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寶寶媽媽
(歡迎各位關注本號:每天歷史三分鐘,給你最科學最有趣的歷史科普)
韓信的軍事能力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十分有名的,而其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強大的戰(zhàn)略統(tǒng)籌規(guī)劃能力。
當初,劉邦剛剛將韓信封為大將,韓信便將心中對于當前楚漢的局勢詳細說了出來,并作出了全局的規(guī)劃。
這就是歷史上堪與隆中對齊名的漢中對,而漢中對毫無疑問是比隆中對更為出色。因為隆中對對完數十年,蜀漢也只是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而漢中對對完四年,韓信就火速的幫劉邦統(tǒng)一了中原。
第二,強大的軍事指揮能力。
他的“多多益善”已經表明了他的帶兵能力已經登頂。推陳出新,背水一戰(zhàn),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每一個我們所熟知的成語,代表的又都是韓信的一場“全勝”,且其一生從無敗績,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
但是除了軍事能力的專精,韓信(與劉邦相比)卻至少存在兩個明顯短板:
第一,缺少領導力。
早年韓信一直在混吃混喝中度過,還有胯下之辱這樣的黑歷史。雖然在后來拜大將,受封齊王后成為勵志典范,但不知有沒有人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既然韓信用兵如神,為何不擁兵自立?
縱觀韓信的多次勝利,都是劉邦給派的兵,所以劉邦直接跑到韓信軍營奪了韓信兵權,韓信就無能為力了。決定楚漢相爭勝負的垓下之戰(zhàn),更是劉邦把全軍指揮權交由韓信。
雖然每次給的都是新兵蛋子,也從側面說明韓信治軍有方。但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韓信沒法如劉邦那樣,一呼百應,隨手變出十萬大軍。
甚至就這一點上,連陳勝吳廣都做得比韓信更好。
第二,追求虛名與道義。
太史公對韓信的評價是國士無雙: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薄妒酚浕搓幒盍袀鳌?/p>
但是,在“士”的盛名之下,韓信卻難免為虛名所累。
縱觀韓信一生,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受封齊王,如果那時擁兵自重,自立為王,或許就是楚,漢,齊三分天下,三國時代至少提早400年,甚至整個華夏歷史都會被改寫。
為人臣者,若不求聞達于諸侯,也能求個壽終正寢,人丁興旺。卻只因為不肯擁兵自立,最后被夷三族,實在可惜可嘆。
這里,我倒是無意比較劉邦與韓信二人高下。
尤其是我越讀史越是覺得,古往今來能為帝王將相者,也許是個好蛋,也許是個壞蛋,但絕對不是個笨蛋。
至于劉邦與韓信,是選擇利益與道義,就是個人的選擇了。
大家對于韓信還有什么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