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內分泌在醫(yī)學范圍內沒有特別的神秘,臨床上和其他專業(yè)的地位差不多。可能因為內分泌疾病的癥狀大多涉及生長發(fā)育、代謝及生殖等重要生理功能,又因為內分泌的神秘感,所以所謂的內分泌失調讓大眾印象深刻,也是眾多保健品和假醫(yī)假藥的宣傳賣點。不過,臨床上并不存在內分泌失調這樣一個獨立的疾病,診斷內分泌失調對治療也沒有任何指導意義,所謂的調理更是如此。這其實是個商業(yè)化名詞,純粹以盈利為目的。 道理還得從內分泌的概念說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分泌。有人說皮膚擦傷后傷口會“分泌”一種黃色的液體,其實這叫滲出,不是分泌。分泌是一種細胞層面的活動,通過細胞表面的通道主動向外排出物質,肉眼是觀察不到的。根據分泌出的物質通過什么方式發(fā)揮作用,可以分為內分泌、外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內分泌是先進入血液,然后循環(huán)到全身尋找作用點;外分泌是排出到外環(huán)境當中,包括皮膚表面和腸道內、鼻腔、呼吸道里,等等;自分泌和旁分泌則是分別直接作用于分泌細胞本身和周圍的細胞。只有內分泌產生的物質才能叫做激素,其他分泌方式出來的東西盡管有些和激素同屬一類物質,但因為不是通過血液循環(huán)發(fā)揮作用,所以不叫激素。 內分泌和其他分泌的一個顯著不同是多級調控。最上端是位于腦袋里的下丘腦,第二級是位于下丘腦下游的垂體,第三級是各個重要的內分泌腺體,包括甲狀腺、性腺、腎上腺皮質,最后是各個腺體作用的靶器官。下丘腦主要負責感受體內的各種生理和病理變化,包括各個內分泌腺體反饋來的信息,根據變化向下游發(fā)送指令。垂體除了傳遞下丘腦的信息,自身也可以分泌直接發(fā)揮作用的激素。各個內分泌腺體直接調節(jié)相應的生理活動:甲狀腺負責調節(jié)生長、發(fā)育和代謝,性腺負責性征和生殖,腎上腺則和免疫、代謝、生殖都有關系。下丘腦、垂體和各內分泌腺體構成了一個個所謂的軸,在我們毫無意識的情況下默默協(xié)調和保護我們的身體功能。這里面最核心的是各種激素,比如甲狀腺激素、性激素、孕激素、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等。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抗炎抗免疫的激素就屬于糖皮質激素。 不同的內分泌疾病有不同的表現,一般來說診斷內分泌疾病先要明確是哪個內分泌器官出了問題。根據癥狀和檢查結果,可以先確定是哪個軸,比如月經過多過少可能是性腺軸的問題,怕熱心慌手抖易怒可能是甲狀腺軸的問題,血鉀低伴高血壓則要考慮腎上腺皮質的疾病。大部分疾病來自內分泌腺體(如常見的甲狀腺疾病),但很多時候疾病也可以來源于上游的器官,比如垂體瘤引發(fā)的內分泌疾病。根據表現也可以區(qū)分內分泌腺體的功能高低,比如怕熱消瘦躁動可能是甲亢,怕冷水腫懶動可能是甲減。最后還要明確疾病的病因,同是甲亢,有的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些是腫瘤,有些是藥物造成的。只有這些診斷都完備了,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治療,如激素不足補充激素,藥物造成的停用藥物,腫瘤則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內分泌疾病對診斷和治療的精確要求,使得很多時候對個體病人只有一個正確的治療方案或者只有一種治療藥物,其他的都是無效甚至有害的。 不清楚內分泌的常識和診斷,把好多癥狀都歸到內分泌失調里,胡亂調理,結果只能是無效或安慰劑效應。這些還只是破點財,真有病的則可能延誤正規(guī)診治。商業(yè)化的內分泌失調的概念,其實和隨便給人扣一個有病的帽子就開始調理是一樣的,只不過說人“有病”是罵人,說“內分泌失調”就顯得高大上了。 總之,醫(yī)學上并沒有內分泌失調這個病,調理只能是瞎調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