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時候,是不是買買買了?各種好看的筆記本自在必買之列,到手是否有好好用呢?美美的筆記本不應被辜負,得認真對待才行。不過,記筆記不是選美大賽,無需十全十美。要知道記筆記真正考驗的是抓重點的能力是跟上老師講解思路的能力,歸根結(jié)底可以說是知識更新升級迭代的能力。
(1)首先是要跟著老師走,老師都是帶過多屆學生的,他們的經(jīng)驗豐富,因此老師關(guān)于做筆記的建議一定要聽。 (2)自己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并不是老師的每一句話都要記下來,自己要學會判斷哪些東西需要記錄,而哪一些不需要。(3)和同學共享筆記,復印或者抄班上其他同學做得好的筆記,以此來完善自己的筆記。(1)首先是要學會使用符號,這種符號大多用在課堂上快速記錄,而且自己能看懂就行。比如,用英語中的T和F來代表對與錯。(2)記筆記應該分為兩個時間段,課堂上就應該快速記錄,筆記不要求詳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而課下則需要使用一些樹狀圖、表格等,把筆記做得體系化,從而達到完善。(3)一定要分類整理,這種分類是需要層層往下的。比如,地理的筆記他分為四個板塊:錯題、老師講的知識點、自己閱讀到的知識點、高考答題技巧。在這分好的四個板塊下,又要進行再次分類。例如,在錯題里,又分光照、河流、地質(zhì)等等。(4)在課堂上,可以和同桌分工做筆記,一個人做一個章節(jié)這種,下課之后再合到一起,從而既認真聽了課,又做好了筆記。語文學習方面,要有一個分板塊的筆記本。遇到新的有趣的和經(jīng)典的題型,就把自己的感悟往上寫幾筆,建議在語文評講后的課間總結(jié),每周末,每次月考前可以回顧。 多與語文老師交流,分析試卷也好,詢問知識盲點也好,規(guī)劃學科目標也好。古文平時要多積累實詞語法文學常識,然后也要回原文找答案。詩歌鑒賞需要用心感悟詩歌,選擇題的出題思路一般是從單句到整體,既有結(jié)構(gòu)手法又有主旨情感。所以你要既理性又感性。大題現(xiàn)在好像套路不深,但還是要注意多角度思考。筆記方面,以我的學習習慣,做史地政筆記很重要。我高三期間,班主任是政治老師,他就特別強調(diào)筆記的事情,每天叫我們列體系,把政治書本上重要章節(jié)的提綱畫下來,再將內(nèi)容填充進去,這樣就不用再背課本了。 歷史筆記,分通史和專題史兩部分,雖然兩部分內(nèi)容差別不大,但線索是不一樣的,所以分兩部分整理還是挺重要的。地理筆記,著重整理下地圖還是非常有用的?!?br>很多時候當場覺得記住了,覺得非常簡單,就這么幾件事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記憶會慢慢減退,說不定哪天就漏了其中的一件事情或一些內(nèi)容,等到要用的時候才不禁發(fā)問:怎么忘了這件事呢?當時說了什么,怎么記不起來了?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蓖ㄟ^記筆記可以幫助記憶。聽的過程是一次記憶儲存的過程,而記筆記就是二次記憶,某種意義上就是對記憶的加強。二次記憶定然比一次記憶好。便于階段復習,高三的數(shù)輪復習等等。筆記記下來的都是課堂上的重要知識點,是課本濃縮后的精華,以后復習時可以加快效率。由于邊聽邊記,有不少的地方可能還需要整理消化。久而久之,不論是思維的敏捷度,信息捕捉的準確度,抑或是視角的深度、寬度,乃至對人的理解,對事物的見解,都會有質(zhì)的飛躍。 課堂筆記可以防止溜號走神,集中注意。但應該處理好聽課和記筆記的關(guān)系。整理筆記可以鍛煉我們對文本歸納總結(jié)能力。在整理筆記的過程中,又是一次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整合。可能很多同學記筆記,都會陷入一種矛盾之中,課堂上又要記筆記,又要聽課,一心真的沒辦法二用呀?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你可能需要先來了解一下,記筆記到底在記什么?上課的時候時間比較緊,如果沒辦法及時做記錄,建議大家先聽老師講,然后記錄老師的綱要部分和重點部分,這樣可以將知識體系一目了然,其他地方課余時間再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或者其他同學的筆記去補充,如果沒懂得,正好趁下課梳理筆記時候弄懂,再鞏固一遍。記筆記,如果僅僅是把老師黑板上的板書抄一遍,效率會低很多。尤其是理科,可能基礎(chǔ)的知識點倒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老師在推導某一個公式時候的思路,以及老師解題的小技巧。在記筆記的過程中,也很需要你對筆記的內(nèi)容進行分層,將其中的重難點和易錯點,用不同顏色的筆給標注出來,便于時刻提醒自己。老師講課過程中,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點,肯定還會有很多額外延伸的東西,也是需要大家加以注意的,自然不能錯過。記筆記最好的模式就是,每一節(jié)知識點都有自己的總結(jié),最好能梳理出有關(guān)單元的知識和方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體系。記筆記不是照著老師的板書,一字不漏的抄下來,而是知識點的濃縮和精華,不然直接看書更加簡我們每個人都會做筆記,但是大家卻很容易出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我們總是走了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何出發(fā)! 什么意思?就是做筆記是為了以后回顧的呀,可是你們自己抿心自問,自己做的筆記自己翻過幾遍沒~都成過期雜志丟一邊了······筆記應該是在不斷的復習和鞏固中,不斷進行補充和更新的。一方面需要你進行補充,如果有必要可能還需要你再拿出新的筆記本,進行專題的凝練。(1)不要記得太緊太密,每頁右邊留下約1/3的空白處,以便日后補充、修改。(4)注意聽課與看書結(jié)合,有些內(nèi)容可直接在書上批注。(5)采用簡單的便利貼隨時準備記錄靈感問題,整理成型后及時補充到筆記本上。對于一些經(jīng)常犯錯的知識點,可以直接把總結(jié)寫在便利貼上,補充到對應的知識點旁邊。(6)利用活頁:活頁既適合于語文和文綜積累型科目,不斷補充新知,把筆記變厚;也適合于數(shù)學、理綜這樣的思維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題型、自己的痛點和解題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于原有的紙張限制。筆記本上方用來記錄標題。內(nèi)容簡潔為主,譬如事件、時間、地點等??筛郊?~3條輔助說明。將方格筆記本“分為三部分”。從左向右依次將筆記本分為三部分,按照“事實→解釋→行動”的順序記錄筆記。不過你也可以根據(jù)個人習慣去調(diào)整筆記版式與內(nèi)容。當然,如果在十分匆忙的情況下,可以試試先用方格筆記速記,保全內(nèi)容后,用思維導圖再整理、可視化。聲明 本文素材來源于67高中學習(ID:gaokao_67),版權(quán)歸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所有,由高中生學習公眾號(ID:gzsxuexige)編輯整理。 學習哥團隊尊重版權(quán),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shù)那闆r,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協(xié)商。聯(lián)系(QQ):536241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