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6日下午,一個晴朗不錯的天氣,游覽了績溪龍川。 題目叫績溪龍川,是為了區(qū)別其他地方的同名,而現(xiàn)在景區(qū)正門懸掛的名字是“中國龍川”(下簡稱龍川)。 龍川是坑口、滸里、橫川三個村的統(tǒng)稱,據(jù)說以前叫靈川。三個村子面積人口不少,但歷史上有名的只在坑口村,又以胡家為主。近兩小時轉(zhuǎn)下來,感覺一條小河、胡氏祠堂、兩座古橋、兩座石坊,再加上兩側(cè)的馬頭墻,構(gòu)成了龍川最有特色的“水街”。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刻有“都憲坊”和“奕世尚書坊”大字的明代牌坊,其頂部的“圣旨”、“恩榮”,記錄下了龍川榮耀與自豪;而胡氏祠堂則講述了其輝煌歷史,不遠處顯得十分幽靜,且近幾年已經(jīng)謝絕參觀的“胡家大院”,則是歷史的見證。 龍川南邊,一座新建鋼架木板弧形大橋橫跨登源河,站在橋弧最高處北望(感覺是北),可以一覽龍川全貌;河南是一片片起伏的山巒,河邊上有一座黃瓦紅墻建筑——靈山庵。 油菜花也是龍川的一景,當(dāng)我左拐右轉(zhuǎn)來到村里油菜花田地時,一撥七八個北方口音的“模特”大媽,像參加央視春晚演出一樣從身邊掠過,兩位好心人還為俺指明了最佳拍攝位置;后來在巷子里、橋頭上也遇到了她們的“彩排”,其喜出望外的表情,便可讀懂龍川景色的魅力。 龍川,有剛看過的徽州古城之大氣,也有漁粱街的原滋原味,還有大洲源的山清水秀。我想,湯顯祖那句“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所想像的絕不是單單像俺俗人見景即醉,而是徽州的儒學(xué)倫理之美;在游覽結(jié)束趕往績溪縣城路上,高高聳立書有“東南鄒魯”的大牌坊,就是徽州文化魅力的見證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