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名將文韜武略,以身許國,功勛卓著。歷事七朝,勤于職守,一身系國家安危,鞏固王朝基業(yè)。是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的人。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唐代名將、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晚年時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郭子儀去世后,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官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fā),郭子儀率軍勤王,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寶應(yīng)元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zhèn)絳州平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quán)。 唐朝廷與唐朝軍將發(fā)生矛盾導(dǎo)致長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吐蕃趁機長安缺乏防御之時入寇、攻入長安。唐代宗啟用郭子儀,郭子儀調(diào)集軍隊。吐蕃占長安10余天,聽說郭子儀與唐軍靠近,吐蕃立即逃離了長安。唐朝官員仆固懷恩反叛,引吐蕃、回紇入寇,郭子儀在騎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lián)合回紇,大破吐蕃。 郭子儀不但武功厥偉,而且還善于從政治角度觀察、思考、處理問題,資兼文武,忠智俱備,故能在當時復(fù)雜的戰(zhàn)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保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