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代樂府民歌的藝術(shù)成就 二、漢代文人詩的代表作《古詩十九首》的藝術(shù)成就 三、《古詩十九首》選析 一、 漢代樂府民歌的藝術(shù)成就 1、漢樂府民歌繼承和發(fā)揚了《詩經(jīng)》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把現(xiàn)實主義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像《詩經(jīng)》民歌一樣,漢樂府民歌也忠實地記錄了漢代社會的現(xiàn)實。可以說,《詩經(jīng)》民歌中反映到的,樂府民歌都有所表現(xiàn),而《詩經(jīng)》中沒有或較少接觸的主題,漢樂府卻又有了新的開拓。例如,對于剝削階級家庭內(nèi)部生活的揭露?!断喾晷小?、《雞鳴》、《長安有狹斜行》等揭露了他們奢侈荒淫的生活;《孤兒行》、《淮南王歌》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家庭里的兄弟骨肉相殘,這都是在《詩經(jīng)》民歌中少見的主題。就是相同主題的作品,漢樂府民歌在思想深度上也有新的開掘,棄婦詩在《詩經(jīng)》民歌中往往就事論事,譴責(zé)的常只是男子的無情和變化,很少接觸剝削階級的倫理道德等社會原因。漢樂府的民歌中的棄婦詩就不僅把矛頭指向男子本身的薄情和見異思遷,而更把矛頭指向造成這種悲劇的社會倫理和封建綱常的社會因素,因而加強了作品的思想意義和社會意義。像《孔雀東南飛》就批判了封建的家長制和門第觀念,體現(xiàn)了更強烈的現(xiàn)實精神。漢樂府民歌的一些題目和題材被后世文人反復(fù)摹擬過,建安時代直到六朝,出現(xiàn)了大量的擬樂府,唐代大詩人李白幾乎寫盡了樂府古題,杜甫推陳出新,即事名篇,寫出了《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等詩篇,白居易等人發(fā)起“新樂府”運動,寫作大量揭露社會、反映現(xiàn)實的作品,其精神雖上紹《風(fēng)》、《雅》,但更近承漢樂府。這就使現(xiàn)實主義成為一個綿綿不絕的傳統(tǒng)。 2、漢樂府的第二個成就是標(biāo)志著我國古典詩歌中敘事詩的成熟。 我國的敘事詩萌芽于《詩經(jīng)》,但其成熟是漢樂府民歌的敘事詩,《詩經(jīng)》中稱得上敘事詩的是《大雅》中的《大明》、《緜》、《皇矣》、《生民》、《公劉》等被稱為周族史詩的作品。其中雖有不少生動的描寫,但總的來說還缺少完整的情節(jié)和細致的敘述。至于《詩經(jīng)》民歌中的作品,則很少有可以被正經(jīng)地稱為敘事詩的。一些有一定敘事內(nèi)容的作品,一般缺少有頭有尾的故事情節(jié),只有《氓》是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的,可以說是初具規(guī)模的敘事詩。但敘事中,主觀感情的直接抒發(fā)還占相當(dāng)大的比重,而不是主要由客觀的敘述來表達主觀的感情。所以我們說敘事詩在《詩經(jīng)》民歌中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如果說《詩經(jīng)》民歌標(biāo)志著我國抒情詩的成熟,那么,敘事詩成熟的標(biāo)志就是漢樂府民歌。漢樂府民歌中雖也有抒情詩,像《悲歌》、《古歌》、《白頭吟》等,但占突出地位的還是敘事詩。 漢樂府本是“緣事而發(fā)”,因此,作品中多敘事。一般來說,敘事的情況可分兩類,一是截取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場面敘事,另一個是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前者可以《上山采蘼蕪》為代表,后者則可以《孔雀東南飛》為代表。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共同的特點是敘述得比較詳細,情節(jié)比較完整?!渡仙讲赊率彙穼懙氖恰肮嗜恕痹谏仙讲赊率彋w來時與“故夫”相遇時一番問答。但卻點明了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人物的活動、言語。