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微信步數,正在暴露你的生活

 雪野百里香 2019-10-08

      提到父母對孩子的監(jiān)控,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小歡喜》里陶虹扮演的媽媽。

      這是大家腦海中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的監(jiān)控方式——嚴格規(guī)定孩子的回家時間,晚一分鐘就要不停地追問,每天在學校門口等著孩子放學,生怕孩子早戀,甚至開了個透明窗來監(jiān)視英子學習過程的一舉一動。

      所以提到監(jiān)控,我們總以為是這樣直白、粗暴、讓人感受到無處不在的雙眼。

      但我要說的是,這樣直接的監(jiān)視在高階父母看來都只是小兒科,他們還有一種觀察你生活的方式,可能你從來沒有想到過。

      在你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可能已經猜出了你一天的生活。不需要千里眼順風耳,只要你剛好開著“微信運動”。

      微信步數的基礎功能,視奸

      能意識到自己的微信步數都被父母“視奸”的人,一定都會對這樣的場景深有體會:

      半夜12點,當你拉著舍友去操場散步,講著朋友間的悄悄話時,媽媽突然一個電話打了過來,“這都幾點了,你微信步數為什么還在動?”

      如果你在微博上查“微信步數”,就會看到一個中國父母監(jiān)視子女的大型情景劇,各種時間段的微信步數都能成為你媽拷問你的證據。

      微信步數,讓家長們又多了一條關心孩子生活的途徑 / 微博@幼稚園小朋友是她

      比如,有的媽媽會在中午1點時發(fā)信息問孩子:“你今天不去吃飯了嗎,只有14步路”。

      有的媽媽則是看到了18000的步數之后問孩子,“今天咋走這么多步,去哪耍了”?;卮鹗恰肮浣帧敝螅R上又會追問,“男的女的,去約會了嗎?”

      當然,大多數懂得“視奸”長久之道的父母,都不會這么直白地問你,他們很有可能在第二天視頻時假裝無事地問道,“你昨晚幾點睡的啊,怎么看起來這么沒精神?!?/p>

      熟練于微信步數“視奸”的父母,精通每個時間段每個數字所代表的內涵,也最懂得在什么時候恰到好處地詢問你。

      “微信步數學”初級父母知道,早上9點步數不超過100意味著沒起床,中午1點步數不超過300意味著沒出門吃飯,晚上9點步數還不超過500則肯定是宅了一天。

      父母比你更清楚,6000步相當于3-4公里,而這正好是你上下班要走的距離。

      還不夠高明的初級父母可能在這個時候就問你怎么回事,緊接著就是打草驚蛇暴露行蹤,甚至會讓孩子關掉微信步數。

      熟諳這一點的中級父母從不輕舉妄動,他們會在觀察了好多天的行程節(jié)奏之后,在早上10點而你卻還是35的步數上,給你點一個意味深長贊。

      當然,如果早上9點你已經有了10000的步數,熟悉你調性的父母這時肯定明白,你不是去早起跑步了,而是徹夜在嗨。還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贊,你得自己明白。

      微信步數,往往就能暴露出你的行蹤

      高級父母連一個贊都不愿意點,他們對你的行程步數早已熟稔于心,只會在發(fā)現(xiàn)連續(xù)異常后若無其事地問你,“最近有沒有經常出去走走啊”。

      高級父母表面上一句話也不說,但內心活動早已是翻江倒海。做孩子的,往往要在被父母遠程監(jiān)視了很久之后,才意識到這件事。

      比如,當你有一天打電話跟媽媽撒嬌,說今天感冒了不舒服,在家躺了一天。而媽媽一副早有料到的樣子說,“難怪呢,看你今天都沒走幾步。”

      或者在早上9點的時候,突然被一個電話驚醒,爸媽找你沒什么事,他們只會說,“沒事沒事,就是看看你起了沒?!?/p>

      這時候你才能猛然驚醒,是什么暴露了行蹤。

      關注微信步數,是父母的愛好

      在父母詢問你的行蹤之前,微信步數對于年輕人只是一個在自己出門旅游時才會點開看的內容,最大的作用就是看看今天還有誰比自己走的還遠。

      所以,你不會想到,還會有人每時每刻都在刷這排單調的數字,像福爾摩斯一樣在里面尋找蛛絲馬跡。

      確實,父母遠比你更關心微信步數。

      調查數據顯示,使用微信運動比例最高的人群是50歲以上,大概占所有年齡層的三分之一。

      開啟養(yǎng)老模式的爸爸媽媽們,快樂來源就那么幾個,散步遛彎算一個,畢竟是占領公園、廣場的主力軍。

      2008年,北京紫竹院晨練的大爺大媽們,他們比你更關心微信步數

      微信步數不僅可以記錄他們這項愛好,還可以通過別人的點贊獲得認同感。爸媽本來就喜歡散步,現(xiàn)在散散步還能獲得一大堆別人的贊賞。

      他們中很可能已經發(fā)展出了一種“微信步數亞文化”,遛彎點贊,互相激勵,每天都立志奪得微信步數前三甲。

      連跟著父母一起生活的拆家狂魔哈士奇,跟爸媽出去遛一遛,都會累到回家只會乖乖睡覺。

      另外,“微信運動”的女性用戶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將近15%[1],所以關心微信步數的更可能是媽媽。

      媽媽們不僅熱愛運動,而且熱愛關注自己朋友圈的運動情況。

      即使父母和你都在用手機、使用互聯(lián)網,爸媽的關注點也可能跟你完全不一樣

      她們坐在沙發(fā)上,可能突然會冒出一句,“哎喲,你張姨今天居然走了兩萬多步”,緊接著又是一句“你爸怎么也走了這么多,干啥去了”。

      如果她們發(fā)現(xiàn)自己離1萬步還差兩千,這時候就會從沙發(fā)上彈起來,開始在客廳里來回走路。

      微信步數,一個可以獲得成就感的地方,順便還監(jiān)控了孩子,何樂而不為?

