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巴黎圣母院,是讀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外貌丑陋、身體畸形,內心卻純潔的教堂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善良的吉ト賽女郎愛斯梅拉達而舍身。坐落于塞納河西岱島上的巴黎圣母院也因此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粉絲前來爬上鐘樓,去尋找鐘樓怪人。
![]() 誕生了巴黎的西岱島形狀如同一個大搖籃,雨果在書中把它描繪為“一艘大船,擱淺在塞納河中游的泥濘之中”。最早島上僅住著幾百名高盧人的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這也是巴黎名字的由來。 公元四世紀,羅馬人占領了這里。公元508年,法蘭克人占領巴黎,國王克洛維一世將巴黎定為墨洛溫王朝的首都,他在這里建立起木質的教堂和宮殿。而就在1200年前的這座小島上,如今撲克牌上的紅桃K,那個一統(tǒng)歐洲,并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的查理曼大帝,為巴黎人奠基了一座主教座堂,它就是承載著雨果浪漫主義色彩的巴黎圣母院,不過并不是我們今天眼前看到的這個樣子。 ![]() 眼前的這個巴黎圣母院是1160年,主教莫里斯·德蘇利為遵從法王路易七世的愿望,希望建造一座以代表巴黎是法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之都的紀念建筑而建造的。他將舊教堂拆毀至地基,開始建造起一座更大、更高的教堂。 在路易七世的兒子腓力二世開始為首都修建城墻、城堡之前,西岱島的沙岸就是巴黎最早的城垣,塞納河則是它最初的城壕,巴黎一連好幾個世紀都保持在這座小島上,當然包括王宮和這座巴黎圣母院。 ![]() 我們在講盧浮宮的時候說到過,由于人口增長,瓦盧瓦王朝的查理五世開始擴張巴黎城區(qū),塞納河右岸曾經(jīng)用于防護的城堡才升級成為王室的住所——盧浮宮。不過從那天起,巴黎城市的發(fā)展就一直是以西岱島為原點做圓形輻射拓展。 巴黎圣母院的大部分是在1260年完工的,但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它經(jīng)常被修改和增建,以符合當時國王喜歡的風格。到了十五世紀,巴黎城內擁擠著年代、樣式、大小各不相同的幾十座教堂鐘樓,但巴黎圣母院依然無可替代地作為巴黎的中心屹立在西岱島上,接受著巴黎人以及整個法國人的祈禱。所以如今的巴黎圣母院廣場地面上有個銅制的八角星星標識,它是法國測量巴黎至全國各地里程時的起點坐標,被稱為“原始零點”或“中心原點”。 ![]() 如果不是要上到鐘樓去尋找雨果筆下的敲鐘人,僅參觀巴黎圣母院的大殿并不收費,但排隊的人真心不少,好在隊伍前進的也比較快。 1831年出版的《巴黎圣母院·原序》中記載,雨果在一次造訪巴黎圣母院時,偶然發(fā)現(xiàn)圣母院兩座塔樓之一的一個暗角上,有人用手在墻上刻了兩個大寫的希臘字母“命運“。這兩個字頓時使雨果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并引起了他深沉的思考:是誰會在這樣的地方刻下這兩個字,這兩個字里究竟蘊含了怎樣的悲哀和不幸?他的《巴黎圣母院》便這樣誕生了。 ![]() 第一次讀《巴黎圣母院》的時候,只覺得他在通過一部愛情小說揭露真正的“美”與“丑”。但自從真正見到了這座輝煌壯麗的建筑回來再次品讀時,才發(fā)現(xiàn)作為法國人的雨果是那么地愛著這座主座教堂。