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非常推崇水這種物質(zhì),他認(rèn)為最高層次的善就像水一樣,所以他說“上善若水”;他的理由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不爭是水的特點,在江河則化為河水滾滾向前,在天空則化為縹緲的云,漂浮在空中;它從不和它物爭奪什么,因為它不爭,就不會招致怨咎,試想有誰會怨恨水嗎?;所以,老子說“不爭無尤”。 春秋時代,群雄紛爭,異常混亂,老子是個思想家,他用水德作為例子想給社會開出良方;有人會說,水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物質(zhì),它不爭不過是它本身的特征;把它的引用到社會就過于牽強了;下面就來看看這種說法有道理,還是老子有道理。 在美國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小男孩,名叫威廉。他很傻說話,反應(yīng)也慢,在人前很害羞,看上去有些傻氣;有人為了驗證威廉是不是真傻,拿出兩枚硬幣,對他說,這兩枚硬幣中,你選擇哪一枚,哪一枚就是你的;其中一枚幣值5分,一枚幣值10分;威廉沒有猶豫,選擇了5分硬幣;這讓考驗威廉的人哈哈大笑。5分硬幣比10分硬幣幣值小,這是很顯然的,威廉卻選擇了5分硬幣,他是個傻子無疑。 這事傳開以后,經(jīng)常有人拿一大一小兩枚硬幣來逗威廉取樂,威廉每次總是拿一枚幣值小的硬幣;威廉拿了小的硬幣后,他們就會取笑一番;一位老婦人看不過去,偷偷對威廉說:傻孩子,他們這是拿你取樂,你應(yīng)該拿大的硬幣才是。威廉見這個老婦人一臉慈祥,也說了真話:我知道他們是取笑我,但如果我拿了大的硬幣,他們就會看出我不傻,不會再拿硬幣來試探我;我拿了小的硬幣,他們就會一直拿硬幣逗我,對他們來說花一枚硬幣換來一份開心,對我來說能不斷得到零花錢,這不是很好嘛。 這位名叫威廉的小男孩的故事,就是美國第九任總統(tǒng)威廉.亨利.哈里遜的童年故事。他從小就懂得爭只能獲得短暫的擁有,甚至招來怨恨;而給與卻能換來長久利益,并且是受他人歡迎的。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不爭無尤”是不是蘊含著大道理,在人事上是不是也非常深刻。 其實這里面還包含著更深刻的道理,對我們具有極大的指導(dǎo)意義:不爭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選擇做對別人有益的事;盡力把這事做好,滿足他人的要求,自然就會回報豐盛。如果和人相爭,自然就會遭到怨懟。老子的思想是不是顛覆了你的認(rèn)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