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并且先后被拜為吳國大都督,因此也產生“東吳四大都督”的說法。 周瑜年輕的時候與孫策關系不錯,21歲的時候起便跟隨孫策奔赴戰(zhàn)場平定江東,后來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繼續(xù)輔佐孫權,并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lián)合,赤壁之戰(zhàn)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zhàn)是取材于北宋文人對歷史的描述。赤壁之戰(zhàn)前部分在寫周瑜,后半部分在寫諸葛亮,完整的闡述了周瑜和諸葛亮兩人談笑間破曹賊的故事。赤壁之戰(zhàn)軍事指揮是周瑜而非諸葛亮,諸葛亮只是出了一些主意。 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并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體現(xiàn)了一個軍事戰(zhàn)略家的遠見卓識。 這是極其愚蠢的計策,真實行了,東吳將遭到曹操、劉備、劉璋的夾擊,成為第一個被滅亡的。周瑜在軍事上是天才,政治上則是蠢才,《三國演義》在這方面的描寫是正確的。 個人覺得四大都督里面周瑜比呂蒙強,魯肅和陸遜是周瑜比不上的。魯肅比周瑜眼界要高。 那陸遜哪里比周瑜強? 陸遜強過周瑜,同樣是用火燒幾十萬軍隊,三國演義也好歷史事實也好,周瑜都得到了很多助力,周瑜火燒八十三萬水軍靠的智謀,陸遜火燒七十萬陸軍不光靠智謀,更多靠驚人的忍耐力,忍耐連續(xù)的失敗,忍耐劉備的連續(xù)進攻,忍耐群臣的彈劾,這是周瑜做不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