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宇講歷史
澤宇講歷史 漢太宗文皇帝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如:除誹謗,去肉刑、薄葬埋,損輿服、躬儉省約,以惠休百姓….等等,這些政策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光輝偉岸的帝王形象。在嫡長子繼承制深入人心的漢朝,劉恒如何從中子的身份入主長安?又是如何維持他的帝王之位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一切從諸呂之亂說起 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后,呂太后女主稱制。呂太后為維護呂氏的權(quán)利地位,立呂氏為王侯,破壞了劉邦與功臣約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約定,引起劉氏諸侯王和功臣元勛的不滿,如:趙王劉友臨死做歌:“諸呂用事兮劉氏危,脅迫王侯兮強授我妃”;王陵面折呂后:“呂氏王,非約也”。呂后在位還能夠以自身權(quán)威壓制劉氏宗親和功臣的反抗,等到呂后去世之后,劉氏諸侯王和元勛功臣蠢蠢欲動,而呂氏后人又擅自尊官,聚兵嚴威,矯制以令天下,更激發(fā)了矛盾。于是朱虛侯劉章結(jié)大臣于長安,齊王與諸侯結(jié)兵于外,太尉周勃和陳平謀劃,勸說呂碌放棄兵權(quán),于是周勃得到北軍兵權(quán),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一舉擊破呂氏集團。 呂氏集團滅亡后,諸大臣認為漢惠帝沒有子嗣,現(xiàn)在的皇帝不是漢惠帝的孩子,并且擔(dān)心呂氏所立的皇帝長大后為呂氏復(fù)仇,會殺光這些滅亡呂氏集團的功臣,所以想要視諸侯王賢者立之。功臣元勛想要在劉邦子嗣中重新選擇皇帝,這也就給了處在偏遠代地的劉恒入主長安的機會。 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yǎng)后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后,及諸王,以彊呂氏。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賢者立之?!?/div>
從代地之王到長安之主 滅亡呂氏集團后,功臣們想要重新立皇帝。于是有的人說:“齊王,高帝嫡長孫,可立也”,大臣們則以齊王母家是惡人,齊王為皇帝后,會重復(fù)呂氏之事(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鈞),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fù)為呂氏),而劉恒是劉邦現(xiàn)存子孫中最大的而且自身仁厚、母家善良(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于天下,便),于是便準(zhǔn)備立劉恒為皇帝。 長安傳來消息想要立劉恒為皇帝后,代國對此出現(xiàn)了不同的意見,一方以張武為代表,認為長安大臣多為高帝時功臣,多謀詐,以迎為名,實際可能有其他想法,不能相信,所以不去;另一方以宋昌為代表,認為劉氏為天子已經(jīng)打消了天下取而代之的心,劉氏子孫封地強大,天下人心向劉,可以進入長安。劉恒對此猶豫不決,于是采用最傳統(tǒng)、最古老的方式占卜,卜之大吉,加上薄昭見過周勃等人后確定想要立劉恒為皇帝的想法,于是入長安,即皇帝位。 從長安之主到天下之主 從代地來的劉恒坐上了天子的寶座,孫然這個座椅并不是穩(wěn)固的,內(nèi)有野心勃勃的劉氏宗親,同為高祖子孫,和尚坐的,貧道也可坐的;外有功勛卓著的驕兵悍將,立了一個皇帝,還可以立第二個。我們來看劉恒是如何做的? 一是收攏軍權(quán),保障自身安全。進入皇宮之后,立馬以自己人為將,收攏長安南北兩軍兵權(quán),讓自己人守衛(wèi)自己?!妒酚洝酚涊d:“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乃夜拜宋昌為衛(wèi)將軍,鎮(zhèn)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還坐前殿”。劉恒在進入皇宮后首先用兵權(quán)來保衛(wèi)自己安全,防止宗親、功勛貴族以及諸呂余黨的傷害。 二是為反對諸呂事件定性,安撫宗室和功勛元老。為諸呂事件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安撫功臣,更是為自己正名,皇位來之光明正大。對于縱使和功勛元老而言,必須得承認諸呂危害劉氏,我們消滅諸呂集團是正確的,我們是有功的,不能夠說我們是造反。對于劉恒而言,諸呂集團必須是有罪的,只有他們有罪自己才能被推舉為皇帝,于是夜下詔書:“閑者諸呂用事擅權(quán),謀為大逆,欲以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辜”,為諸呂事件徹底定性,同時獎勵功臣,封侯賜金,右丞相平徙為左丞相,太尉勃為右丞相,大將軍灌嬰為太尉,以此來安撫宗室和功勛元老。 三是對宗室懷柔,打壓功勛元老。漢文帝劉恒為維護地位,一方面對于皇室宗親懷柔,以淮南王劉長為榜樣,對于淮南王厚愛有加,多次縱容淮南王違法,小過不究,營造友愛宗室的模樣;另一方面對于元勛貴族打壓權(quán)勢,下詔令列侯就國,把功勛元老趕出長安城,以“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讓元勛貴族首領(lǐng)之一的周勃離開朝堂,收攏功勛元老的兵權(quán),罷太尉官,屬丞相,以此來強化皇權(quán),一步步從長安之主到天下之主。 |
|
來自: 數(shù)字人生668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