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蒲公英,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鐘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營養(yǎng)價值】 蒲公英含蒲公英醇、膽堿、有機酸、菊糖、葡萄糖、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yǎng)素,同時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鐵、Ca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 【藥用價值】 蒲公英的藥用價值在《本草綱目》及歷代醫(yī)藥大典中,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肯定。 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治療熱性疾病,如咽喉腫痛、牙痛、咳嗽、咯黃痰、目痛、眼睛充血、大便干。 另外,蒲公英也可以治療乳腺炎,將其葉子、根搗爛,外敷乳腺效果更好,也可以口服治療乳腺炎; 蒲公英還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于腎炎、心衰引起的水腫。 現代藥理研究發(fā)現,蒲公英對多種皮膚真菌還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用法: 蒲公英是藥食兩用的,蒲公英葉是可以直接食用的,或者做菜用,而蒲公英根可以泡水代茶飲(為減弱寒性,最好將其發(fā)酵成蒲公英根茶飲用)。 蒲公英根既可以單獨飲用,也可以搭配其他茶飲一起飲用。如秋季多腸胃病,就可以將蒲公英和黑苦蕎混合,搭配成蒲公英黑苦蕎茶飲用,養(yǎng)護腸胃的效果不錯。 蒲公英本身可治療胃脘脹痛,且現代研究證明,蒲公英對胃潰瘍有治療作用,能使幽門螺桿菌轉陰,潰瘍面愈合、疼痛停止。能明顯減輕應激所致的動物胃黏膜損傷,使?jié)儼l(fā)生率和潰瘍指數明顯下降。 黑苦蕎對胃酸多的病人特別有好處,黑苦蕎中含有的果膠黏液,對消化性潰瘍和慢性胃炎的病灶可其到屏障和保護作用。 兩者搭配,適合養(yǎng)胃,也有顯著的健胃消食功效,適宜在飯后飲用。 用量: 蒲公英是中醫(yī)常用的中草藥,藥用量一般在15-30克/天。 日常飲用,自然不必如此之多,一般來講,蒲公英葉每次飲用2-3克即可,蒲公英根每次飲用3-6克即可,一天總量不超過10克即可。 當然,這是一般情況的推薦量,根據個人體質和需求不同,可酌情增減。 【慎用人群】 1.體質虛寒者:蒲公英性寒,體質虛寒者食用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 2.蒲公英過敏者:蒲公英中含有過敏源,對蒲公英過敏者不宜食用,以免出現蕁麻疹、紅腫、瘙癢等癥狀。 3.脾胃虛寒者:蒲公英性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以防體內寒氣加重,導致脾胃不適。 4.血壓低者:蒲公英含有菊糖、蒲公英甾醇、膽堿等有效成分,有一定的降血壓功效,血壓低者不宜食用,以防身體不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