情節(jié)是完整的,人物的形象是鮮明的,表現(xiàn)了敘事的高度技巧。至于《孔雀東南飛》,篇幅之長,敘事之紛繁,人物之眾多都是古代敘事詩中無可比擬的。王世貞《藝苑卮言》說:“《孔雀東南飛》質(zhì)而不俚,亂而能整,敘事如畫,敘情若訴,長篇之圣?!闭强隙怂鳛閿⑹略姷某删汀W鳛閿⑹碌幕痉绞?,漢樂府民歌的特點是不用或少用作者敘述性的語言,而是多用故事中的人物的說話、對話來開展故事情節(jié)?!稏|門行》、《婦病行》、《陌上?!?、《孔雀東南飛》、《上山采蘼蕪》、《董嬌嬈》等都主要是依靠對話來開展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的?!妒鍙能娬鳌冯m基本是作者的敘述語言,但其中安排有老兵和相逢的路人的對話?!豆聝盒小芬黄耆梢钥醋魇枪聝嚎卦V的話語。這樣的好處是可以使語言生動而富于變化,避免了完全由第三者敘述可能產(chǎn)生的板滯的毛病。 總的來說,作為敘事詩的漢樂府民歌,故事情節(jié)完整,人物形象鮮明,敘述條理清楚,次序井然,是屬于成熟時期的敘事詩。 3、漢樂府民歌的語言特點。 漢樂府民歌在語言句式上也有自己的特點。漢樂府的語言完全突破《詩經(jīng)》的四言句式,更呈現(xiàn)出雜言的形式,《東門行》、《孤兒行》、《婦病行》各種句式錯雜紛呈于一詩之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句式都有。這主要是由于樂府民歌來于民間,保留著很多的民間口語。例如《東門行》中有“咄!行!吾去為遲!白發(fā)時下難久居”的句子,連續(xù)四句中,句式起伏變化很大,當(dāng)是人民口語的直錄。值得注意的是漢樂府雖然有長短不齊的句式,但也有整齊的句式,《陌上?!贰ⅰ妒鍙能娬鳌?、《孔雀東南飛》等就是整齊的五言句。還有一首《江南》,全首五言八句: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首詩全用口語寫出,描寫生動,充滿輕快活潑的情調(diào)?!棒~戲蓮葉間”以下四句接連鋪接,不厭其煩,正是漢樂府用語的古拙淳樸處。本詩的好處還在于詩中主要部分處處寫魚的活潑可愛,但卻處處在寫采蓮人的歡欣愉快的心情。吳兢《樂府古題要解》說:“蓋美其芳晨麗景,嬉游得時也。”雜言的,長短句錯落參差,保留著當(dāng)時口語的自然、真率的特點;五言的,句式整齊,生動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和音樂性。一般來說,早期的樂府民歌多呈雜言形式,而五言的則多是比較晚期的作品,這說明五言詩這種新詩體是在樂府民歌中逐漸孕育產(chǎn)生起來的4、漢樂府寓言體的運用 樂府民歌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寓言體的運用。漢樂府里出現(xiàn)了幾首寓言詩,這些詩比擬奇特,富于浪漫主義的情調(diào)。寓言詩在《詩經(jīng)》民歌中偶有運用,但只限于個別作品。像《豳風(fēng)·鴟鴞》,可以說是最早的禽言詩。到漢樂府時,這種形式已經(jīng)較多運用了。在漢樂府民歌中禽鳥魚蟲都被寫入詩中,作為寓言詩的題材,如《雉子班》、《烏生》、《艷歌何嘗行》都以鳥喻人,《蛺蝶行》以蝴蝶和鳥喻人,《枯魚過河泣》以魚喻人。有的是表現(xiàn)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有的是表現(xiàn)愛情,但奇特的形式、奇特的內(nèi)容,卻獲得了奇特的藝術(shù)效果。我們看《艷歌何嘗行》: 飛來雙百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五里一反顧,六里一徘徊?!拔嵊暼耆?,口噤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睒吩招孪嘀?,憂來生別離。躇躊顧群侶,淚下不自知?!澳钆c君離別,氣結(jié)不能言。各各重自愛,遠道歸還難。妾當(dāng)守空房,閉門下重關(guān)。若生當(dāng)相見,亡者會黃泉。”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詈髢删涫菢犯械奶渍Z,是配樂演唱時所加,與原詩內(nèi)容沒有關(guān)聯(lián)。前面全是托鳥言來比喻人間夫妻“生別離”的悲劇,這種夫妻不能相顧的慘劇,正是當(dāng)時社會迫使勞動人民家破人亡的真實寫照。