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cplive 來源:藥評中心
(轉(zhuǎn)載需先獲授權(quán),不得修改圖片) 年齡≥65歲,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診斷為老年高血壓。老年人是一個獨特的群體,高血壓評估和治療策略與一般人群有所不同。使用上臂式家用自動電子血壓計,不推薦腕式血壓計和手指血壓計,不推薦使用水銀柱血壓計進行家庭血壓監(jiān)測。電子血壓計使用期間應(yīng)定期校準,每年至少1次。每周自測1~2天血壓,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壓藥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時間自測坐位血壓。家庭血壓值一般低于診室血壓值,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135/85mmHg(對應(yīng)于診室血壓的140/90mmHg)。除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生化(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酐、血鉀、鈉等)檢查外,推薦進行:1、心電圖(屬基本檢查項目)或超聲心動圖檢查,以評估是否有左心室肥厚等心臟損害。2、尿微量白蛋白測定,特別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以評估是否有腎臟損害。3、頸動脈超聲檢查,以評估是否有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增厚和粥樣斑塊等大血管損害。4、眼底檢查,特別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以評估是否有視網(wǎng)膜動脈病變等。無論是初診還是正在治療隨訪期間的高血壓患者,均應(yīng)進行危險因素的定期評估。因老年本身即是一種危險因素,故老年高血壓患者至少屬于心血管病的中危人群。雙側(cè)頸動脈狹窄程度>75%時,中樞血流灌注壓下降,降壓過度可能增加腦缺血風險,降壓治療應(yīng)以避免腦缺血癥狀為原則,宜適當放寬血壓目標值。衰弱的高齡老年人降壓注意監(jiān)測血壓,降壓速度不宜過快,降壓水平不宜過低。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是老年高血壓最常見的類型,占老年高血壓的60%~80%,大于70歲高血壓人群中,可達80%~90%。老年高血壓患者需要測量臥位、立位血壓。體位性低血壓(OH)指由臥位轉(zhuǎn)為直立位時收縮壓下降≥20mmHg和/或舒張壓下降≥10mmHg。根據(jù)夜間血壓(22:00~8:00)較白天血壓(8:00~22:00)的下降率,把血壓的晝夜節(jié)律分為杓型:10%~20%,非杓型:<10%,超杓型:>20%,反杓型:夜間血壓>白天血壓。≥60歲的老年人中,非杓型血壓的發(fā)生率可高達69%。非杓型(<10%)或反杓型(夜間血壓>白天血壓):需要降低夜間血壓。指餐后2h內(nèi)收縮壓較餐前下降20mmHg以上;或餐前收縮壓≥100mmHg,而餐后<90mmHg。在我國住院老年患者中發(fā)生率可高達80.1%。飲水療法: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的患者,餐前飲水350~480ml可使餐后血壓下降幅度減少20mmHg,并有效減少癥狀的發(fā)生。 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與蛋白質(zhì)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在胃中的排空最快,誘導胰島素釋放作用最強,因此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容易導致餐后血壓迅速下降。 中國人早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因此,早餐后低血壓最為多見,可適當改變飲食成分配比,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 我國老年人晨峰血壓增高的發(fā)生率為21.6%。推薦使用噻嗪類/樣利尿劑、CCB、ACEI和ARB進行降壓的起始和維持治療;對于大多數(shù)高于靶目標值20mmHg以上的老年患者,起始治療可采用兩藥聯(lián)合;如果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血壓仍不能達標,推薦采用噻嗪類/樣利尿劑、CCB、ACEI或ARB三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或使用單片復(fù)方制劑;噻嗪類/樣利尿劑:包括氫氯噻嗪和吲達帕胺,尤其適合老年高血壓、難治性高血壓、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壓和鹽敏感性高血壓等患者。利尿劑單藥治療推薦使用小劑量,以避免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β受體阻滯劑:對于降低卒中事件發(fā)生率,β受體阻滯劑并未顯示出優(yōu)勢。因此,不建議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和卒中患者首選β受體阻滯劑,除非有β受體阻滯劑使用強適應(yīng)證,如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若需3藥聯(lián)合時,二氫吡啶類CCB ACEI(或ARB) 噻嗪類利尿劑組成的聯(lián)合方案最為常用。主要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