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于老包雜談。 宇宙和天地到底是怎樣來的呢?講到這個話題,不得不提及一個耳熟能詳?shù)拇笊瘢旅嫖覀兗毤毜纴怼?/p> 與開天辟地有關(guān)的故事在很早之前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早已經(jīng)在他的大作《天問》里頭問過這個問題:“遂古之初,誰傳道?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那究竟天地的開辟和萬物的創(chuàng)造是由誰來完成的呢,袁珂先生在《中國古代神話》一書中列出了至少六種可能: 一、《莊子》中寫到的混沌大帝; 二、《淮南子》中寫到的陰陽二神; 三、《遁甲開山圖》中記載的巨靈神; 四、《神異經(jīng)》中所說的樸父夫婦; 五、《述異志》中記載的鬼母; 六、《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山神燭龍。 混沌大神是中央天帝,待朋友十分仗義,就是長得跟一般人不一樣,面部混沌一片,沒有五官七竅,結(jié)果他的兩個死黨南海天帝儵和北海天帝忽有點著急了。他倆覺得混沌應(yīng)該和正常人一樣能吃能喝,于是乎這兩位好心的哥們帶著鑿子斧子這些家伙事就奔著混沌家去了。選個好日子開始動工,一共鑿了七天時間,終于鑿出了七竅,可是混沌同志卻因此嗚呼哀哉了。其實這個故事本身的寓意看似和開天辟地的關(guān)系不是很大。 《淮南子·精神篇》說的陰陽二神就產(chǎn)生在天地未分之時。說那時候天地昏黑,其中沒有一點形跡,有兩個大神混合而生,最后分別為陰陽二神,經(jīng)營天地,分管八極。這個記載可以說是比較正式的關(guān)于開辟的神話了。 至于后面四個故事跟天地開辟關(guān)系不大,在這里暫時不再細說。 盤古那到底誰才是開辟的主角呢?非盤古莫屬。 現(xiàn)在終于該輪到咱們的主角盤古上場了。關(guān)于盤古的出身問題歷來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是他的原型就是我們后面要講到的龍犬盤瓠。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盤古是盤瓠的音轉(zhuǎn);另一種看法認為盤古創(chuàng)世的神話古已有之,只不過都是口頭材料,到了三國時期,徐整第一次將這個故事寫進了他的著作《三五歷記》里面。不管哪種說法正確,就目前來說,盤古毫無疑問是我們?nèi)A夏民族的最偉大的創(chuàng)世大神。 須知,越是復雜的神話出現(xiàn)的時間越晚,這也就是為什么盤古雖然正式出現(xiàn)在三國時代卻處在了整個神話鏈條最頂端的原因。 盤古在混沌中呆的時間少說也有近兩萬年,速度實在有些慢。這不是盤古的責任,完全是因為中國古人對宇宙形成的認識和理解決定了他的出場速度。所以在講盤古之前還不得不說一下古人的宇宙生成論。 孕育宇宙中國古代的宇宙觀說白了就倆字:有無。別看著字數(shù)少就以為先人沒文化,那就大錯特錯了?!爸袊恼軐W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這是《李小龍傳奇》里面的一句話,說得實在沒有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那是蠢貨;能把復雜問題簡單概括,這才是大智慧。 在很大程度上來看,“有無”二字就是中國古代道家哲學的根基。 宇宙的形成也離不開有無,它的發(fā)展過程就是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這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在太易這個階段里,宇宙內(nèi)沒有任何物質(zhì),也就是沒有氣。古人所說的氣這個概念包含的東西相當多,它可以指構(gòu)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質(zhì),也可以指支撐人體藏腑運行的最基本元素,還可以指修道之人所得到的無形無質(zhì)的力量。太易這一時期沒有氣,宇宙還是一片混沌、黑暗,不會生出任何有助于宇宙發(fā)展成形的東西。這個階段就需要耐心等待,等到著宇宙自身發(fā)生一些微妙的變化,變化之后新的物質(zhì)也就逐漸慢慢產(chǎn)生了。這種改變基本屬于自發(fā)式的變革。經(jīng)過變化之后的宇宙就逐漸產(chǎn)生了氣。 有了氣就有了生命產(chǎn)生的可能,宇宙也就有了光明的希望。這一階段就是太初,也就是氣之初。中國哲學認為只要有氣就有前途,道家講氣,圍棋講氣,中醫(yī)更講氣,氣是宇宙從無到有的第一產(chǎn)物,是組成萬物最本質(zhì)的元素。也就是說,沒有氣就沒有一切。所以中國人處處都喜歡爭一口氣。 氣產(chǎn)生之后便會逐漸凝結(jié),就會成形。從氣到形這一時期的過渡就叫做太始。太始的意思其實就是宇宙之形的開始、開端。 氣凝結(jié)成形之后又不知道過了多少年,形才逐漸形成了質(zhì)。質(zhì)是什么,質(zhì)就是本質(zhì),氣質(zhì),是比形更為內(nèi)在的東西??桌戏蜃铀f的“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中的“質(zhì)”應(yīng)該就是這個意思。 經(jīng)過了這四個階段之后宇宙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可以破除黑暗打破混沌的程度。所有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就等待著那有力的一擊了。 開天辟地盤古在混沌中呆了不知道多長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被孕育了出來。他現(xiàn)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呼呼大睡。直到有一天他睡得差不多了,形神兼?zhèn)鋾r他睜開了雙眼。