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隨著歷史的演變,那些闖過烽火歲月的郵票,或是因錯而被回收,又歷經(jīng)消耗,存世量極少的珍貴郵票,身價一枚賽一枚的變成了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比如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郵票,以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49萬元)的價格,被一名富商買走。 然而,對于這枚來自英國的古老天價郵票,你還了解多少別的信息呢?它的“姊妹郵票”——紅便士、藍便士,你又有聽說過嗎?一起來了解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的故事吧!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的由來 1840年5月6日 ,英國倫敦泰晤士河邊的郵政總局熱鬧異常。濃霧散去,陽光和煦,人們興致勃勃地趕到寬敞的大廳,圍擠在桃花心木的柜臺前,用一枚枚“金光閃閃”的英鎊,爭相求購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 一、羅蘭希爾改革郵政制度 一個叫做羅蘭·希爾的人改革了郵政制度,促使了黑便士的誕生。然而他的靈感從何而來?這背后還有一段美麗動人的故事。 1、散步帶來靈感 19世紀30年代的某一天,倫敦一個中學(xué)的校長正在街上散步,他看到一位郵遞員把一封信交給一個姑娘。姑娘接過信,匆匆瞟了一眼,馬上又把信還給了郵遞員,不肯收下。 這位校長十分納悶。郵遞員走后,他好奇地問姑娘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訴他,信是她遠方的未婚夫寄來的,因為郵資昂貴,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不過,她已從信封上了解了對方的情況。 原來,他們約好在信封上作一種只有他倆才懂得的暗記,這樣,用不著看信的內(nèi)容就能互通音訊了。這位中學(xué)校長深感郵政制度給人們帶來的不便,決心進行改革,此人便是羅蘭·希爾。 2、舊郵政制度諸多不便 姑娘因為付不起郵資而不肯收信,那么具體有多貴呢? 這么說吧!當時英國的郵政制度十分繁瑣,除了國會議員享受免費郵寄特權(quán)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郵遞員根據(jù)路程遠近,信紙頁數(shù)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費的。 一封普通國內(nèi)信件的郵資高達6便士,最高的收到17便士,而當時英國一個普通工人的月工資大約是18便士。寄一封信竟然花費一個月的工資。 3、提出三項建議 在進行了一系列調(diào)查、分析、計算和創(chuàng)新后,羅蘭·希爾校長提出了“降低郵資、統(tǒng)一收費標準、簡化郵遞手續(xù)”的思路。1837年1月,他以上述觀點為基礎(chǔ)寫成了一本題為《郵政改革:重要性及實用性》的小冊子,呈遞給當時的財政大臣。事情不太順利,羅蘭·希爾受到冷落,出于無奈,他只得將小冊子修改后公開發(fā)表。他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三項建議: 1. 由寄信人在郵局付現(xiàn)金; 2. 通過對信封、信紙收費的辦法統(tǒng)一郵資; 3. 使用“一片只夠蓋上郵戳即可的紙片,在其背面涂上粘液。這樣,其持有者將紙片浸濕后,可將它帖在信封之上。 這三項建議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羅蘭·希爾 二、維多利亞女王實施發(fā)行計劃 1839年8月,維多利亞女王簽署法令,決定正式采納希爾的建議,并調(diào)希爾進入財政部負責(zé)實施這一計劃。 1839年9月6日向全國公開征集“標簽”(當時還不叫郵票),在收到的2600多封應(yīng)征圖案中,5位作者的4份作品獲獎。 維多利亞女王照片 羅蘭·希爾根據(jù)這4份作品,以威廉·維恩所作的維多利亞女王肖像的紀念章作原畫,用繪畫顏料畫了兩幅郵票畫稿,交查爾斯和費雷德里克·希思父子雕刻,郵票由帕金斯·倍根公司承印,以黑色為基調(diào),下方印有“一便士”字樣,故稱為“黑便士”。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 (PENNY BLACK)原定于1840年1月1日啟用的郵票因設(shè)計的延誤,1840年5月6日正式開始使用,但由于從5月1日便開始發(fā)售,所以郵戳的最早日期是5月1日。 面值2便士的藍便士 與“黑便士”同時使用的還有“藍便士”(面值兩便士的藍色郵票),還有一種說法是由于顏色印刷不當,黑色誤印成了藍色。從此,郵票在世界上誕生了。 三、紅便士逐漸取代黑便士 1、為提高辨識度而改色 作為郵政改革的“先行者”,黑便士僅僅發(fā)行了不到一年時間。英國郵政在黑便士問世后,先用紅色的馬耳他十字戳銷票,后又改用黑色的馬耳他十字戳銷票。 由于黑色的馬耳他十字戳在黑底色的郵票上難以辯識是否銷過郵,因此黑便士郵票到1841年初剛用第11版模印刷時,英國郵政就決定停印。 于1841年2月10改用紅色印刷面值為一便士的郵票而發(fā)行,俗稱“紅便士”郵票,以此代替了“黑便士”郵票。 紅便士蓋戳后可清晰辨識 2、從無齒到有齒改版 紅便士郵票取代黑便士郵票初期,也是沒有齒孔的。紅便士郵票經(jīng)歷了——1841年的無齒、1854年的有齒、1864年的有齒改版三個階段,票面主圖為黑便士一樣采用的維多利亞女頭像。 從左到右依次為:黑便士、藍便士、紅便士 有齒孔的“紅便士郵票,具備了現(xiàn)代郵票的所有特征,使用起來也方便多了,當稱為今天有齒孔郵票的始祖。一直使用到1879年12月,時間長達幾十年,是當時郵票的“主力軍”。 有齒孔紅便士 由于它具有郵票史上第一枚有齒孔郵票的特殊地位,早期的紅便士實寄品便成了傳統(tǒng)集郵愛好者和郵史研究者眼中的寶貝了。 以黑便士為主題的現(xiàn)代郵票 各國郵政部門為了回應(yīng)眾多集郵者對于黑便士家族的喜愛,發(fā)行了不少以之為主題的“票中票”: ▲《黑便士發(fā)行175周年紀念》 斯里蘭卡2015年 ▲1980年倫敦郵展中的匈牙利騎兵郵票 ▲《黑便士發(fā)行150周年紀念》 列支敦士登1990年 盡管“黑便士”已經(jīng)退出歷史舞臺很多年,但依然沒有淡出在喜愛他的人的視線中,3000萬競相追逐的天價背后,更多是因為懂得它一路走來的不容易。小小一枚郵票,誕生于愛和創(chuàng)新,這才是它真正的價值所在。 |
|
來自: 藝術(shù)品品鑒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