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越自律,越自由。自由,的確是一個吸引人的境界,為了這個自由,你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從而有一天,不在乎為凡塵瑣事所困擾,而這一切,都要依靠于自律。當你干了無數的毒雞湯,你卻發(fā)現,若內心做不到真正的自律,再怎么努力,也都是徒勞。那么,自律真的很難嗎?其實并不是,當一個人從內心開始,做到節(jié)制,并且有規(guī)律的生活,那么他的行為自然可以稱之為優(yōu)秀。凡塵俗事,往往是嘈雜而紛亂的,往往能夠影響我們的生活。所以有些人,一旦做到了高度自律,就出現了不合群的情況。我認為,生活中,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個高度自律的人,必定愿意花時間投資自己,他們不愿合群,也無法合群,然而這樣的人,往往必成大器。 發(fā)小小志,從上學的時候就不受人喜歡,畢竟別的孩子在折紙飛機的時候,他在學習,后來上了高中之后,不少同學早戀,他還在學習。從小是別人家的孩子,自然不被別的孩子待見,但是發(fā)小從不在乎。上了大學之后,別人在享受脫離父母管制下的自由,他卻讓自己更沒有時間。聚會沒時間,等飯沒時間,他的行程安排滿滿當當,一般人都參與不進去他的生活。于是,不管干什么事情,他總是一個人去。一個人在清晨跑步,一個人忙著做自己的研究,一個人去和老師打好關系。就這樣被人'討厭'的小志,半年前進了一家大公司,有了一個讓人羨慕的崗位。要說起他的故事,用一句話就能總結,自律的人,一定可以拯救自己。 為什么我說,高度自律的人,常常不合群? 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便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絕對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而最關鍵的,就在于自律,其中的原因,無非三點。 他們有選擇性的交友,怎么會是群就合。 一個高度自律之人,與普通人相比,自然是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因為他們樂于進取,他們的思想層次比他人要高。若一個群體能夠很快樂的在一起,必定是因為這個群體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我認為,高度自律的人不是不愿意融入群體,只是有些群體無法合。他們在生活中,雖說很難找到知己,但也不愿與不理解自己的人相處。與別扭的合群相比,我們更在意自在的獨處。因此,高度自律的人,之所以不合群,就是因為會選擇性的交友,知道誰更適合自己,誰是自己的同路人,才不會隨便和人做朋友。 他們有目的出發(fā),不會讓合群浪費時間。 人的一生不過短暫幾十年的時間,一旦錯過了,就再也回不到過去,不要等老之將至,在回憶年輕時,懊悔萬分。無論你選擇合群還是不合群,你都理應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去沖刺未來。一個高度自律的人,總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妥當,他們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不愿意為了他人,輕易的改變自己的生活計劃。然而團體中的人們,大多安于生活的現狀,他們想要改變,但卻不愿做出行動,與高度自律之人,在行為上背道相馳。因此我認為,不少人為了合群,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而大大減慢了自己前進的速度。而高度自律的人,為了奮力前進,他們只能選擇不合群。 他們有自己的性格,沒有必要為了合群改變自己。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的人生就如同魔方一般,在魔方里,如果你合群了,那你就消失了。每一秒都有無數個人出生于離世,但時間兜兜轉轉,前一年過去,只有少數人能被寫進歷史的史冊。在我看來,我們大多人生而普通,只有那些充滿自己個性的人,才有機會書寫精彩的篇章。一個人活著,個性尤為重要,如果丟失了自己,那便如同滿大街的行尸走肉。高度自律之人,本身就充滿個性,倘若一味的合群,只能讓自己在群體當中,磨滅自己的個性,變得庸俗不堪。因此,他們有屬于自己獨特的一面,才不會因為別人,而輕易的改變自己。 總結: 每個人對于合群,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覺得合群的人太沒有性格,有些人覺得不合群的人,太難相處,但其實生活中,你可以成為你想要的樣子,沒有必要去根據別人而改變自己。俗話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若是你選擇了高度自律,你可以達到你想要的人生高度,但是為此你肯定要失去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就是朋友,當然很大程度上,是根本和你不適合的朋友。我們生而為人,總是懼怕孤獨的,但你要明白,只有適應了孤獨,才能過的上自己想過的日子,這才是現實。因此我說,一個人高度自律,常不合群,因為不合群,才能更加自律,也因為自律,才不會隨便的去合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