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時代,攝影和照片似乎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只要擁有一部手機,每個人都能留下照片,也正因為太平常了,照片失去了原來的儀式感和莊重感。 早年間,攝影技術(shù)還遠沒有如今這么發(fā)達,但那會兒,老北京還真有那么幾家照相館,技術(shù)相當了得。上世紀三十年代,位于北京南池子的美麗照相館,就是其中的一家。 美麗照相館 當時,美麗照相館的生意非常紅火,業(yè)務范圍也很大。1934年,天壇公園管理處與美麗照相館聯(lián)營,還在天壇內(nèi)開設照相服務。 印有美麗照相館地址、電話的包裝紙 照相館攝影是影像或者說照片進入中國的最早的集體和行業(yè)行為,它們不僅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重要的記載作用,也承載著中國攝影藝術(shù)發(fā)展的脈絡。 十九世紀末,日本攝影師山本贊七郎來到北京,在拍攝出版了《北京名勝》攝影集之后,便在霞公府路南開辦了個人攝影館。 19世紀末拍攝舊京風貌的日本攝影師山本贊七郎 別看當時的攝影館普遍規(guī)模都不算大,沒法兒跟如今的這些動輒就三五層的影樓相比。但是要論攝影技術(shù),尤其是沖洗照片和修版的暗室技術(shù),當年民國照相館攝影師的功底非常厚實。不開玩笑的說,要是在現(xiàn)在的影樓碰見30年代攝影館師傅的傳人,那這套照片質(zhì)量肯定沒問題。 有不少愛好收藏老照片的朋友都知道,當年照相館拍攝的照片收藏到今天,很少有因定影不足或水洗不充分而導致照片藥膜面局部變質(zhì)發(fā)黃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1899年,山本贊七郎出版的《北京名勝》書影 而成套風景照片則是專門高薪聘請國外或國內(nèi)著名攝影師親自操刀拍攝的,無論角度選取、用光構(gòu)圖,都十分出色。 那時所有的照相館都出售明信片、相冊,還有按顧客要求定做的大幅框。美麗照相館制作的明信片口碑很好,較為知名的一組明信片名叫《北京名所》,是由96幅商業(yè)風景照片構(gòu)成的。(以下照片來自正陽書局,使用請注明出處) 《北京名所》明信片外封 此套照片大約拍攝于1935年左右。印成明信片后,全套共八冊,每冊十二幅。照片拍攝范圍包括北京的東交民巷、故宮、北海公園、中南海、天壇、頤和園、景山、孔廟等地方,照片背面印有景點名稱并附說明。如今人們翻看這些照片,仿佛坐著時光機回到了舊北平。 北京東交民巷(使館界) 前門箭樓 崇文門外大街 地安門外鼓樓大街 前門外大街(五牌樓) 西四牌樓 景山西大街(三座門) 天安門 故宮午門 故宮宏義閣 故宮太和門 故宮太和殿 北海九龍壁 北海堆云牌坊和白塔 北望北海瓊島和白塔 南望中南海 天壇皇穹宇 北望天壇祈年殿 天壇圜丘壇 萬壽山頤和園十七孔橋 萬壽山頤和園佛香閣 萬壽山頤和園東面全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