托禽鳥的遭遇來寫人,構(gòu)思奇特。這幾首禽言詩,蟲言詩或魚言詩不僅構(gòu)思奇特,而且描寫生動。《蛺蝶行》寫蝴蝶被燕子捉住去喂小燕,寫吃食之前的小燕見到蝴蝶時是“搖頭鼓翼”,《雉子斑》寫小雉被王孫所捕,老雉繞車追行,反復(fù)叫喊“雉子”,悲鳴之聲動人心魄。這些都是勞動人民遭迫害情形的寓言化。還有兩首詩雖是寓言體,卻是以樹木喻人的,這就是《艷歌行》(“南山石嵬嵬”)和《豫章行》,也是想像頗為奇特的作品。這些作品幾乎都是揭露社會現(xiàn)實的,但卻是寓言的形式,表現(xiàn)了漢樂府中帶有豐富想像的浪漫主義情調(diào)的風(fēng)格。 漢樂府民歌是自《詩經(jīng)》民歌之后,我國詩史上民間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一豐碩成果,它對后代有著巨大的影響。首先是現(xiàn)實主義精神影響了后代詩人。他們擬寫古題樂府,多數(shù)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這是漢樂府民歌精神的繼承。到唐代,杜甫、白居易等大詩人的創(chuàng)作所表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也是《詩經(jīng)》民歌、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繼承發(fā)揚光大。其次,漢樂府?dāng)⑹略娝憩F(xiàn)出來的敘事技巧和手法也影響了后代敘事詩的創(chuàng)作。沈德潛就說杜詩中的“三吏”、“三別”的敘事詩是“運以古樂府神理”(《唐詩別裁集》卷二)。白居易、元稹主張“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也是繼承漢樂府的“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寫實精神。另外,漢樂府的形式對后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則表現(xiàn)在五言詩的創(chuàng)立上,因為五言詩實際上源于漢樂府民歌。 二、漢代文人詩的代表作《古詩十九首》的藝術(shù)成就 所謂古詩,這里是專指《古詩十九首》?!豆旁娛攀住返拿Q,最早見于蕭統(tǒng)的《文選》。在兩晉南北朝時代,人們把流傳下來的一些無主名的古代詩歌稱為“古詩”。蕭統(tǒng)編《文選》時,從這些“古詩”中選擇了十九首,編在一起,題為《古詩十九首》。 現(xiàn)在一般認為《古詩十九首》作于東漢末年的桓、靈之時。其作者,根據(jù)詩的思想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來分析,應(yīng)是一些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的文人。總之,《古詩十九首》并不是一人一時之作,它是東漢末年桓、靈之世的一些中下層文人的作品,當(dāng)然其中有少數(shù)也可能是民歌,或者是由民歌改寫的。這從它常套用樂府民歌的句子可以看出。 《古詩十九首》有著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這幾乎是古今學(xué)者所公認的事實。劉勰說:“觀其結(jié)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zhuǎn)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鐘嶸說:“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詩品》上)這里面的一些評語,特別是古人的一些評語,對其成就都是承認的。它確實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把抒情詩推進到新的高度。 1、《古詩十九首》極善于塑造優(yōu)美動人的意境。 所謂意境,就是作者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一種鮮明、具體、生動的藝術(shù)畫面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具體地說,意境就是作者所描寫的畫面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緒的密切無間的結(jié)合,是情與景的水乳交融,是一種能浸透人心靈的藝術(shù)效果。 