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段時間,我看到微博上有一則吐糟,這個女生是這樣說的:親愛的朋友們,我現(xiàn)在超級煩,好像內(nèi)心被針扎一般痛苦。每次在我痛苦的時候,為什么得到的總是大道理,他們一講大道理就像我犯罪一樣,我實在受不了了,誰有辦法幫幫我??!
其實我們知道那些給我們講道理的人其實也是愛我們的,只是他們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安撫我們的情緒。可就是這樣最容易讓我們不知所措,一方面我們也知道那些給我們講道理的人是愛自己的,另一方面我們確實不知道該怎么對待他們,這就顯得很尷尬了。
記得之前熱播劇《歡樂頌》中女主角安迪是一個很排斥和人親密的人,后來遇到了兩個男人,一個奇點,另一個是小包總。其中每次在安迪情緒失控的時候,奇點會給對方講道理,這些道理的確是正確的,可是在一個情緒完全崩潰的人面前有時候又是無用的。而小包總很聰明,每次在安迪情緒不好的時候,默默陪伴其左右,而且會允許安迪把情緒釋放出來。這也是安迪被療愈的很重要因素,最終安迪也不出意外的選擇了小包總。
很多時候,講道理,是為了達到一個“不講道理”的目的:操控。講道理的人更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活著,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對方情緒糟糕的時候用道理填埋的人往往也不會尊重對方的情緒。這樣痛苦一方?jīng)]辦法完全把情緒釋放出來,反而又被壓抑回來,往往痛苦一方愿意把自己的痛苦傾訴出來是因為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和陪伴,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用道理填滿,這樣對方會感覺和你有距離感。因為只有上下級關(guān)系才是講道理的,真正平等的關(guān)系是不需要道理。要說講道理并非一無是處,關(guān)鍵你是否用對地方了。
如果你真覺得自己的道理是有價值的,那么就選擇對方心情稍微好一些的時候,而不是對方處在激烈情緒時分享。
尤其不要在抑郁發(fā)作的時候給對方講道理,這樣很容易破壞你們的關(guān)系。
我們有一個不自覺的觀點,喜歡在別人情緒糟糕的時候企圖喂雞湯打雞血,實際上并不能讓對方更快地從這種狀態(tài)中出來,反而會讓對方產(chǎn)生“你完全不理解我心情”的郁悶感受。
還有你一個道理講一遍就夠了,不要頻繁的講,其實每個人潛意識聽完之后都多多少少會反思,切忌頻繁一個事情翻來覆去的講。
講道理的人太多,但善于傾聽的人其實并不多,能夠正確陪伴抑郁的人就更少了。我們都渴望表達自己,向別人展示自己,而忘記對面也是一個想表達自己,想要獲得關(guān)注和理解的人。

總體來說以一個原則:先安撫情緒,然后在講事情(或道理)。在沒有足夠把握的情況下,寧可聆聽也不要瞎出主意。要知道一個人的性格改變長則幾年,絕不是你一兩句雞湯可以解決的。這個時候陪在Ta身邊讓Ta把痛苦發(fā)泄出來就好。其實這有這樣對方才會信任你,同時會在自己痛苦的時候選擇第一時間找你談,你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多站在對方角度去感受,我們可以想想,當自己很痛苦時,別人還在給自己說一些道理,這時候我們必定更加的煩躁。他愛說多少別人不好,世界黑暗,自己不行,就讓他說多少。你不要試圖去轉(zhuǎn)移話題,這是打斷發(fā)泄,發(fā)泄被打斷,有時候抑郁癥會發(fā)怒的。你要第一考慮他的情緒,第二考慮他話的內(nèi)容。不要一上來就給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先承接他的情緒,等他發(fā)泄得差不多了,再去給他解決問題。特別不要說什么,你怎么這么負面?。贿@都是小事;你要立刻行動起來,不行動起來怎么行呢之類的話。在他情緒發(fā)泄完畢之前,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他翻來覆去,翻來覆去說很多重復(fù)話,重復(fù)內(nèi)容,不要煩,不要急,等他說爽了,他才會看見你給的解決辦法。最重要的并不是抑郁的人在說什么具體的事情,而是對方在這個事情上所體驗到的失落、郁悶、不自信、自卑等感受。陷入抑郁情緒的人需要外界能夠感受自己是多么的無助和委屈,他們需要被鼓勵和溫暖,被認同和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