他無法忍受因為歲月的流逝和法國大革命對巴黎圣母院所造成的破壞和褻瀆,他痛心之極。 在第三章開篇的時候,他是這樣描述的,“毫無疑問,巴黎圣母院這座教堂今天依然是一座莊嚴宏偉的建筑。盡管它日益古舊,但卻風韻猶存,可眼見歲月和人同時在使這座可敬的建筑遭受無數(shù)損傷和毀壞,既不尊重給它放上奠基石的查理曼大帝,也不尊敬給它放上落成典禮石的腓力二世·奧古斯都皇帝”,這怎能叫人不痛心疾首,怒火中燒。”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在1831年出版后不久,人們對這座教堂重新重視起來。1845年開始了長達25年的大修復,1963年又對教堂的外立面進行了大清理,使其恢復了原有的顏色。1991年至2000年期間,又一次進行了修復和清潔,它在最終變成我們如今看到的樣子。不得不說,巴黎圣母院成就了雨果,雨果也為巴黎圣母院帶來了新的生機。 ![]() 如今的巴黎圣母院被歸屬為哥特式建筑,但其實經(jīng)歷著漫長的歲月建造和修建,大教堂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賦予了不同形象。按照雨果的說法,“撒格遜建筑家們替它立起了大殿的第一批柱子,而十字軍遠征帶來了尖拱,像征服者一般高踞在只應支撐半圓拱的那些粗大的羅曼式柱子的頂端。從此,尖拱變成了主要角色,構成教堂的其余部分。然而,一開始,它沒有經(jīng)驗,十分膽怯,所以只是在朝著橫的方向發(fā)展,有所節(jié)制,還不敢像后來在許多絕妙的大教堂那樣,高高伸出它那利劍般地的尖拱,仿佛是受了近旁那些笨重的羅曼式柱子的影響?!?br> ![]() 巴黎圣母院的法文全名: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Notre Dame”的意思是“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不是指別人,而是耶穌的母親瑪麗亞,所以巴黎圣母院供奉的就是圣母瑪利亞。 教堂雙塔造型的正面有三個拱門,每個拱門上的雕刻都是一系列《圣經(jīng)》里的故事,當時為了讓不懂拉丁文的民眾了解《圣經(jīng)》,大多數(shù)教堂用了這種圖畫的方式,尤其是教堂中的彩色玻璃上,所以被稱為“窮人的圣經(jīng)”。 中央拱門上描述著耶穌在天庭的“最后審判”,故稱“審判門”。左邊描繪著耶穌的母親圣母瑪利亞相關的故事,故稱“圣母門”。右邊描繪著瑪利亞的母親圣安娜的故事,和懷抱圣嬰耶穌的圣母坐在寶座上,故稱“圣安娜門”。 ![]() 仔細看審判門楣上的浮雕,坐著的耶穌舉著雙手,向眾人展示著他因被釘在十字架上而留下的洞,兩側的天使一位拿著長矛、一位拿著受難時的十字架。他們的下方,大天使米迦勒和魔鬼撒旦正用天平稱量著逝去人的靈魂,重的進左邊的天堂,輕的去右邊的地獄。他們的腳下是死去的人們正在慢慢蘇醒,準備接受最后的審判,天使們在四周看著這場審判。在這些的下面,是分立兩旁的十二門徒,擁護著站在中間的耶穌。 ![]() 在三個拱門的上方,是一排《圣經(jīng)·舊約》中以色列歷任的28位國王的雕刻。法國大革命時被誤認為是法國的國王而被毀掉。就連雨果也認為那里曾是法王們的雕像,因為他個年代這里是空的,都是聽說。他在《巴黎圣母院》的書里也描述了大教堂前墻失去的三件重要東西,其中一樣就是,“二樓回廊上的二十八位法國古代君王的塑像,從希爾德貝爾到手里拿著帝國疆域球儀的腓力二世·奧古斯都?!?br>那個時候,除了28位國王上方圣母瑪利亞抱著耶穌的雕像外,立面上所有的大型雕像都被摧毀了,現(xiàn)在看到的都是后來修復的。其實仔細看,前面石頭磚的顏色也是不同的,看起來像是一塊塊補丁,可見大教堂曾經(jīng)已是千瘡百孔。