《古詩十九首》是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抒情詩?!睹髟吗ㄒ构狻芬皇?,前面八句看似純?nèi)粚懢?,但詩人提供給讀者的一系列的意象是明月、促織、星、白露、野草、蟬、玄鳥,勾勒成一個悲涼枯寂的深秋的意境?!皶r節(jié)忽復(fù)易”是主觀感受,其作用是使景物與情緒渾然一體,并且很自然地轉(zhuǎn)入對“同門友”的怨恨和傷時失志的悲哀的抒發(fā)?!痘剀囻{言邁》更是情景交融的例證: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fēng)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前四句寫的是春景,有東風(fēng),有百草,本是東風(fēng)勁吹,百草繁茂,萬象更新的景象。但詩人用了幾個飽含蕭索情調(diào)的詞——“悠悠”、“長道”、“茫?!薄ⅰ皳u”,把可以寫成欣欣向榮的春景寫得悲意盎然。僅僅讀這四句,我們也可以體會到那“涉長道”駕車回鄉(xiāng)的游子的頹唐空虛和寂寞的心境,自然而然地由“東風(fēng)搖百草”的景物引起“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的慨嘆,“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的悔恨和“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的悲哀。這四句真可以說是寫景的絕唱。 《古詩十九首》的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與后世的一些山水詩(如謝靈運的一些詩)的先寫景后抒情、說理和寫景割裂的手法具有天淵之別。 2、《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shù)的成就還表現(xiàn)在委婉曲折的表達方式上。 《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shù)的成就還表現(xiàn)在委婉曲折的表達方式上。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能造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例如《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全詩雖然是抒思婦游子的相思之情,但卻全用比喻,用天上比喻人間,用牽牛、織女比喻游子、思婦。比喻本身就有隱約曲折的藝術(shù)效果,而且詩人在描寫牛、女悲劇的時候,也很注意構(gòu)思和立意。詩里重點寫兩情阻隔的悲哀,但對阻隔他們的河漢,卻一再點明“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盈盈一水間”,仿佛他們的阻隔的困難并不難于克服,實際上這就暗示了阻隔他們的絕不僅僅是“清且淺”的“河漢”,還有其他的原因。讀者也可以由天上的“河漢”想到人間的“河漢”,而且牛、女尚且有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這人間的阻隔就更非是天上的“河漢”可比了。詩人把很多感情隱在言外,讓讀者得之于想像之外。另外《凜凜歲云暮》則主要是在結(jié)構(gòu)的曲折上表達婉轉(zhuǎn)之情。寫思婦的念夫,因思之切、愛之深而產(chǎn)生“錦衾遺洛浦”的懷疑,因思而不眠,終于“夢想見容輝”,由現(xiàn)實寫入夢境。夢中的描寫也是極盡曲折,既寫迎娶時的歡欣,又寫相聚之須臾,最后寫尋夢之悲哀。曲折地表達了思婦的婉轉(zhuǎn)不盡的情意。真正是委婉含蓄、余味無窮?!?、《古詩十九首》善于塑造人物形象。 《古詩十九首》還特別善于塑造形象。它不是敘事詩,但人物的形象卻極為鮮明。有時只簡略的幾筆,人物卻栩栩如生。《迢迢牽牛星》主要寫織女的形象。先寫織女纖纖素手,札札機聲,泣涕如雨,最后,“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則把這個形象點活了,我們仿佛看到一個美麗少婦含情脈脈隔河相望的情景。