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土是一種具備特殊性質的土層,在道路建設工程中,將其定義為含水量高、疏松多孔、容易壓縮的、強度差、滲透性低的土層。根據(jù)以上特點不難看出,進行軟土路基建設首先需要解決軟土路基受力易變性、沉降,進而避免引發(fā)路面開裂甚至錯節(jié)的問題,保證軟土不影響正常的道路建設,提升工程質量并延長使用壽命。 1.軟土路基的常見處理方法1.1 排水法排水法主要針對于軟土層含水量高的特點,在路基表層開挖排水渠,進行土層排水,從而使土層的含水量能夠達到道路施工的要求,提升軟土路基的可靠性和強度。排水渠的回填一般使用砂礫進行,以保證回填物的高排水性能。進行排水渠的規(guī)劃排布時,要緊密結合施工當?shù)氐沫h(huán)境特點和土壤條件,以保證排水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排水渠的作用效果。在實際施工中,排水溝槽的縱截面一般為1.0×0.5m,并使用砂礫、碎石等進行盲溝回填作業(yè),保護好濾料。 1.2 砂墊層法砂墊層法的原理是在路基上攤鋪厚度為0.6~1.0m的砂礫、石子,對堤壩的水位進行控制,以保證道路施工中的大型機械設備能夠順利運行。砂礫攤鋪的厚度還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施工情況進行調整,太厚或太薄都會影響砂墊層的作用效果。砂墊層法一般應用于路基高度不足極限高度的一半、軟土層不具備低滲性特點、工期要求不嚴格且取砂方便、軟土層較薄等情況。在選取攤鋪使用的碎石砂礫時,以中砂礫和粗砂為最佳,保證砂石不均勻系數(shù)小于5,且不均勻的部分不能超過整體的5%。砂石攤鋪一般使用自卸卡車和推土機配合進行,過程中要最大限度保證砂墊層均勻,減少集中荷載,以防止局部荷載過高而被破壞。 此外,士大夫階層加入繪畫隊伍也是山水畫的興起的原因之一。漢代之前的畫工都是靠為宮廷繪畫為生的,他們只能繪畫宮廷指定的題材,為統(tǒng)治者服務。到了東晉,才有大量的士大夫、文人加入繪畫隊伍,他們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可以隨心所欲的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他們的興趣如前所述就是山水,他們的繪畫也都是山水畫。只有在山水畫中,人們才能完全把自己安放進去,使自己的人生和精神得到解放。由于同一經濟基礎的影響,田園詩、山水詩和山水文學大量出現(xiàn),陶淵明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山水文學的興起也對山水畫的興起和發(fā)展起到了刺激作用,山水文學和山水畫其實起到了共振的作用。 由圖3可以看出,“微網”和“微電網”的節(jié)點最大,對應高頻關鍵詞表中的頻次也最多,這是由于將“微網”和“微電網”作為檢索詞所導致的。此外,“下垂控制”“分布式電源”“儲能”“逆變器”“孤島運行”以及“電能質量”等關鍵詞在圖中的節(jié)點也非常顯眼,出現(xiàn)頻次較多,節(jié)點相對較大,或者中介中心性較高,是微網領域的重要節(jié)點,也是拓展微網領域發(fā)展的關鍵樞紐。 1.3 夯實法使用機械設備對軟土層進行夯實作業(yè)也是軟土路基處理的常用方法,通過大型設備對土層的不斷錘擊,提高軟土路基的荷載能力和強度,減少后期受力變形的可能。實際工作中,一般采用15~45噸的反復錘進行自由落體式軟土層夯實。機械夯實法的研發(fā)初期,由于該方法本身的限制,一般只能被應用于砂石較多的軟土層,且需要耗費較高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但隨著近年來技術的發(fā)展和方法的改進,在一些砂石較洗的軟土路基處理中也開始采用這一方法,且逐漸向操作便捷、成本低、耗時短的方向發(fā)展,因此使用也越來也普遍。分析具體的工程,使用夯實法處理的軟土路基在抗剪力、抗震性能上有更優(yōu)越的表現(xiàn),但該種方法不適用于粉性軟土路基的處理,因此在具體應用時,要根據(jù)施工地土質特點合理選擇軟土路基處理方法。 1.4 土層置換法土層置換法指的是使用鋼渣、鵝卵石等強度和抗壓性能更高的填充料對軟土路基中的部分土質進行替換的方法,為保證土層是置換法的作用效果更好發(fā)揮,還需要配合相應的機械設備進行強化作業(yè)。施工人員需要分層、分步驟的進行填料替換,并嚴格依照道路路基的強度要求進行夯實處理,保證路基質量達標。土層置換法的使用范圍較廣,可用于厚度不足的軟土層處理,例如粉砂土、混合土、腐殖土等,能夠有效改善軟土路基的性能。此外該種方法還可被用于黃土區(qū)域以及土質松散的地區(qū),在山區(qū),該方法還可用作巖面傾斜及高度差過大的處理。在地質不均勻的卡斯特地形中,土層置換法還能有效消除由于季節(jié)性凍土對道路路基造成的凍漲傷害。 1.5 深層攪拌法深層攪拌法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泥漿,通過將泥漿注入到軟土層內部,提高軟土層的穩(wěn)定性,并使用機械加壓,改變軟土路基原有的物理結構。在深層攪拌法作業(yè)過程中,還會向泥漿中加入適量的固結劑,使其與軟土發(fā)生物化反應,促進周圍軟土同時凝結,以最好達到穩(wěn)固路基的效果。