷弧谩霸\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虛實,以為診法?!?/p> 【白話解】比如寇宗奭引用黃帝的言論說:“治病的一般規(guī)律,是先診察病人的形氣怎樣,色澤如何,以及脈的虛實,病的新舊,然后才進行治療,而千萬不要錯過時機。病人形氣相稱,是可治之癥;氣色浮潤,病人是易治愈的;氣色枯燥而不潤澤,病是不易治愈的?!庇终f 【注】形氣:《素問紹識》云:“氣即氣息之氣。元氣之盛衰,必征之于脈,又征之于氣息之靜躁,以與形貌之肥瘦剛脆,互相表里,而為診察之緊要矣。其古書于病之系于呼吸著,多命以氣。” 乃治之:“乃”副詞,有“才”之意。 形氣相得:王冰說:“氣盛形盛,氣虛形虛,是相得也?!?/p> 色澤以?。和醣f:“氣色浮潤,血氣相營,故易也?!?/p> 經(jīng)脈之本三 ⒉【原文】《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p> 【白話解】《上古天真論》記載:女子到了十四歲,天癸發(fā)育成熟,任脈通暢,沖脈旺盛,月經(jīng)按時而行,所以能夠生育。 【注】天癸:指男女之精。楊上善說:“天癸,精氣也?!?/p> 任脈:奇經(jīng)八脈之一,起于小腹內(nèi)(胞中),沿著脊椎骨內(nèi)部上行。同時又出于會陰部,上至前陰,沿著腹部正中線,通過臍部,上至胸部、頸部,至下唇中央,由此分為左右兩支止于眼部。 太沖脈:太沖脈即沖脈,奇經(jīng)八脈之一,起于小腹內(nèi)(胞中),沿著脊椎骨內(nèi)部上行。同時由陰部的兩側(cè)開始,夾臍兩旁而上,到胸部為止。 ⒊【原文】考之《痿論》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guān)也。沖脈者,經(jīng)脈之海也。主滲灌谿谷,與陽明合于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于氣街,而陽明為之長?!?/p> 【白話解】考察《痿論》中記載:陽明為五臟六腑的源泉,能夠潤養(yǎng)眾筋,眾筋的功能是約束骨肉并且使關(guān)節(jié)滑利。沖脈是經(jīng)脈的源泉,它能夠滲透灌溉分肉腠理,于陽明合于眾筋。陰經(jīng)陽經(jīng)都在眾筋處相聚,再復合于氣街,而陽明是它們的統(tǒng)領(lǐng)。 【注】機關(guān):指關(guān)節(jié)而言。 滲灌:滲透灌溉。 陰陽總宗筋之會:張介賓說:“宗筋聚于前陰。前陰者,足三陰,陽明,少陽及沖、任、督、蹺九脈之所會也。九者之中,則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沖脈為經(jīng)脈之海,此一陰一陽,總乎其間,故曰陰陽總宗筋之會?!?/p> 氣街:穴名,在橫骨兩端,鼠蹊上一寸。 經(jīng)脈諸臟病因四 ⒋【原文】如經(jīng)脈別論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p> 【白話解】如經(jīng)脈別論記載:水液進入胃里,放散精氣,上行輸送到脾臟;脾臟散布精華,又向上輸送到肺;肺氣通調(diào)水道,又下行輸入到膀胱。這樣,氣化水行。散布于周身皮毛,流行在五臟經(jīng)脈里,符合于四時五臟陰陽動靜的變化,這是經(jīng)脈的正?,F(xiàn)象。 【注】游溢:即放散 上輸于脾:姚止庵說:“飲入于胃,其精華必先及脾。此言水循行而上,無所不至,始于脾而遍于五臟。 經(jīng)不調(diào)五 ⒌【原文】薛立齋曰∶“經(jīng)云∶'二陽之病發(fā)心脾,有不得隱曲,為女子不月?!?/p> 【白話解】薛立齋說:《內(nèi)徑》記載:胃腸有病,就會發(fā)生嚴重的心痹癥,病人經(jīng)常感覺大小便困難,如果是女子的話,就會經(jīng)閉不來。 【注】二陽之病發(fā)心脾:“二陽”謂胃和大腸二經(jīng)。陽明病何以發(fā)為心痹?