描寫思婦形象最為突出的是《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dāng)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獨難守。 “盈盈”四句極力寫出這個女子的容顏之美和她所處的濃春煙景的環(huán)境。畫龍點睛之筆是“空床難獨守”,把人物的感情,心境描寫得淋漓盡致,很符合“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的女子的身分。形象極為鮮明 4、語言自然混成而韻味悠長。 《古詩十九首》在語言上自然渾成,毫無斧鑿雕琢的痕跡?!端匿樵娫挕氛f它“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固然道出了其語言平淡自然的現(xiàn)象,但是卻沒有從根本上尋找出其語言特點。其語言特點在于用自然的語言表達真切的感情。語言固然是一個優(yōu)點,但關(guān)鍵更在于能真切地表情達意?!豆旁娛攀住返恼Z言可貴之處正在此!下面的一些句子都是極平常的家常話: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孟冬寒氣至》) 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古墓犁為田,構(gòu)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fēng),蕭蕭愁殺人。(《去者日以疏》)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驅(qū)車上東門》) 這種口語的運用,使讀者感到親切,加上這些看似平淡的語言中都浸透著深情,則更使讀者感到真切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古詩十九首》里的《生年不滿百》和《驅(qū)車上東門》“寫情如此,方為不隔”。我們理解之所以“不隔”,就是因為以極平淡自然的語言而能作深摯情感的抒發(fā)。其實《古詩十九首》中幾乎篇篇都是如此“不隔”的。 《古詩十九首》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批文人創(chuàng)作的,具有高度藝術(shù)成就的五言詩。它的出現(xiàn)標(biāo)志著我國五言詩已進入成熟的階段。從此,五言詩體正式進入詩壇,并且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直到唐代,它的地位才被七言詩體所代替,但仍然與七言詩一起,作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兩種主要的詩歌模式。 三、《古詩十九首》選析 下面我們選析《古詩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詩,希望同學(xué)們能從中學(xué)到分析文學(xué)作品的方法,至于對作品的具體分析,同學(xué)們可以猶不同的看法。 其一“行行重行行” 《古詩十九首》的名稱最早見于蕭統(tǒng)的《文選》。在晉南北朝時代,人們把流傳下來的一些無主名的古代詩歌統(tǒng)稱為“古詩”。蕭統(tǒng)編《文選》時,從這些“古詩”中選擇了十九首,編在一起,題為《古詩十九首》?!豆旁娛攀住返淖髡吆蜁r代古來就有分歧的看法,現(xiàn)在多數(shù)的文學(xué)史家認為這些詩是東漢桓帝、靈帝時期的作品,作者是當(dāng)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文士。《古詩十九首》主要表現(xiàn)這些文士傷時失志的悲哀、離別相思的痛苦和人生無常的慨嘆。 《行行重行行》篇是《十九首》的第一首。詩以思婦的口氣寫出,寫女子對丈夫的無限思念的深情。全詩十六句,可分四層。 開篇二句開門見山地交代本詩相思離別情緒的起因,皆由丈夫出門遠行,夫妻別離而來?!靶行兄匦行小笔钦f丈夫行而又行,行行不止,終使夫妻“生別離”?!吧鷦e離”出自《楚辭·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是生離作死別之意。