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倫頓(Trenton)是新澤西州首府,本州議會的所在地。面積20平方公里,人口8萬多的特倫頓是個老城市,這里的行人、街道、建筑像是黑白電影里的場景,無聲卻真實。說他差點成了美國首都,一點也不夸張。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華盛頓的第一次軍事勝利就在這里取得的。獨立戰(zhàn)爭后,新英格蘭地區(qū)和其他北方城市傾向于選特倫頓為美國永久的都城。要不是南方諸州普遍要求新國家的首都應該選在梅森
— 迪克遜線(Mason — Dixon
Line,美國南北分界線)以南的某個城市,白宮或許真的就在新澤西州了。
新澤西州議會大樓
去往特倫頓高速上一處觀景臺下的美麗風景
當然歷史沒有“要不是”。1790年,落選國家首都的特倫頓成了新澤西州首府。1792年,新澤西州請來了費城的建筑師喬納森.多恩(Jonathan
Doane)。任命他為本州議會大樓的設計師。早期的議會大樓是一幢兩層半高,佐治亞風格的建筑。小樓的頂端立著一個鐘樓。但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工作人員,大樓經(jīng)多次擴建。1845年,同樣來自費城的建筑師諾特曼(John
Notman)在大樓北側(正對州會街)增建了一處三層辦公樓。他又用一個圓頂將新老建筑物連在一起。1885年3月21日清晨,一場大火席卷了議會大樓。大火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卻燒毀了臨近州會街(State
Street)一側的建筑。議會大樓北側不得不面臨重建。來自本州澤西市(Jersey City)的建筑師布魯姆(Lewis
Broome)負責本次重建工作。由他設計的第二帝國建筑風格(Second Empire
Style)的三層理石建筑建在了原議會大樓的北側。同時,布魯姆為大樓重新設計了一個比例適中的圓頂。1891年,一幢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筑建在了大樓的西南翼。1903年,大樓東南翼加建了一幢有著美國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筑。之后,樓群又經(jīng)加大更新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經(jīng)多次改造,混搭了多種建筑風格的新澤西州議會大樓有別于其他州的議會大樓。在美國,大部分議會大樓的建筑樣式多仿效國會大樓。一幢或佐治亞、或希臘文藝復興范的大樓建在一片公園的草坪上。主樓多是長方體,連著一個由多根圓柱挑起的門廊,上面是寬大的穹頂。主樓馱著穹頂,對稱的建筑左右延伸。與之不同,建在路邊的新澤西州的議會大樓不是一整幢樓,而是由多個建筑組成的樓群。它的門廊連的是一個“H”形的主樓,本該被突出的金燦燦穹頂則被擋在主樓上方的中央山墻后。大樓的第二帝國建筑風格與同期其他州的議會大樓相比,顯得新穎、時髦。

金燦燦穹頂被擋在主樓上方的中央山墻后

州議會大樓前的紀念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