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方志家譜,是華夏民族的特色文化。譜牒至今日為絕學。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史才難譜才尤難。蓋史才可求諸天下,譜才恒取諸族中,故常有世姓巨族歷數(shù)十年未克興修譜,議奏修譜功者非特艱于財也難其人也。 盛世修家譜,近幾年整理家譜、寫家譜的風氣在民間逐漸興起。家譜文化從不被重視到被重新追捧,是國家強盛的象征,但家譜為什么要修,怎么個修法,卻關系到文化的傳承。當下,全國在提“中國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其實是我們最大的“中國夢”,而家族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載體,在這個背景下,重修家譜顯得任重道遠。 譜牒文獻,源遠流長的家譜文化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文化,如果沒有人潛心收藏下來,這“文化寶礦”便會永遠塵封。 江南家譜會請全國及地方上的名人寫序、寫傳,要把當時家族的地方特色、宗族特色寫到里面去,出了多少名人、做了多少好事以及藝文志,都要收納進去,才是一本有血有肉的譜。 王氏才俊之親朋好友、名人雅士為王氏族譜撰序作跋,其翰墨光輝為其增色不小,是為珍貴。 研讀(重修)家譜,應以譜中所載的當代事為參考,而不可對其溯源過遠的材料完全當真。在研讀(重修)家譜過程中,要做到有據(jù)可依,可以做加法,將新的內(nèi)容記錄進去,但不要做減法,這樣修訂出來的家譜才有價值、才真正能將傳統(tǒng)文化保留并傳遞下去。 “尚大宜謙守、恒思在克昌、隆文其顯有、孚于邦家士、延長新石秀、象既受多祉、慎爾官常宿”本房這套三十五個字的家傳輩份范字,含義深遠,由來已久,傳了一代又一代,孩提時代就背得滾瓜爛熟。 ![]() ![]() “王氏家乘”是宋代名家黃庭堅(山谷老人)所寫,由王氏先人臨摹而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