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幾個現(xiàn)實的問題: 你是否竭盡所能工作,卻常常沒有拿得出手的工作成果? 我們馬不停蹄地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情,可能剛接到一個電話,收到一條微信,又得接待一位前來拜訪的同事,緊接著是領導的助理通知我們即將參加一場會議。 這種工作狀態(tài)是否有些熟悉呢?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打斷同事與被同事打斷中度過的。我們把時間花在了與想要的工作成果不相關的事務性工作上。最終是筋疲力盡,卻沒有很好的工作業(yè)績。 原因:缺少一個良好的目標 目標 遠大的目標與勤奮的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不過如果你不能把今天做的事情與最終目標聯(lián)系起來,那么你永遠也無法實現(xiàn)目標。 這明明是一篇探討時間管理的文章,為何又扯上了目標?因為目標是時間分配的指路牌。 “目標”滿足的條件 1.能明確能指導行為 “我希望通過我的事業(yè)去奉獻社會......擁有充實的人生......讓父母妻兒過上富足的生活......”這些都是美好的愿望,但并非是能指導我們事業(yè)發(fā)展的目標。 2.在三個時間段訂立 鼓舞人心的“長遠目標” 長遠目標與目前的工作關系越大,你的工作效果就越好。長遠目標會讓我知道我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什么。良好的長遠目標應該著眼于未來,制訂這種目標時,不必被目前的困難左右,因為長遠目標是放眼未來,不受近期的瑣事影響。 路標式的“中期目標” 中期目標能夠衡量工作效果,便于測量,在追逐長遠目標的過程中完成。當你發(fā)現(xiàn)目標存在問題時,仍有糾正的時間。 即刻著手去實現(xiàn)的“短期目標” 近期目標是下一步的工作計劃,是拉近我們與中期目標乃至長遠目標的距離。 目標可以根據(jù)市場、未來工作、生活計劃等時時調整。 時間管理矩陣: 事務不外乎以下四種: 第一象限的事務既緊急又重要,需要立即處理。這類事務會消耗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由于要應付各種危機,疲于奔命,因此只能借助第四類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務來逃避現(xiàn)實,稍微放松一下。 而有些人你將大部分時間花在緊急但不重要的第三象限事務上,卻自以為在致力于第一象限事務,他們整天忙于應付自認為十分重要的緊急事件,殊不知緊急之事之事別人的要事,對別人重要,對自己就不一定了。 高效能人士總是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務,因為不論是否緊急,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們還通過花費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事務來減少第一象限事務的數(shù)量。第二象限事務是人人都知道很重要,卻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輕。他們不會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他們的思維方式是預防型的,總是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當然,他們也有真正意義上的危機與緊急事件需要馬上處理,但是這類事件的數(shù)量相對來說很少。 四代時間管理理論演進 第一代著重利用便條與備忘錄,在忙碌中調配時間與精力。 第一代絲毫沒有“優(yōu)先”的觀念。固然每做完備忘錄上的一件事,會帶給人成就感,可是這種成就不一定符合人生的大目標。因此,完成的只是緊急而非重要的事。 第二代強調行事歷與日程表,反映出時間管理已注意到規(guī)劃未來的重要。 第二代自制力增強了,能夠未雨綢繆,但對事情沒有輕重緩急之分,他們很少有重大成就,總是受到計劃的限制。 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講求優(yōu)先順序的觀念。也就是依據(jù)輕重緩急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再逐日訂立實現(xiàn)目標的計劃、將有限的時間、精力加以分配,爭取最高的效率。 第三代有較大進步,講究理清價值觀與認定目標。但往往在第一、三象限花費過多精力,沒有意識到第二象限事務的重要性。 第四代主張關鍵不在于時間管理,而在于個人管理。與其著重于時間與事務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上。 第四代時間管理方法的步驟 1.確認角色 作為一個個體,你有屬于自己的各種角色。比如家庭中的角色:丈夫或妻子、父親或母親、兒子或女兒,哥哥或姐姐。只要考慮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務,記下七天時間里需要專注的領域即可。 E.g. 1.作為個體 2.配偶/父母 3.新產品經理 4.研發(fā)經理 5.員工培訓經理 6.行政經理 7.工會主席 (以上為一個人一周內需擔當?shù)娜恐匾巧?br> 2.選擇目標 思考下周計劃中每一角色下你最想做的一兩件要事,作為你選定的目標。這些目標中要有幾個第二象限事務。 3.