蓋陽明屬胃,為水谷之海,多氣多血,如胃氣弱,則不能化生精微,奉心生血,血不足則脈不暢,故發(fā)心痹之病。 隱曲:楊上善說:“隱曲,大小便?!卑赐踝Α半[曲”有兩種解釋:一謂“便血”其后說與楊說合。胃腸既病,不能排除糟粕,所以易生便血之癥,此理之易曉者。 崩淋經(jīng)漏不止十二 ⒍【原文】《陰陽別論》曰∶“陰虛陽搏謂之崩?!?/p> 【白話解】《陰陽別論》記載:陰脈虛,陽脈搏指,在婦人就會發(fā)生血崩的病。 ⒎【原文】《百病始生篇》曰∶“陽絡(luò)傷則血外溢,陰絡(luò)傷則血內(nèi)溢?!?/p> 【白話解】如果傷了陽絡(luò),血就外溢而為衄血,傷了陰絡(luò),血就下行而為大便出血。 殺血心痛十三 ⒏【原文】《評熱病論》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luò)于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白話解】《評熱病論》記載:婦女月經(jīng)不來,是因為胞脈閉塞。胞脈屬于心臟,而下絡(luò)于胞中,現(xiàn)在水氣上逆逼迫肺臟,心氣不得下通,所以月經(jīng)不來了。 【注】胞脈:即分布在子宮上的脈絡(luò)。 ⒐【原文】陰陽別論曰∶“二陽之病發(fā)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風息賁者,死不治?!?/p> 【白話解】《陰陽別論》記載:胃腸有病,就會發(fā)生嚴重的心痹癥,病人經(jīng)常感覺大小便困難,如果是女子的話,就會經(jīng)閉不來。若是病久傳變了,或者形體發(fā)熱消瘦,或者喘息氣逆,那就不可治療了。 【注】二陽之病發(fā)心脾:“二陽”謂胃和大腸二經(jīng)。陽明病何以發(fā)為心痹?蓋陽明屬胃,為水谷之海,多氣多血,如胃氣弱,則不能化生精微,奉心生血,血不足則脈不暢,故發(fā)心痹之病。 隱曲:楊上善說:“隱曲,大小便?!卑赐踝Α半[曲”有兩種解釋:一謂“便血”其后說與楊說合。胃腸既病,不能排除糟粕,所以易生便血之癥,此理之易曉者。 風消:陳念祖說:“風消者,風之名,火之化也。發(fā)熱消瘦,胃主肌肉也?!?/p> 息賁:陳念祖說:“喘息上奔,胃氣上逆也。” ⒑【原文】《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腎脈微澀為不月?!?/p> 【白話解】《邪氣臟腑病形篇》記載:微澀表示氣血不行,腎脈微澀,所以女子月經(jīng)不來。 ⒒【原文】經(jīng)曰∶“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diào)其榮衛(wèi),損其脾者調(diào)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p> 【白話解】《難經(jīng)》記載:“肺臟虛損,宜補益肺氣;心臟損傷,宜調(diào)和營衛(wèi),調(diào)補氣血;脾臟損傷,應(yīng)調(diào)節(jié)飲食起居,使其寒溫適宜;肝臟虛損,宜用甘味藥補血緩急;腎臟虛損,當補益精氣。 【注】損其心者調(diào)其榮衛(wèi):榮衛(wèi),即指氣血。心主血脈,血脈運行有賴心氣的推動,故心脈損傷,當調(diào)和營衛(wèi),調(diào)補氣血。 損其肝者緩其中:中,即里。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苦急而喜緩,故肝血不足而致筋脈拘急,或急躁懊惱者,當以甘味藥補血以緩解里急。 胎孕類 胎脈十八 ⒓【原文】平人氣象論曰∶“婦人手少陰動甚者,任子也?!?/p> 【白話解】《平人氣象論》記載:婦人足少陰脈動甚的,是懷孕的現(xiàn)象。 