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募格學院”(ID:mugeketang)授權發(fā)布。 我本人現(xiàn)為安徽大學的碩士生導師,本科就讀于安徽大學,碩士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就讀于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任教于安徽大學,2017年成為一名年輕的碩士生導師。 在外行人眼里,大學老師是很清閑的,一周只上幾節(jié)課,時間自由、工作體面、工資收入樂觀等??墒獠恢贻p講師的壓力,學?,F(xiàn)在都實行績效管理,作為新引進的老師如果完成不了學校和學院的績效是要被辭退的。因此作為我們年輕的老師,需要不斷申請課題、備課上課、寫論文發(fā)論文、自我學習。 一、談談研究生的學習與時間 我作為一位碩士研究生導師,現(xiàn)在每周工作至少60小時,踏踏實實的60小時。閱讀、實踐、思考、討論和請教,周而復始。其實這還不夠用,因為我既要獨立做這邊自己的課題,還要協(xié)助各位完成你們的學習。那么對你們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時吧。希望是真實而有效率的50小時,思維和四肢都處于激活狀態(tài)的50小時。 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國外就不用比了,單就國內而言,北大、清華、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狀態(tài),比50小時有過之而無不及。不能否認我們學生的天賦,但我們的天賦大約不會比北大、清華、中科院或者Stanford, Harvard的學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時或更少,我們拿什么去競爭? 上面說的比較抽象,那再給各位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請大家考慮:現(xiàn)在你閱讀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獻,在字典幫助下,能否在3小時(研究生)或6小時(本科生)內完全讀懂和理解?現(xiàn)在你閱讀一篇本領域的文獻時,能否自然地聯(lián)想起3篇以上相關的文獻?如果您還做不到,那就還沒有跨入研究的門檻,還需加油。 二、談談研究生的學習與研究 在此,我就本人攻讀碩士、博士期間的想法及答辯感受再次盡量詳細一點與諸位交流,請批評指正或討論?!?/p> 不恥下問,學會請教與傾聽 作為低年級研究生,你的師兄師姐(尤其是馬上畢業(yè),即將離開課題組的師兄師姐)是你不容錯過的資源。無論他們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別出色,最好真誠地與他們交流、溝通,向他們請教,將他們掌握或領悟到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步驟學到手,這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由于畢業(yè)有諸如發(fā)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實驗室內部也存在隱形競爭,有的師兄師姐不大可能在平時將所掌握的東西(尤其是自己花很大精力摸索總結的東西)全部告訴你,也不可能毫無保留地向老板匯報,而這些恰好是你需要的。也許他們教你,只需一句話,指點一個實驗步驟,但對你來說可以節(jié)約幾個月的摸索時間。 放下你的架子,不要以為你師兄師姐掌握的東西你很早就完全學會了,很可能他們留了一手。但實事求是的講,師兄師姐本身沒有教你的義務,他不是你的導師,如何學到手,看你的表現(xiàn)了。 記?。哼@可能節(jié)省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每個人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留意同領域人員的意見(雖然他們的意見未必正確),他們(包括導師)不經意的一句話,綜合你的思考,很可能對你解決問題很有幫助。向你感興趣的文獻作者請教,或與他們交流。你注意到他們的成果本身就是對他們的尊重,不要擔心自己是小字輩別人不理你。 多看文獻,日積月累才能厚積薄發(fā) 對于研究來說,文獻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獻,多看高檔次雜志的最新文獻。即使你的學?;蜓芯克鶝]有某種資源,你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交流,文獻傳遞等來獲取你要的資料。 文獻是用來看(學習)的,不是用來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僅僅成為文獻收藏家。而且要學會看文獻,只有少數(shù)文獻才需要精讀或反復讀,反復領會。尤其是在研一和研二期間,閱讀大量文獻著作,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日積月累才能厚積薄發(fā) 腳踏實地、穩(wěn)中求勝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將你要解決的難題分步驟逐漸解決。雖然全局很重要,但你可以將一個大問題分成多個小問題,各個擊破。 不要急于三下兩下就解決而弄得自己焦躁不安,這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否則研究生就不必幾年才能畢業(yè)了。3年的研究生求學之路,需要你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不要焦躁也不要心急,調整好心態(tài),穩(wěn)中求勝。 從我入校第一天起,老板就一再告誡我們不許抄襲,不許一稿多投,并詳細說明了什么是抄襲和一稿多投,甚至從網(wǎng)上和報紙上找來很多負面例子教育我們。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一些不規(guī)范的寫作方式會造成抄襲的誤解,希望各位研究生們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一旦發(fā)生這樣的事件,基本在學術圈就很難混了。 做一項有價值的研究 探索和研究一項有意義的研究主題,得出有意義的研究結論,提出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才為一項有價值的研究??茖W研究要注意問題意識,愛因斯坦曾曰:“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shù)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術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p> 因此,問題意識是學術研究的根基,樹立問題意識,貫穿于自己學術研究之中,讓自己的每篇成果都駐入研究問題的靈魂。提出問題的邏輯過程是研究領域→研究主題→研究問題。如果我們在社會研究中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不僅有助于學術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遏制低水平重復研究的不良學術風氣。 做好論文寫作,多想多做 很多同學在選題上走的一條彎路就是想的太多,做得太少。今天覺得這個方向好,幾個星期后又覺得好像沒什么可做的。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剛接觸一個方向的時候,的確很難看出問題,可是當你實際動手做一做,就能更深入的了解這個領域并且挖掘出問題了。 對于如何選題,我的一些小經驗就是找你的領域的最相關的博士論文來讀,尤其是國外論文和師兄們的論文,主要讀緒論和結尾,并認真的思考,看看他們對領域內的一些問題怎么看,指出了什么值得研究的方向。個人覺得他們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還是很厚道的,指出的方向也比較適合我們做。 圖源:pixabay 作為學生,最該做的事就是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學術研究中,真真切切、踏踏實實、有滋有味的度過3年的研究生生活。最后愿你們在這3年的學習時日里,獲得高超的本領、頑強的意志、博大的胸懷,像賽馬一般,越過一道又一道高欄,讓生命揚帆前進,駛向碧波滔滔的大?!?/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