安排進度 把每一項目標根據(jù)自己的信仰、生活方式、工作安排,選擇適當?shù)臅r間去實施。比如確立自己的長期目標,可以放在星期天安排兩個小時專門做這件事,因為這時候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反省。 環(huán)湖騎行可以安排在時間較空余的周三和周六晚上進行。如果周三臨時有事,可以調整到周日早上。 這種以周為單位、以第二象限事務為中心的日程表不僅能讓你做到“要事第一”,還能讓你有充分的自由和靈活性以應付突發(fā)事件,讓你在有必要的時候更改時間。你會感到踏實,因為你知道自己已經安排好了一周的要務,照顧到了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重要領域。 4.每日調整 使用第二象限事務為中心的周計劃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的每日計劃變成了每日調整,即根據(jù)突發(fā)事件、人際關系的意外發(fā)展及嶄新機會對每天的要務安排進行適當調整。 對人不可講效率,對事才可如此。對人應講效用,即某一行為會否有效。 為人父母者,尤其是母親,常耗費所有的時間照顧小孩,以致一事無成,倍感挫折。但挫折多來自有所期望,而這期望反映的確是社會價值觀,不是個人的價值觀。若想克服因社會價值觀而產生的內疚感,可以依靠以終為始的原則,在此不多贅述。 第四代時間管理方法的優(yōu)點 第四代時間管理方法提醒我們不管什么時候,人總比事情更加重要,將人際關系和結果放在第一位。同時,它鼓勵你將時間用于第二象限事務,明確表達出你的目標和價值觀,并且用這些目標和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日常決定。 1.它以原則為基礎 讓你能夠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分配自己的時間,看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和有效的。 2.它接受你內心良知的指導 讓你有機會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且最大限度地同你既定的價值觀保持一致。同時又能給你自由和變通,在犧牲既定日程安排,服從更重要的價值觀的時候心平氣和,不必內疚。 3.確認了你的個人使命 明確了價值觀和長期目標,這樣的你在度過每一天的時候都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4.幫助你明確自己的角色,平衡生活的各個方面 每個星期為每個關鍵角色確立要達到的目標,并做出具體的日程安排。 5.以一個星期為單位計劃生活 不必局限于短暫的一天,通過甚至自己的主要角色讓自己保持清醒。 因此,不論是大學生、工人、家庭主婦、企業(yè)負責人,只要能確定自己的第二象限事務,而且即知即行,都可以事半功倍。在時間管理領域稱之為帕雷托原則——以20%的活動取得80%的成果。 高效能的秘訣 1.勇敢說“不” 若要專注于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務的牽絆,此時需要有說“不”的勇氣。 人各有志,各有優(yōu)先要務,辨別第三、四象限的事務,必要時應不卑不亢地拒絕別人,在緊急與重要之間,知道取舍。 2.授權 授權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訣之一,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權,總覺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時省事。 其實把責任分配給其他成熟老練的員工, 才有余力從事更高層次的活動。因此授權代表成長,不但是個人,也是團體的成長。 授權分為指令型授權、責任型授權。 指令型授權是讓別人“去做這個,去做那個,做完告訴我”。正因為不知如何授權,所以他們自己依舊是為最后的結果負責。 責任型授權的基礎是充分認可他人的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以及獨立意志。它關注的是最終的結果。它給人們自由,允許自行選擇做事的具體方法,并讓執(zhí)行者為最終的結果負責。 依據(jù)目標與第四代時間管理方法的結合,我們就有了更明確和高效的時間管理法。 1.確立長期、中期、短期目標 2.確認角色 3.選擇目標 4.分辨第二象限目標 5.安排進度 6.每日調整 在確立目標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根據(jù)公司的企業(yè)價值觀結合我們自己的人生目標,制訂雙贏的目標。 比如我們公司的“以客戶為中心” 根據(jù)判定,外部與公司業(yè)務保持合作的是我的客戶,我的上級是我的客戶,我的下級是我的客戶,我的平級也是我的客戶。因此在目標制訂中,我要為我的客戶做到哪些。 “批評與自我批評” 每日睡前根據(jù)一天不同角色的表現(xiàn),反思自己哪里需要改善。在一天的與人交往中,別人身上有哪些優(yōu)點值得我學習。 “終身學習” 公司提倡終身學習,那么我在身體、智力、精神、社會/情感中如何達成終身學習的目標——長期、中期、短期。 成功人士習慣去做失敗者不愛做的事。他們當然也不喜歡干這些事,但他們讓這種不喜歡服從于對自己目標的追求。 我是創(chuàng)造者,我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參考書目 :《高效能人士成功的七個習慣》 《橫向領導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