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晚年,曾經為一幅叫《銅官感舊圖》的畫作序,其中有一句話徹底暴露了他的心底秘密。
銅官就是曾國藩靖港大敗后投湘江自殺的地方,《銅官感舊圖》畫的就是曾國藩當年自殺的情景。左宗棠在他寫的序中說:“公(曾國藩)不死于銅官,幸也;即死于銅官,而謂蕩平東南,誅巢馘(古代戰(zhàn)爭中割掉敵人的左耳計數獻功)讓,遂無望于繼起者乎?殆不然矣?!?/p>
后面這句話很關鍵,什么意思呢?
曾國藩如果那次投江死掉了,天下難道就沒救了嗎?我看完全不是那回事。
言下之意,還有我左宗棠呢。
再朝深層次引申一下,曾國藩命好得太讓人郁悶了,那次他要真的掛掉了該多好呀,這天下第一功名不就是我左宗棠的了嘛。
這不就是典型且有些陰暗的”瑜亮情結“嗎!
可以說,左宗棠和曾國藩最終決裂,這個情結是最深層次的原因。
這兩位朝廷重臣之間為啥決裂?看上去已經很明顯了,就是因為左宗棠心胸狹窄,沒有容人之量,而且做事情不怎么考慮周全,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得出這樣的結論,說明了一定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左宗棠看不起自己的伯樂,天天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在家罵他過嘴癮,誰最高興?或者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左宗棠與曾國藩沒有矛盾,每天和和美美,誰會毛骨悚然?不顯得若即若離,分道揚鑣慈禧可能晚上睡覺都不踏實。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秦有王翦求封、漢有蕭何自污,曾國藩與左宗棠都來自湖南,二人又都是老鄉(xiāng),曾國藩舉薦左宗棠,二人同在湘軍之中,共同創(chuàng)建湘軍,率領湘軍南征北戰(zhàn)。而且在太平天國剛剛鬧起來那會兒,清政府被逼無奈,開放漢人地主武裝自備團練抗敵之后,據說,左宗棠這個心大的還與多人提議曾國藩反了清廷,自立為帝,建立漢人的王朝,這件事雖然是民間傳說,但是想來,也有可能是當時清政府故意放出的風聲,借此敲打敲打二人。
更何況你要說他們二人早已決裂,那為何左宗棠西征之時,曾國藩按理來說應該和李鴻章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就不可能對左宗棠的事業(yè)有所幫助,但是,實際上是曾國藩假意向外界展示自己寬大的胸懷,對左宗棠西征后勤那是不遺余力的大力支持,兩人都是絕頂聰明之人,后期互相攻擊交惡,只為釋清廷之疑。
其實互相支持,為國家平定禍亂。左在西北用兵,曾從兩江源源不斷的供給糧餉。幾乎瞞過了朝廷上的大部分袞袞諸公,袞袞諸公只能豎起大拇指贊一聲曾國藩好氣量!并且為日后曾國藩的爵位會為難一下西征成功的左宗棠,這看似加深二人矛盾的行為埋下伏筆,果然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很多年后,比左宗棠年長的曾國藩與世長辭,一直在家里喋喋不休辱罵曾國藩的左宗棠,送來了他的挽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边@是一位白發(fā)老者對另一位白發(fā)老鄉(xiāng)的最后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