【注】脈動甚:妊娠之初,正陰陽凝和之時,氣血運行,理應(yīng)有滯,脈象應(yīng)之,而不條達,故其形如豆如珠,指下厥厥動搖,因謂之“動” ⒔【原文】陰陽別論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p> 【白話解】陰脈搏擊于指下,與陽脈有明顯的區(qū)別,這是懷孕的現(xiàn)象。 【注】陰搏陽別:《醫(yī)宗金鑒》卷三十四《四診心法要訣》:“陰搏陽別者,寸為陽,尺為陰。言尺為陰之脈,搏指有力。寸為陽之脈,則不搏指,迥然分別,此乃有子之診?!?/p> ⒕【原文】腹中論曰∶“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白話解】《腹中論》記載:怎么知道婦女懷孕將要生產(chǎn)呢?回答說;診病的方法,是看他身上,似乎有病,但切不出來有病象的脈息。 【注】且生:“且”作“將”解。“生”指分娩之際。 身有病而無邪脈:姚止庵說:“按帝問懷子之且生,是有二意,而伯答'有病無邪’,是止解'懷子’,而'且生’義,竟無所解,必有脫簡?!?/p> 數(shù)墮胎二十六 ⒖【原文】故《五常政大論》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于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p> 【白話解】所以《五常政大論》記載:生物的生命,其根源藏于內(nèi)的,叫做神機,如果神離去了,則生化的機能也就停止,凡生命根源于外的,叫做氣立,假如在外的六氣歇止,那末生化也就隨之斷絕了。 產(chǎn)后類 論產(chǎn)后大補氣血四十六 ⒗【原文】觀《六元正紀大論》曰∶“婦人重身,毒之何如?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p> 【白話解】查看《六元正紀大論》記載:婦人懷孕,用劇烈的藥品怎樣?回答說:如果有癥瘕,則病受藥,既不傷害母體,也不傷胎。 【注】故:王冰說:“故,謂有大堅癥瘕,痛甚不堪?!?/p> 殞:“殞”與“隕”同?!痘茨稀び[冥》高注:“殞,壞也?!蓖醣f:“無殞,言母必全。亦無殞,言子亦不死也?!?/p> 產(chǎn)后喘促五十二 ⒘【原文】經(jīng)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正此類也。 【白話解】肝性苦躁急,應(yīng)該吃甜味藥以緩和它 婦人夢與鬼交六十 ⒙【原文】如《刺法論》曰∶“神失守位,則邪鬼外干?!?/p> 按:本篇歷史中遺失,參考書未載。 癥瘕類 論證七十二 ⒚【原文】《骨空論》曰∶“任脈為病,男子內(nèi)結(jié)七疝,女子帶下瘕聚?!?/p> 【白話解】《骨空論》記載:任脈如發(fā)生病變,在男子為腹部的七種疝病,在女子為瘕聚病?!?/p> 【注】七疝:是五臟疝及狐疝疝 張子和曰∶“遺溺閉癃陰痿脬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若血涸,月事不行,行后小腹有塊,或時動移,前陰突出,后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p> 氣瘕七十五 ⒛【原文】《難經(jīng)》曰∶“病有積聚,何以別之?然,積者陰氣也,陰沉而伏;聚者陽氣也,陽浮而動。故積者五臟之所生,聚者六腑之所成也?!?/p> 【白話解】《難經(jīng)》記載:積和聚;兩種病癥如何鑒別?積屬于陰血的病癥,沉靜而內(nèi)伏;聚屬于陽氣的病癥,浮散而動搖。所以積是由屬陰的五臟所生,聚是由屬陽的六腑所成。 【注】:積:病名之一。積,蓄也,即血氣積蓄,日積月累而成。 聚:病名之一。聚,合也,即氣行阻滯,一時聚合而成。 21.經(jīng)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p> 【白話解】邪氣的聚集,必定首先是因為正氣的不足。 【注】有“聚“之義,見《文選·仿曹子建樂府白馬篇》善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