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span> 習慣的力量異常強大,能將一個人送入天堂,也可將一個人拖入地獄。不良的習慣驅使孩子偏離正道,而好的習慣可以推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向前。 古人說:“性相近,習相遠?!?span>人最初的性情是相近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受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使人的習性有了差異。 俗語說:“好變壞一刻鐘,壞變好需一年?!?span>喜歡看書的好習慣會在一瞬間就消失,然后染上上網(wǎng)打游戲的習慣;而抽煙的壞習慣要想去掉,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所以說,只有從小培養(yǎng)的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先從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開始。 一、自己的事自己做 人的一生,很多習慣都是從幼兒時期養(yǎng)成的。末代皇帝溥儀,小的時候自然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出行有人陪同帶路,等到成為平民,在生活自理方面就差很多,衣服穿反,扣子錯亂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掃大街,掃著掃著就迷路了,回不去了。 人總要自己照顧自己。生活,總要自己經(jīng)歷,才是人生。這樣,當有一天父母應該放手,不會過于擔心,孩子也不會充滿恐懼。 二、凡事及早不及晚 許多成年人有“拖延癥”,事情要到最后關頭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及早”的習慣。 培養(yǎng)孩子“凡事及早不及晚”,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應對可能的突發(fā)事件,從而養(yǎng)成從容的心態(tài)。比如,一定要讓孩子完成功課之后再去玩耍。 三、參與家務,培養(yǎng)責任感 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什么活都不能做。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活,主要是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幫家里分擔一些事情。 孩子養(yǎng)成做家務的習慣,對他成年后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處。女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男人能燒一手好菜,這些有助于家庭和諧。 四、養(yǎng)成閱讀習慣 不用限定孩子必須看經(jīng)典名著,先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只要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就可以了。 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也應該喜歡閱讀,經(jīng)常陪孩子讀書。 大量閱讀的好處是:積累詞匯、增強語感、提升寫作能力、擴大知識面、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一個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潛力無窮。 五、學會選擇,懂得取舍 我們都明白人生有舍才有得,但真正要舍的時候,尤其是舍棄自己最喜歡的人和物時,我們又會陷入深深的痛苦。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選擇能力、舍得意識,也是培養(yǎng)他的一種思考習慣,這會讓他在以后人生中面臨重大選擇時,有自己明確的目標。越早有自己目標的人,成功的幾率就越大。 六、有規(guī)律的生活 生活有規(guī)律是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晨昏顛倒,吃飯時間不固定,要玩就玩?zhèn)€通宵,這些也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xiàn)。 幫助孩子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做作業(yè),幾點閱讀,幾點睡覺。在規(guī)律生活下長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會自發(fā)地制定計劃,而且比較有耐力。 七、學會傾聽,樂于助人 父母首先要做到有耐心聽孩子說話。傾聽孩子說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父母傾聽了孩子說話,也要告訴孩子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理解別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懂得傾聽別人、樂于助人的孩子,長大后在人際交往方面,會有超高的人氣,會擁有更多人脈。 八、不二過,有錯必改 孩子犯錯不要緊,但是重復犯錯不能原諒。“不二過”,同樣的錯誤不再犯第二次,這就是成人也很難做到,所以要求孩子有錯必改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孩子自省的習慣,經(jīng)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九、敢于嘗試,敢于懷疑 世上沒有十拿九穩(wěn)的成功之路,動態(tài)的人生總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各種因素往往變幻莫測,難以捉摸。所以,要想成功就非得有敢于嘗試的勇氣不可。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里,冒險精神是最罕見的資源。 鼓勵孩子嘗試,也鼓勵孩子懷疑,是培養(yǎng)孩子勇敢自信、敢于擔當、獨立思考的精神。 十、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以為孩子小,想哭就應該哭,想笑就應該笑,想發(fā)脾氣就發(fā)脾氣,其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生的事。 孩子的情緒要有宣泄的空間,也要有調節(jié)控制的習慣。比如孩子遇到難題,煩躁了,告訴孩子遇到困難,煩躁、發(fā)脾氣都沒有用,不如先去做點別的輕松的小事,讓心平靜下來,再回頭解決問題。 如果你家孩子還沒有養(yǎng)成這些好習慣,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幫孩子養(yǎng)成這10個好習慣,孩子想不優(yōu)秀都難! 因為優(yōu)秀就是一種習慣! 幼師必讀 幼兒園講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