最常用的灌注泥漿是水泥漿,使用深層攪拌機將軟土于水泥漿均勻攪拌在一起,對軟土地進行加固。該種方法要求施工人員嚴格依照相關規(guī)范進行作業(yè),降低施工安全事故風險,保證軟土路基深層攪拌處理順利進行。 2.軟土路基基層優(yōu)化設計案例分析2.1 案例簡介某跨地區(qū)公路工程建設項目總長9.087km,其中軟土路基路段高達2.3km,占全線長的1/4以上。軟土路基對工程強度、質量及施工安全均會造成較大影響,因此該公路工程項目的工作重難點就在于對軟土路基基層進行優(yōu)化設計,需要根據(jù)不同路段的土層條件不同,選取適當?shù)能浲谅坊幚矸椒?。在對軟土路段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部門路段位于冬水田區(qū)域,僅有一小部分為旱田,填方的填筑高度在0.9~22.4m之間,變化范圍較廣,且項目軟土路段的表層為含水量中等的粉質粘性土,厚度多處于4~8m之間,最大厚度為12.4m。 很多學生在做該題時,易錯點為:認為水的末溫是50益、所以溫度就改變了30益,于是解錯。這是因為對描述溫度改變量的詞語理解不夠?!吧摺薄吧吡恕倍嗌伲瑴囟染透淖兞硕嗌?。如果是“升高到”“升高至”多少時,此時的溫度才是末溫。溫度的變化量才是兩溫度的差值。解題時應該特別注意。 東華北中熟春玉米區(qū)33個試驗品種豐產性比較分析………………………………………… 王彧超,李 洪,王瑞軍,郭 妙(7) 2.2 優(yōu)化方案設計該項目軟土路段的土質容易造成路基沉降,在路基回填之前,必須要對其表面進行深度處理。項目針對不同路段的特點,將需要處理的軟土地基大致分為兩類,并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兩個路段—路段1和路段2,根據(jù)各種軟土路基處理方法的成本、施工進度、效果等,對整個項目的軟土地基基層優(yōu)化進行方案設計。 2.2.1 路段1的優(yōu)化設計方案 該路段的路堤填筑高度較矮,在0.54~1.62m之間。路段原本區(qū)域為魚塘,表面覆蓋1.5m左右的雜土,下層為4~5m的中液限黏土質,且地下水的水位較高。方案選取土層置換法對該路段的軟土路基基層進行優(yōu)化處理,進過計算和分析,將軟土處理深度設計為1m。具體的處理過程如下:(1)選取碎石作為置換原料,換填坡度設置為1:1,縱截面寬度高于坡腳300mm。(2)施工前進行清場作業(yè),修挖排水設施,將魚塘中的存水排干,并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確定最合理的置換范圍。(3)進行現(xiàn)場試驗,確定土層置換方法和夯實作業(yè)的遍數(shù),將分層鋪設的厚度范圍劃定在200~300mm之間,合理控制碾壓速度。 2.2.2 路段2的優(yōu)化設計方案 該路段區(qū)域目前為魚塘和冬水田,為3.6~6.7m的中液限黏土,荷載能力在50~80kPa,其中表層0.5~1.0m的厚度呈現(xiàn)出流塑狀,下部呈現(xiàn)出軟塑、可塑狀。路段2的填方高度在19.76~20.67m,計算得出的路基沉降值為0.11m,穩(wěn)定系數(shù)為1.070,達不到工程要求。因此決定使用夯實法結合碎石樁對該路段的軟土路基基層進行優(yōu)化,施工要點如下:(1)施工前進行清場作業(yè),攤鋪碎石,厚度設置為2m。(2)設計夯實點,進行場地高程測量。(3)測量夯實錘錘頂?shù)母叱?。?)開始夯實作業(yè)并記錄夯實坑深度變化,夯擊的同時進行填料,夯擊次數(shù)設定為5~10下。(5)遵循從內向外、隔行跳打的原則進行作業(yè)。(6)進行平場作業(yè),使用1000kN·m的能量將表面夯實,測量場地高度。(7)開始墊層鋪設,執(zhí)行分層碾壓,將墊層壓實。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夯擊次數(shù)、遍數(shù)等僅需要經過現(xiàn)場試驗獲得。 3.結論軟土路基的處理任務艱巨、工作復雜,需要對施工地的地質條件和土壤結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選取最適合的軟土路基處理方法進行作業(yè)。施工中,還應結合實際情況,將不同的軟土路基處理方法結合使用,以發(fā)揮出1+1>2的效果,充分提高軟土路基的荷載能力、抗剪力性能和穩(wěn)固性,從而提升整個道路工程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強吉鵬.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方法與應用技術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06):144-146. [2]張俊英.公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9,4(02):251-252. [3]駱洪偉.路基工程軟土路基處理對策分析[J].居舍,2019(03):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