“行行”二句既有空間上的相去漸遠之意,為下文“相去”二句伏筆;又包含有時間上的歲月流逝之感,亦為下文“思君”二句作一伏筆,可謂有一舉兩得之妙?!跋嗳トf里余,各在天一涯”是申言前二句,正因“行行重行行”,所以才相去萬里,人各天涯。第一句是因,后三句是果,因果交代清楚。 “道路阻且長”以下四句是訴說對丈夫的相思和幽怨。四句分從夫妻雙方說起。前二句是說思婦自己?!暗缆贰本溆谩对姟で仫L(fēng)·蒹葭》“道阻且長”成句,表達思婦不能追從丈夫的痛苦心情?!白枨议L”恐怕不僅是指道路之遠險,當(dāng)也包括東漢末年社會動亂的阻隔。如此,則“會面安可知?”更何況,丈夫仍在“行行重行行”,此情此景,她如何不怨?“胡馬”二句是對丈夫說的,是思婦的怨望之辭。朱自清先生說“是希望游子不忘故鄉(xiāng)”,但希望中含有怨情在內(nèi),只是很委婉,就為“浮云”二句的怨中含怒做了鋪墊。 所以清人方東樹說:“‘胡馬’二句,忽縱筆橫插,振起一篇奇警,逆攝下‘游子不返’,非徒設(shè)色也?!保ā墩衙琳惭浴肪矶┓莾H如此,“胡馬”二句還在文章上承接上一句“會面安可知”,并申足其意。承上啟下,故確是“振起一篇奇警”。 “相去”四句是第三層。前二句襲《古樂府歌》成句“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但略加變化,意思更明了。前一句主要從空間角度言,仍遙接“行行重行行”句。后一句用象征手法暗指人的日漸消瘦,帶緩是果,人瘦是因,言果而顯因,語氣委婉紆徐,含蓄蘊藉。如果說以上都委婉含蓄,怨而不怒的話,則“浮云”二句則直有怨而怒的情緒了?!案≡啤?、“白日”是比喻。古代常以日喻君,夫妻和君臣的關(guān)系在文學(xué)作品中是可以互換的,隱喻君王的“白日”可以喻指丈夫。而“浮云”則是指迷惑丈夫(“白日”)的客觀情景。正是這“浮云”使得“白日”(丈夫)“不顧反”。設(shè)身揣度思婦的心情,這“浮云”當(dāng)是喻指丈夫在外的另有所愛之人。前人說本詩的所謂“昏君”、“佞臣”之說可以休矣。 “不顧反”就是不念返,不想返家,是什么使得他不想家呢?就思婦想來,首先她想到的,且可能性最大的當(dāng)然是另有所愛。作此揣想,此二句怨中帶怒是意中必然。語意承“胡馬”二句的怨而不怒,感情上則更進一層,由怨而怒了。 “思君”四句是第四層,再轉(zhuǎn)回寫思婦自己?!八季钊死稀背小耙聨А本洌贿^“衣帶”句僅言日漸消瘦,“思君”句則從瘦進一層,由瘦而至顏容的憔悴,意蘊更廣?!皻q月”句則雙承“行行”和“思君”二句,既點醒“行行”句包含的時間流逝之感,又強化了“思君”句青春不再之嘆:時光飛逝,歲月已晚,青春不再,容顏凋零,丈夫不歸,人何以堪!古人有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司空圖《詩品》)之說,此二句足可當(dāng)之?!皸壘琛倍浣庹f多有分歧,一種認為是思婦對丈夫的祝愿,有《詩·衛(wèi)風(fēng)·君子于役》末二句“君子于役,茍無饑渴”之意。另一種認為是思婦自我勸慰之辭。她在勸說自己:不要再說他了,還是自己努力加餐吧!從上文“衣帶”句、“思君”句,以及思婦的怨怒情形看,作自我勸慰之辭更好,符合詩中思婦感情的發(fā)展邏輯! 她已經(jīng)一怨丈夫與自己的“生別離”,再怨道路的“阻且長”,三怨丈夫的不如“胡馬”、“越鳥”,四怨其因“浮云”所遮而“不顧反”,使自己體瘦人老;如此由怨轉(zhuǎn)怒,自然容易產(chǎn)生自憐自慰的心情。故此二句繞回作收結(jié),自作寬解,復(fù)作自愛。語意含蓄,情味無窮;筆轉(zhuǎn)意換,騁意無盡。 大批評家劉勰評《古詩十九首》說:“觀其結(jié)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zhuǎn)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保ā段男牡颀垺っ髟姟罚爸倍灰啊笔钦f它語言直率樸素,而又富有文采;“婉轉(zhuǎn)附物”是說它托物寓意,比興貼切,文辭委婉,蓄意無窮;“怊悵切情”是說它意緒悲惋惆悵,抒情自然而不做作?!靶行兄匦行小币皇鬃惝?dāng)此評。另外,本詩語言在意思上頗有重復(fù)之處,反復(fù)所言,只是“思君”,回還復(fù)沓固是民歌本色,就本詩而言,更是抒情的需要。非如此反復(fù)不能盡情盡意,這已不僅是民歌本色的體現(xiàn)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