法國大革命的時候,教堂甚至被用作了儲存東西的倉庫,直到拿破侖執(zhí)政時,才恢復了它的原本作用,并在這里加冕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 最上方的兩個鐘樓,并沒有哥特式的尖塔。右邊鐘樓里有一口13噸重的大鐘,也就是《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敲的那口。它也是法國大革命時,教堂內外唯一沒有被燒掉的金屬。 ![]() 69米高的塔樓一直是埃菲爾鐵塔建成前,巴黎最高的建筑。所以要想近距離與它合影全,就不得不像這位為女朋友拍照的小哥一樣躺在地上了。 ![]() 雖然去英國旅行的時候看了很多哥特式教堂,但小娘子不得不說,從圣安娜門進入的一刻還是震撼到了我。巴黎圣母院要比英國的大多數(shù)教堂要明亮很多,128米的縱長,35米高的拱頂,碩大的玫瑰花窗,并不幽暗的彩色玻璃,再加上如今內部比一般教堂都多的照明,讓這里完全沒有沉重、壓抑的感覺。尤其上部燈光與彩色玻璃的巧妙配合,沒有了教堂神秘,反而有一種美輪美奐的夢幻錯覺。 ![]() 巴黎圣母院的彩色玻璃窗,尤其是三扇大玫瑰花窗是大教堂最出名的特色。南玫瑰花窗外圈描繪了耶穌生平的場景和圣經(jīng)中的許多故事,內圈有十二門徒和對巴黎很重要的圣徒。 ![]() 我們剛好趕上了一場彌撒,所以去后殿的通道被攔住了,也無法近距離看唱詩席,甚至連圣壇上由法國雕刻家?guī)焖苟诺窨痰摹笆ツ赴ё酉瘛币矝]有看到,但置身在不同于自己日常生活的別人的日常生活中,倒是一種最有意思的感受,也是最真實的,所以我根本他們在講什么。 ![]() 唱詩席背后是由尚·哈維雕刻的唱詩屏風,同樣都是描繪了圣經(jīng)故事里的場景。 ![]() 圣母院中有很多圣母抱著圣子的雕像,這一尊打造于14世紀,也是標志性的一尊。 ![]() 巴黎圣母院作為巴黎的中心,不僅是一座漂亮的哥特式主座教堂,它還見證了眾多歷史性時刻:1804年拿破侖的加冕;1853年拿破侖三世的婚禮;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的贊美詩宣讀;1970年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將軍的葬禮。 不過還有一次是法國人不愿提及的,那就是“百年戰(zhàn)爭”的失敗,法國整個北部被英軍占領,英國宣布由剛滿10個月的英王亨利六世同時成為法國國王,加冕典禮便是在巴黎圣母院舉行的,這是法國人和巴黎圣母院的羞辱。 ![]() 不過也是因為這場羞辱,法國誕生了一位民族女英雄——圣女貞德,她傳奇的經(jīng)歷好像花木蘭的傳說故事,但她比花木蘭的初衷和成就大了太多。生于法國東北的農(nóng)民女孩貞德目不識丁,16歲宣稱夢到“神的啟示”,在克服了一系列阻隔后得到法國太子的批準,率領一支軍隊連連擊敗英軍。1429年,查理七世終于從英國人手里奪回王位。 不幸的是,18歲的貞德在1430年被勃艮第人捉住,并送給了對她恨之入骨的英國人。英國人的宗教判她為女巫,用火刑活活燒死了19歲的貞德。直到20年后法國人徹底把英國人驅逐出境,英國才在貞德母親的說服下,于1455年在巴黎圣母院為貞德舉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儀式,并為她在教堂內塑了雕像。 ![]() 圣母院廣場的右側是查理曼大帝牽著馬的青銅雕像,被后世尊稱為“歐洲之父”的他奠基了圣母院的前身,使得這座承載著滄桑歷史的雄偉建筑猶如一部記錄著風云變幻的石頭書。 突然就不想去爬鐘樓尋找鐘樓怪人了,倚著靜靜流過的塞納河,看著眼前的人來過往,世間的塵煙和雨果的沉思都記錄在眼前這座強大有力的建筑中,永恒、多變卻泰然自若。 |
|
來自: 一林冷月圖書館 > 《環(huán)球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