在他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華夏神史也就從此拉開了序幕。 當他睜眼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竟然是如此黑暗,這位猛人一下子怒了,怒地一塌糊涂。我一個人在這憋了上萬年我容易嗎?他一怒之下就在身邊亂找東西。不收拾你丫的,你就不知道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黑沉沉一柄板斧就在手跟前放著呢。他順手抄起來就是呼喇喇一通亂砍亂劈,真是過癮。 (板斧為民間神話,記載中本沒有;再有,河南民間傳說中盤古為雞頭龍身形象,開天行為就是腿蹬嘴啄,此傳說殊為別致) 估計盤古同志當時也沒什么章法套路,就是來了一通王八拳,亂拳打死老師傅。天和地就這么被猛士盤古劈開了。 一個混沌了千萬年的大雞蛋終于被打破,這個世界也將逐漸開始她多姿多彩的神話傳奇。 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一斧子下去就帶出了影響中國人終生的陰陽之道。或許他自己當時還沒有感覺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功績。 初創(chuàng)世天地雖然已經(jīng)分開,但是畢竟是初分,天地間的距離還不是很大,于是盤古就站在中間使勁的頂。初生之物其形必丑,所以盤古在頂天立地的時候還得盡量讓自己變得接近一個創(chuàng)世大神的形象。于是他一日九變,變得神于天,圣于地。當時的盤古就像一棵見了春雨的嫩芽,刷刷的往高了長,而且每天一長就是一丈。其增長速度連現(xiàn)在的物價、房價都為之側(cè)目。 盤古就這么一直在天地間長著,直到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間的距離變得極大(九萬里)的時候他才停了下來。相信這一萬八千年以來他一直都是非常寂寞無聊的,沒有人陪他說話,沒有人同他來往,因為世界上只有他一個。終于有一天盤古他撐不住了。再猛的人也有歇菜的時候,盤古也不例外。他龐大的身軀第一次倒在了大地上,是時候歇歇了。他完成了自己該完成的工作,又一次呼呼大睡。可是他這一睡再也沒有起來。 (河南民間神話傳說盤古出世十萬八千年后身化昆侖山,魂化雷公) 創(chuàng)世的各種傳說版本在他睡覺得時候他的身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在歷代的記載里都不太一樣: 《五運歷年紀》上說他的呼吸變成了風云,鼾聲化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化成了四極五岳,血液變成了江河,汗流化為雨澤,身上的蟲子都變?yōu)榱死习傩眨ㄟ@一說法讓人有點難以接受)。 《述異記》上說盤古是萬物之祖生命之源,盤古死了以后,頭變成了四岳,眼睛變成了日月,脂膏化為了江海,毛發(fā)變成了草木。 秦漢間民間傳說盤古的頭是東岳,腹為中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 又有人說他的眼淚為江河,氣化為風,聲音是雷,目光變成了閃電。又有一種說法是盤古的喜為晴怒為陰。 這些說法綜合起來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在個別物件上有所不同罷了。但是就盤古開天辟地這個故事本身而言就有兩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惡搞版,一個是道教的故事,一個是佛教的故事。盡管荒誕且脫離原貌,但是足可以當成茶余飯后的話資。 道教的典籍里是這么說的:天地未分的時候有一個自號“元始天王”的盤古真人就在其中生活,后來天地開辟,盤古真人住進了玉京山的宮殿里吸收天地之精華。過了幾年之后玉京山下石澗中的積血里生出了一個天資絕妙的美人,名叫“太元玉女”。于是這兩人上演了一出開辟版的一見鐘情,結(jié)為夫妻。后來他倆生了個兒子,名字叫做“天皇”,還生了個女兒,叫做“九光玄女”。 第二個故事是周繹《開辟演義》里面的開篇之作。 故事說世尊釋迦牟尼佛放大光明,普照四大洲,也就是《西游記》上經(jīng)常說的西牛賀洲,東勝神洲,北俱蘆洲,南瞻部洲,結(jié)果就單單發(fā)現(xiàn)南瞻部洲尚處于洪荒時代,于是發(fā)大慈悲,遂咨詢手下一班弟子,問誰愿意去重新開辟天地創(chuàng)造新的文明。此時有一個名叫“毘多崩姿那”的菩薩請纓前去。這個毘多崩姿那就是后來的盤古氏了。 卻說盤古氏駕了一朵祥云徑直來到南瞻部洲大洪荒處,大吼一聲變成一樣東西鉆進了大洪荒的深處。盤古氏變化的這個東西就和哪吒的肉胎差不多,只是大小類似蟠桃罷了。這個怪球在天地間滾了七七四十九轉(zhuǎn),逐漸長成人形,高三丈六尺,頭角猙獰,渾身長毛,跟個兇神差不多。于是乎面目猙獰的盤古氏拿著鑿子和大板斧把天地給鑿開了。 最神奇的是他老人家如此一個蠻人一出生就識字,而且還會寫詩,不得不令人驚嘆,合著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任誰一出生就極有文化的。他開天辟地之后立了一塊界碑,碑上刻了這么一首詩:
等他一切工作都做好之后就被佛祖召回去繼續(xù)做他的菩薩去了。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于研究山海經(jīng)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 版權(quán)申明:本文系山海經(jīng)解密小七獨家邀約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zhuǎn)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jīng)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
|
來自: 文化學者 > 《上古神話宗教傳說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