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不學(xué)頭陀法,前心安可忘?——白居易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人世間的癡情與哀怨是與生俱來的,與風花雪月無關(guān),作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一生寫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詩篇,這其中最著名的幾篇經(jīng)典愛情作品,應(yīng)該是緣于和初戀湘靈一生無法圓滿的一場曠世愛戀,給詩人帶來的永世傷痛。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5歲的湘靈美的像天仙一樣,在19歲的少男白居易心里,就像白日里看到了嫦娥,又像是旱地里長出得一多清新動人的蓮花。她是那么地活潑,沒事就教鸚鵡說話,在碧紗窗下刺繡,這些美好的畫面成了白居易一生難忘的記憶,也成了他永遠的悲傷。 白居易與湘靈的愛情悲劇就是源于唐代的門第觀念。在唐代社會,人們心心念念地只想與五大望族之女結(jié)親,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的居易的好友元稹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拋棄了自己的初戀崔鶯鶯,娶了五姓之一的韋叢。 由于母親不允許和一個農(nóng)家之女成婚,白居易只能用蹉跎自己和不結(jié)婚來表達無聲的怨恨,直到37歲時才娶了楊氏為妻。雖然與湘靈無法在一起,但這美好的初戀一直讓白居易魂牽夢縈,終生不能忘懷。就像《夜雨》中所寫,白居易日日夜夜都沒有停止過對身在遙遠的故鄉(xiāng)那個一生的摯愛的思念,直到53歲的時候,他還回到符離老家去尋找湘靈,但湘靈一家人早已是人去樓空,這段糾結(jié)了一生的愛戀在白居易那里才畫上了一個 短暫的句號,卻永遠地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夏日,雨夜,心中的愁情無處化解,那斷刻骨銘心的愛情又浮上心頭,既然不能把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那就把它喧泄出來吧,于是白居易百感交集、深情款款寫下了這首《夜雨》。 和《長恨歌》和《琵琶行》一樣,這首詩之所以感人至深,就是因為它來源于最本真的生活,蘊含了詩人自身刻骨銘心的情感。若沒有一場與鄰居女孩湘靈跨越了30多年的凄美初戀,白居易估計還寫不出來“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樣至死不渝的堅貞愛情。我想,這不僅是在寫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恨,更是在寫詩人自己一生愛情無法圓滿的無盡之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