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課本朗讀+原文 《古詩三首》課文知識點(diǎn) 1、注意斜(xié)的讀音,斜的意思是彎彎曲曲。 2、《山行》前兩句詩寫了哪些景物? 寫了秋天的深山、石鋪的小路和白云繚繞處隱約可見的人家。 3、停車后,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表達(dá)了怎樣的情感? 詩人看到經(jīng)秋霜打過的楓葉簡直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艷。表達(dá)了詩人喜愛楓葉、贊美秋天的感情。 4、詩人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詩人是按由遠(yuǎn)及近的順序來觀察的,如“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中的“遠(yuǎn)”字點(diǎn)明詩人是從遠(yuǎn)處觀察;“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停車”一詞足以說明詩人描寫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處。 5、《贈劉景文》前兩句詩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詩人以“荷盡”“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已無”與“猶有”形成對比,歌頌了菊花傲視風(fēng)霜的氣節(jié),表達(dá)了詩人對菊花的敬佩、贊美之情。 6、《贈劉景文》這首詩寫的是哪個節(jié)的景色?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這首詩寫的是秋末的景色,是從“荷盡”----荷花凋謝、“菊殘”菊花開敗看出來的。 7、《夜書所見》詩開頭一句中“送”字用語巧妙,說說它的表達(dá)作用。 “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huán)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凄涼的心境。 8、結(jié)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對作者情感抒發(fā)有什么表達(dá)效果?請作簡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閃現(xiàn)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xiàn)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凄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更突出了詩人流寓他鄉(xiāng)的凄苦之情及對故鄉(xiāng)的深沉思念之情。 《古詩三首》生字詞知識點(diǎn) 01 我會寫 寒hán(嚴(yán)寒、寒冷、寒來暑往) 徑j(luò)ìng(徑直、途徑、大相徑庭) 斜xié(斜線、斜坡、目不斜視) 霜shuāng(霜凍、風(fēng)霜、霜期) 贈zèng(贈言、贈送、回贈) 劉liú(姓劉、劉海兒) 蓋gài(蓋樓、蓋章、掩蓋) 菊jú(菊花、賞菊、春蘭秋菊) 殘cán(殘缺、殘害、殘酷) 君jūn(君子、君臣、國君) 橙chéng(橙紅、橙色、鮮橙) 送sòng(歡送、送來、送別) 挑tiǎo(挑逗、挑動、挑撥) 02 我會認(rèn) 猶yóu(猶如、猶有、記憶猶新) 傲ào(驕傲、傲骨、傲慢無禮) 橘jú(橘子、橘紅色、橙黃橘綠) 03 多音字 行háng(銀行)xíng(不行) 挑tiǎo(挑燈)tiāo(挑選) 04 古詩詩意 山行 詩意: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贈劉景文 詩意: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fēng)中依然顯得生機(jī)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jié)??! 夜書所見 詩意:蕭蕭秋風(fēng)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的秋風(fēng)讓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猜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因?yàn)橐股盍?,他忽然看到遠(yuǎn)處籬笆下的燈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