      關注你,就不會放過微信步數

      不過,雖然我們跟父母在“微信步數battle”的態(tài)度不一樣,對特定的人投入更多的關注,卻沒有太多差別。

      一份對本科生和碩士生的研究表示,依舊有52%的人關心好友步數排名,而且女生比男生更關心[2]。

      沒事就看看自己關注的人的微信步數,這一點上,我們跟爸爸媽媽們也沒什么差別。

      如果你不能理解爸媽,想想暗戀時的心情大概就能理解了。你也可能通過微信步數,去猜測暗戀的那個人在干嘛。

      別人的幾個數字,在你這里可能已經解讀出了萬字長文:

      今天只有50步,那他今天應該沒有上課,窩在寢室里,是心情不好嗎?

      3000-6000步,那他應該是在上課了,化個妝,說不定可以偶遇呢?

      啊,今天居然有1萬多步,一定是出去玩了,和誰啊,是競爭對手嗎?

      甚至,每天給對方點贊的人數都記得清清楚楚,突然多出的一個點贊都要猜想半天。你覺得張不開口告白,就每天給他的步數點贊,多余的話你不說,但送出去的那顆心總能看到吧。

      如果因為害怕而不敢表白,不如偷偷給喜歡的人點贊吧 / line廣告

      見不到的人,都活在微信步數給的幻想中。

      談戀愛中的小情侶也一樣,通過監(jiān)視微信步數的變動,送上恰如其分的關心,甚至作為某些場景下的關鍵證據。

      微博上就有一位網友吐槽,撒謊說自己整晚都在睡覺的男朋友,難道不知道有微信步數這個東西嗎?

      如果真的有心,你的老板甚至都能通過微信步數來視奸你。說好了生病在家躺著,卻有了一萬多的步數,就得找你要解釋了。

      微信步數傳達的信息甚至還有可能成為破案線索。鄭州警方就通過暴增的步數,抓到了偷51萬現(xiàn)金的賊[3]。

      上班族們想在四點一線的生活里走出兩萬多步是幾乎不可能的

      這樣看來,比微信步數的排名更有價值的是其背后傳達出來的信息。

      每一個想要刺探你生活的人,都可能在微信步數中找到自己的解讀。只不過父母解讀你的生活,可能遠比其他人多。

      父母的生活習慣,真的不適合我

      如果父母監(jiān)視我們的微信步數,只是點到“關心”為止,那我們似乎沒有什么可吐槽的。

      畢竟,我們能跟父母溝通的機會實在太少了。

      對于很多人來說,考上大學、開始工作、來到一個新城市生活,都是和父母漸行漸遠的開始。和父母為數不多的關聯(lián)就是微信群聊或者偶爾打一通的微信電話。

      聊天的內容也常常局限于簡單交流日常,往往最終會演變?yōu)楦改笧橹鲌龅摹澳銌栁掖稹?。越長大,越羞于表達,和父母越來越疏離[5]。

      在一項針對大學生親子親密度的研究中,600份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每天都和父母說說話的人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數人2-3天才會和爸媽聊天一次。

      想和父母坐下來好好聊聊天,對一些人來講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 《小別離》劇照

      很多人可能是在向父母要錢的時候,才會好好聊幾句。三分之一的大學生每周只有10分鐘甚至以下是分配給父母的[6]。

      父母與大多數社交媒體脫節(jié),也跟我們整個生活的脫節(jié)。我們在微博、QQ空間、豆瓣、知乎或者其他小眾軟件之間自主切換,到處記錄我們的生活和想法,而父母卻只有微信。

      微博、朋友圈...只要是父母看得到的網絡平臺,我們在發(fā)送消息前就會格外小心。但最簡捷直接的方法還是屏蔽

      當我們在尋找暗戀對象的小號時,父母唯一能大展拳腳的偵探領域,就是微信。所以連微信運動上的熟悉,都成了他們了解我們生活的線索。

      偶爾被爸媽發(fā)現(xiàn)自己在偷懶,被他們嗔怪幾句,未嘗不是生活中新添的顏色。

      真正令人窒息的監(jiān)視是這樣的:他們不偶爾翻看微信步數,而是無時無刻都在關注;不是看完之后隨意起個話題聊天,而是借此批評我們的生活方式。

      一項研究對數十對親子進行了16次深度訪談,結果顯示親子對話的語氣大量使用評價、批判、說教、警告或者命令的語句[4]。輕松的話題也能被他們談出十項守則。

      太過相信自己生活哲學父母,可能不會理解,偶爾跟朋友出去夜游五環(huán),不會影響肝臟排毒(而且根本沒有排毒這回事);周末宅上一天,也不會馬上變成胖子;每天早上九點起不是壞習慣,像他們一樣六點起床反而會累一整天。

      更不會理解,他們每天的監(jiān)視和指導,并不會讓孩子生活得更輕松。

      生活方式不同很正常。在都市快節(jié)奏的年輕人,和每天操心如何養(yǎng)生養(yǎng)老的父母,如果能用同一套作息時間、同一種生活方式,才是問題。

      當父母想要通過微信步數來監(jiān)視和指導我們的生活時,肯定不會料到,最終的結果可能只有兩個:我們關掉了微信步數,或者關掉了聊天窗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