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解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 佚名 【導(dǎo)讀: 誰念西風(fēng)獨(dú)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有些謊言一絲不掛,有些謊言花枝招展。】 年少讀詩,總喜歡那些蕩氣回腸或柔情萬里的詩詞。多年以后,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才能真正讀懂詩中的情意。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tài),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dá)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bào)國無門的痛苦之情。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構(gòu)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diǎn)滴到天明。 《虞美人·聽雨》是宋代詞人蔣捷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以“聽雨”為媒介,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dú),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xiàn)。此詞在結(jié)構(gòu)上運(yùn)用時空跳躍,以“聽雨”復(fù)沓串連,上、下片渾然一體,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王國維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是近代詞人王國維的詞。作者以花暗喻妻子,通過寫忍受離別的煎熬后回家看到的境況,表達(dá)了作者心中愧、悔、愛、憐齊集的復(fù)雜心情,抒寫了作者對光陰易逝的的感嘆。 這首詞一改前人寫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富有濃厚的悲劇色彩。通篇寫花即寫人,上下片都有透過一層的轉(zhuǎn)筆。但上片明用“不道”字面,下片卻是暗轉(zhuǎn),匠心獨(dú)運(yùn),甚是高妙。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宋·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wěn),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南宋詞人劉過的創(chuàng)作的一首重游故地的憶舊之作。詞人二十年前曾在安遠(yuǎn)樓與朋友名士聚會,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因此寫了這首詞。上闋概括描寫秋令時節(jié)安元樓的情景。下闋觸動物是人非的感嘆?!芭f江山渾是新愁”淡語有深情,為全篇之主旨。全詞言簡意豐,情致哀婉。 《浣溪沙·誰念西風(fēng)獨(dú)自涼》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fēng)獨(dú)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誰念西風(fēng)獨(dú)自涼》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作。詞中感懷前塵往事。上闋以黃葉、疏窗、殘陽之秋景的勾畫,描繪喪妻后的孤單凄涼;下闋寫沉思中所憶起的尋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為喻,描繪與亡妻往日的美滿恩愛,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全詞生動的表達(dá)了詞人對亡妻的哀思之情。 你,有沒有在某一天的某一刻,突然讀懂一首詩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