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更多精彩文章更新期待您的關(guān)注,感謝支持!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這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兒女通過卓越的智慧和努力的拼搏,逐步地為中國形成了一套近乎完備的文化體系。這其中,既有文化名流的努力付出,又不乏勞動人民的辛勤積累。這些勞動者通過日常的生活與勞作,為中國的文化貢獻了不一樣的智慧,民間文化的“俗語”,便是其中之一! 俗語,大家并不陌生,就是那些我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俗話說”、“古人言”之類的話語。但真正的俗語文化,可并不單單就我們常用的那么幾句,幾千年來老祖宗總結(jié)并傳承的生活經(jīng)驗,人生真理又何止千萬之多。當然,作為民間文化精髓的俗語,世代備受民眾的喜愛。論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它具備了言意賅、通俗易懂的特性,往往通過單的文字就能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生中的真理、哲理總結(jié)得透徹而又鮮明。 其實,人們最早創(chuàng)作俗語,只是為了方便后人的生活而總結(jié)的生活經(jīng)驗,然而這些經(jīng)驗之語卻被后世之人口口相傳,代代傳承,并不時的創(chuàng)造總結(jié),慢慢的積累增多,便逐漸形成了俗語這獨具特色的民間語言文化。說它獨特,是因為它非常的隨意,隨意到接近于白話,類似于口語,完全不似我們所熟知的文化形式。但是,別看俗語這樣,它所講的內(nèi)容卻是至真至理,因為它源于生活,所以它相較于其他文化就更貼近于真實生活,就像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它就是老祖宗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而總結(jié)出來的語句,即精準又真實,而且還暗含了人際交往的道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廟風大 這句俗語在我們?nèi)粘I钪羞€是會經(jīng)常被人掛在嘴邊的,可見它雖是老祖宗留下的話語,但放在當今社會人們還是覺得它很適用!那么,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從字面意思來看,它說的是如果一個廟宇太小,就會刮起很大的妖風,深入一點的解釋就是說一座較小的廟宇,所供奉的神靈必然也就不是什么大神,因此法力有限,很可能會無法鎮(zhèn)住妖怪興起的妖風。 然而,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并非表面上這帶有神話色彩的意思。在這里老祖宗只是借用廟宇與妖風做了個形象的比喻,將他們比作了我們生活當中的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用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叫做“圈子”。人活一世,立足于天地之間,行走于社會之中,不論是誰,也不論是怎樣的人,多多少少都會與他人有一些交際關(guān)系,而只要有了交際便會形成大大小小的交際圈。什么親人圈、朋友圈、工作圈、社會圈等等! 而如果一個圈子規(guī)模太小,就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的麻煩事!其實這個大家應(yīng)該都是有所體會的,圈子規(guī)模大,大家相互制衡,相互依靠,相互分擔,相對來說更容易和諧相處,而如果圈子規(guī)模太小,若出現(xiàn)興風作浪之人,那么能制衡其作亂行為的人可能就不存在于這個圈子。 還有一點,圈子越小,所包括的人員越少,所以大家互相都是知根知底的,誰什么樣,有幾斤幾兩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越是這樣,反而互相越是肆無忌憚了。那么圈子中那有限的利益就會爭奪的更加激烈,越是爭奪激烈,所產(chǎn)生的矛盾和摩擦越嚴重,矛盾摩擦越嚴重,圈子就越亂,到時妖風四起,又豈是這小圈子能鎮(zhèn)得住的?正所謂圈子越小越能吵,越是能吵,就越會吵得天翻地覆,風云變色! 其實,這句俗語并不完全,他還有一個下半句,而那下半句的總結(jié),更是經(jīng)典,更加實際! 池淺王八多 這后半句以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說池子淺顯,水就少,王八就會顯露出來,因此就會顯得較多!其實這句俗語的后半句仍是一種比喻,其真正含義可以從兩點來看。首先,池子淺,水就少,水少對于池中的王八來講那就是生存的資源少。所以,王八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資源,就會一改懶惰的模樣,拼命地游走尋找適合生存的最佳位置,如此也會讓人錯覺王八是不是比以前變多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老祖宗便是以此比喻,來鼓勵世人在有限的資源面前要懂得良性競爭,積極競爭的道理! 其次,如果將這后半句俗語仍看作“圈子” 的話,那么老祖宗為它定的含義就是說,池子淺就意味著圈子的門檻低,這樣的圈子很容易吸引各式各樣的人進來,而一個圈子里,人員越雜,話音越雜,也就越容易使人產(chǎn)生矛盾,那么圈子也就會越亂!就拿我們目前最熟悉的微信群舉個單的例子,如果門檻高,那么進來的人都是經(jīng)過群主審核的,不說素質(zhì)多高,但他們大多會遵守群規(guī),不亂發(fā)東西,不亂加言論。而如果入群門檻低,那么進來的人就是五花八門,什么群規(guī)不群規(guī)的,各種無關(guān)內(nèi)容滿天飛,各種不恰當言論肆恣得說,這便是圈子門檻低所帶來的結(jié)果! 至此,這句“廟風大,池淺王八多”的俗語我們就了解到這了,不知大家對于這句俗語還有沒有其他什么看法,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