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guān),被關(guān)令尹喜攔下,求老子傳授著述,于是老子留下五千字《道德經(jīng)》傳世,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我們可以透過這六個成語來領(lǐng)悟他留下的智慧。 一、富在知足 食不過求飽,居無非求安,此外的紅塵榮辱,都不過是人心的貪欲,而有了知足的念頭,就不會過分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更加不會自尋煩惱。有位哲人曾說:“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擁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p> 正是因為欲望太多,結(jié)果造成心里貧窮;貪婪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欲望的滿足不是滿足,而是一種失去自我的放逐;能真正適可而止地知足的人,能夠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樂。 二、物極必反 老子的哲學(xué)講究辨證的看待事物,他認為福可為禍,正可為奇,善可為妖,事物發(fā)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zhuǎn)化。而所謂“物極必反”的真諦,就是拿捏住尺度,不過分強求?!翱嘈闹?,常得悅心之趣。 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狈彩露家粲杏嗟?,話不可說盡,事不能做絕,退一步想,必有余樂。好花看在半開,浮生看破半世。 在理想和現(xiàn)實、天堂和塵世,找到一條最為實際、恰當(dāng)、平衡的人生之路,必然會減少虛無目標(biāo)時的痛苦,得到快樂的享受。 三、慎終如始 老子認為,對于任何事情,對待結(jié)尾都要如同對待開始那樣慎重,要始終保持對做事的熱情和激情,做到有始有終。 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中,無論我們發(fā)生何種事情,要始終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謙遜,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一如既往堅持下去,不忘初心,方的始終。 四、福禍相依 這大概是老子最為知名的一句話,簡短的語言,卻深刻地道出了福和禍的本質(zhì)關(guān)系,任何繁榮背后都蘊含著危機,而危機本身也意味著解脫困境的希望。 禍患來時要經(jīng)受得起,把持得住,順其自然;幸福降至?xí)r,要冷靜對待,淡然處之。日常生活中,當(dāng)我們陷入不如意,遇到挫折或是失敗的時候,要從危機中看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在困難面前失去動力。 五、自知之明 老子認為一個嚴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然而解剖別人易,解剖自己難。所以人們又說“人貴有自知之明。 在古希臘一座智慧神廟大門上,也寫著這樣一句箴言:“認識自己”。古希臘人把它奉為神諭,是最高智慧的象征。 可見,自知之明對人生乃至人類是何等重要。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坐標(biāo)進行準(zhǔn)確定位。 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從來不信什么豪言壯語,恰恰相反,老子的謹慎是出了名的,因為他知道,沒有什么空中樓閣,有的只是腳踏實地。 |
|
來自: 個了別 > 《佛教與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