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地鐵開啟了刷臉乘車的測試招募,通過將鄭州地鐵官方APP“商易行”更新到最新版本,然后即可通過相關入口參與限量的試乘招募。據(jù)移動支付網(wǎng)了解,招募計劃是9月7日之前試乘總量不超過10萬人,目前經(jīng)過測試用戶仍能參與注冊試乘。 鄭州地鐵刷臉支付過閘最大的亮點是創(chuàng)新性地將刷臉乘車與掃碼乘車進行了兼容。 如何開通刷臉乘車? 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底,鄭州在其地鐵創(chuàng)新之路成果展上便展示了人臉識別乘車的項目,彼時乘車需要拿二代身份證、銀行卡在自助終端上進行人臉識別綁定注冊,開通之后便能使用刷臉乘車。 而今年2月份,鄭州地鐵全網(wǎng)線開通了掃碼乘車服務,此次的刷臉乘車服務也能依托“商易行”APP來進行注冊開通。開通步驟比較簡單: 第一步:用戶注冊登錄“商易行”APP,找到刷臉乘車入口(APP首頁以及掃碼乘車界面均有注冊提示)。新用戶在開通刷臉乘車之前,需要同時開通“二維碼乘車”服務,通過龍支付、微信、支付寶三種方式實現(xiàn)實名認證和免密扣款。目前通過龍支付(即綁定建行銀行卡進行免密代扣)開通免密支付可享受5折優(yōu)惠。 第二步:閱讀相關“開通協(xié)議”,其對人臉識別支付與人臉信息作了細致的規(guī)定,不過對于人臉識別個人信息的保護目前仍然沒有明確的法律進行規(guī)定。點擊“同意”后即可進行人臉信息的“錄入”,可以看出運營方通過“眨眼、點頭”的方式來確認用戶人臉信息的真實性,但在手機沒有3D人臉技術的加持下,單純動作形式的活體驗證仍然存在著一定風險。 第三步:開通成功提示,告知用戶使用刷臉乘坐地鐵時,其扣款渠道以默認的優(yōu)先支付方式為準,并與掃碼乘車的優(yōu)先支付方式一致。另外,在刷臉界面有著顯著的“更換人臉信息”與“關閉刷臉乘車”的入口,以方便用戶隨時更新和關閉刷臉功能。 從整個注冊步驟而言,開通速度快體驗比較好。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刷臉目前不支持支付寶開通)的方式可以非常快捷的進行認證,龍支付應該還需要輸入相關個人信息以及綁定銀行卡。 刷臉兼容掃碼,鄭州地鐵首創(chuàng) 開通刷臉乘車之后,用戶只需前往安裝有刷臉設備的閘機通道,將臉對準刷臉設備攝像頭進行人臉識別即可驗證通行。由于小編不在鄭州本地,因此無法體驗到鄭州刷臉乘車的速度與辨識度。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鄭州地鐵創(chuàng)新性地將刷臉乘車與掃碼乘車進行了兼容。 目前鄭州地鐵僅1號線全線支持刷臉乘車服務,通過刷臉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地進入1號線各個站點,而用戶想要在其它線路出站只需要打開“商易行”APP進行掃碼即可過閘出站了。同樣,用戶也可以在5號線任意站點掃碼過閘,然后換乘到1號線任意站點刷臉出閘。 通過這樣一套系統(tǒng)和應用,掃碼與刷臉形成了互補,用戶可以自行選擇乘車支付的方式,這在目前國內(nèi)的地鐵刷臉支付應用方面應該是首次運用了。從用戶體驗和產(chǎn)品創(chuàng)新上而言,也是比較值得稱贊和借鑒的一個方式。 交通刷臉支付的前景與挑戰(zhàn) 刷臉支付是繼二維碼支付之后的又一大熱點,隨著支付寶、微信在線下場景的大力推廣,其火爆程度非同一般。但是在交通領域,刷臉乘車試點測試不斷,但卻少有全面普及的例子,這也反映了交通刷臉支付仍然存在著技術和體驗上的諸多問題。 地鐵及軌道交通而言,是交通領域相對穩(wěn)定與優(yōu)秀的通行場景,相對而言也更加利于刷臉等各項新技術的試點和落地。就目前已知的消息來看,除了濟南地鐵、鄭州地鐵、上海張江有軌電車實現(xiàn)真正開放使用之外,諸如深圳地鐵、福州地鐵、北京地鐵等多地的刷臉支付乘車服務都在測試中。 就在昨天,廣州地鐵刷臉乘車上線測試,目前僅支持APM線廣州塔站。用戶可以在廣州地鐵APP或廣州地鐵乘車碼小程序進行刷臉乘車的注冊開通,開通之后即可在APM線的廣州塔站體驗人臉識別過閘。 刷臉乘車在地鐵領域應用的難點主要在于,高流量所帶來的識別速度要求、1:N的云端檢索方式帶來的網(wǎng)絡和服務器要求以及人臉識別精準度與安全要求等。 而精準度與識別速度本質(zhì)上其實是人臉識別算法的不斷優(yōu)化過程,某種程度上而言兩者甚至是對立的關系,因此有些方案商為了適應快速通過的交通支付場景,只能通過降低人臉識別精準度閾值的方式來加快識別速度。另外,地鐵高峰期龐大的負載也對刷臉乘車的全面落地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再拿公交領域而言,實際上相比于地鐵場景,公交刷臉更加不樂觀與不可取。因為,公交刷臉除了具備上述地鐵場景所有難點之外,還有更多的問題: 1、不穩(wěn)定的支付環(huán)境。公交場景不同于地鐵環(huán)境,燈光、角度、網(wǎng)絡各方面都有著較大的不穩(wěn)定性,而且不同于地鐵閘機較為有序的排隊支付,高峰期的公交支付比較混亂,對于刷臉這種顯性的支付方式并不友好。盡管通過某些技術手段能夠解決燈光、網(wǎng)絡的問題,但是仍然治標不治本。 2、分段計費帶來的問題。在公交原本就復雜的環(huán)境下,許多地方的公交都采用了“分段計費”的方式來進行收費,不同的地方則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比如北京是采用前后門刷兩次卡的方式,而深圳則是采用人工手持終端進行收費。尚且不說上下兩次刷臉有多麻煩,總不可能讓阿姨拿著手持設備對著乘客進行刷臉扣費吧?因此,目前已經(jīng)落地的公交刷臉應用大多都是在中小城市的部分一票制線路,體量小、收費單一。 當然目前多地的刷臉乘車服務都并非獨立進行推行,在刷臉的基礎上也均支持二維碼、NFC等多種支付方式。 隨著5G的逐漸商用,刷臉支付或許將迎來更加良好的環(huán)境。交通領域的刷臉支付盡管問題不少,但是在大趨勢面前,挑戰(zhàn)與機遇永遠是并存的。 2019年,央行擬定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監(jiān)管規(guī)則,在此新形勢下,移動金融機構(gòu)如何做好個人信息收集和保護、開放模式下的信息和數(shù)據(jù)安全如何保障、刷臉支付如何平衡好安全與便捷? 藉此,北京移動金融產(chǎn)業(yè)聯(lián)盟、移動支付網(wǎng)將于11月5日在深圳舉辦以“安全合規(guī) 面向未來”為主題的——MFSC 2019第四屆中國移動金融安全大會,主題演講及報名通道已開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