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淡淡翠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在古代歷史上,女性的才華是被掩蓋的。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所謂的“三從四德”等條條框框,將女性層層約束在柴米油鹽里,無聲無息地度過一生。 但亦有許多優(yōu)秀的女性,憑借一身才華,在厚重的歷史畫卷中,涂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宋真宗的皇后劉娥,就是這樣一個奇女子。 說起劉娥,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貍貓換太子》中那個陰險狡詐、奪人愛子的劉妃。 然而,這完全是文學故事杜撰,并非真正的事實。 真正的劉娥,不僅沒有故事中的惡毒,反而充滿傳奇色彩,被后人稱贊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從街頭歌女,逆襲成一代賢后,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女人的格局越大,人生才會越寬闊。 01 身處逆境,自強不息 和宋真宗的其他兩位皇后相比,劉娥可以說是出身最卑微、爭議最大、經歷也最為坎坷。 劉娥出生后不久,父親就去世了。家道中落,孤兒寡母,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母親只好帶著她回到娘家。 雖然幼年喪父,寄人籬下,但劉娥并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性格十分堅韌,不僅學會了讀書識字,還學會了打鼗鼓這一技傍身。 等劉娥長到十幾歲時,外祖父家把她嫁給了一個叫龔美的銀匠。 沒幾年,因生意艱難,龔美帶著她一起前往京城另謀生路。 沒想到,這一去,徹底改變了劉娥的命運。 從四川到京城,一路風塵仆仆,盤纏早已花得七七八八。 為了生活,劉娥就在京城中用自己擅長的打鼗鼓,來補貼家用。 她容貌出眾,技藝超群,很快就在京城小有名氣。 而在機緣巧合下,劉娥被當時的襄王趙恒看中,買入府中,做了襄王府的侍女。 很快,劉娥就憑借自己的聰明伶俐,取得了趙恒的歡心,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從灰姑娘,一下變成了金鳳凰。 然而,就在劉娥的前途看上去一片光明時,命運卻又給了她重重一擊。 趙恒的乳母秦國夫人,十分瞧不上出身寒微的劉娥,勸阻無果的情況下,跑去與宋太宗告狀。 宋太宗當即下了一道圣旨,責令趙恒即刻把劉娥逐出京城,并給趙恒賜婚。 趙恒不舍得貌美如花的劉娥,就把她偷偷安排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里,金屋藏嬌。 這一藏就是十五年。 自古紅顏薄命,色衰而愛弛,在見慣了“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時代,面對自己的尷尬處境,劉娥并沒有一蹶不振。 她深知,花無百日紅,以色侍人,總會有被厭棄的那天。 所以,在這漫長的十五年里,她選擇了韜光養(yǎng)晦,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當宋太宗去世,趙恒登基為帝后,劉娥也終于苦盡甘來,被接入皇宮,封為美人。 此時,劉娥已經36歲。 盡管皇宮佳麗三千,而劉娥也早已不復當年的青春妍麗。 但因為她聰慧溫柔,又通曉古今,熟知政事,再加上這些年讀書浸染出來的高雅氣質,讓已貴為皇帝的趙恒,依舊對她寵愛不已。 在往后的人生里,劉娥一路晉升,最后終于在44歲時,坐上了皇后的寶座。 老子曾在《道德經》里寫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劉娥雖出身卑微,經歷坎坷,但她最讓人欽佩的地方,就是不管身處何種境地,都不會自我放棄。反而努力學習,從精神、學識上充盈自身。 而一個人只要精神不垮,那么,即使面對再大的風浪,也能泰然處之,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 圖片來源 | yestone.com 02 身居高位,心存善意 在以往的宮廷斗爭中,人一旦登上權力的頂峰,就會變得失去自我,越來越冷血無情。呂后如此,武則天亦如此。 但劉娥卻打破了這鐵一樣的定律。 劉娥被封后前,因出身卑微、尚未生子等原因,遭遇了諸多大臣的堅決反對,讓宋真宗十分惱怒,也讓劉娥白白多等了五年。 可當真宗因病久居宮中,越來越依靠劉娥處理政事時,劉娥并沒有趁機公報私仇。 相反,她處事公允,賞罰有度,既照顧丈夫,又教導兒子,把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深受宋真宗的信任。 1022年,宋真宗病逝,遺詔曰:“太子趙禎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p> 從此,劉娥成為北宋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開始了十一年的執(zhí)政生涯。 因皇帝年幼,再加上劉娥的出身、晉升之路與武則天有諸多相似之處,很多大臣都擔心她會效仿武則天稱帝,處處提防。 但劉娥卻從沒有像武則天那樣,大肆誅戮宗室。 相反,她對趙氏族人十分優(yōu)待。 不僅封賞宋太宗八子元儼: 拜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徙節(jié)鎮(zhèn)安、忠武,封定王….. 天圣七年,封鎮(zhèn)王,又賜劍履上殿…… 還對趙氏小輩成員,充滿了長者對晚輩的關心和愛護。 此外,雖然宋仁宗并不是她的親生兒子,但她對仁宗的教育,始終盡心盡力,從不懈怠。 據史料記載,宋仁宗年幼時,曾受太監(jiān)蠱惑,想把先祖平定南方后獲得的珍寶器銘從奉宸庫中取出賞玩,但劉娥卻趁機給他上了一課。 還有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原本是劉娥的侍女,一朝得孕生子后將孩子抱給了劉娥。 劉娥并沒有過河拆橋、斬草除根,在真宗去世后,劉娥還將李氏封為順容,又在李氏得病時封她為宸妃。 在李氏死后,劉娥更是聽從宰相呂夷簡的建議,以一品禮儀將李妃殯殮,在皇儀殿治喪,并給她穿上了皇后冠服。 就連司馬光也評價說: “章獻明肅皇太后保護圣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zhèn)撫中外,于趙氏實有大功?!?/p> 《小窗幽記》有云: 富貴家宜學寬,聰明人宜學厚。 人生就是一場博弈,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給別人留后路,其實就是給自己留退路。 一個有大格局的女人,從不著眼于眼前的個人得失,而是以智慧的眼光看事,以溫厚的心態(tài)待人。 如此,進退之間,方顯從容。 03 面對欲望,懂得克制 人們常說:“永遠不要考驗人性,因為面對欲望,人性根本經不起考驗?!?/p> 但劉娥卻再一次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其實劉娥和武則天身上,真的有太多太多的相似。 比如:出身都很低、丈夫都是當朝第三代君主、晉升皇后都經過了很多波折、都頗得皇帝寵愛、當皇后期間就開始主持朝堂并有著出色的能力…… 可劉娥與武則天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面對權力欲望,武則天選擇不惜一切爭取,甚至與至親為敵也在所不惜。 而劉娥卻選擇克制,從而給自己留下了千古美名。 一個女人,歷經坎坷終于站到了王朝的最高點,要說心中沒有一點權力掌控欲,那是不可能的。 在宋仁宗還小的時候,劉娥曾說過:“候上春秋長,即當還政。” 然而,一直等到仁宗十九歲,劉娥也沒有將執(zhí)政大權還給皇帝。 大臣們坐不下去了,紛紛上疏請求太后還政于皇帝,這其中就有名臣范仲淹。 但是劉娥統(tǒng)統(tǒng)不予理睬,既不懲罰上疏官員,也不回應具體還政日期。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有次,劉娥問參事魯宗:“唐武后如何?” 魯宗回答:“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 劉娥聽了,雖然沉默不語,但心中卻已然有了權衡和決斷。 所以,當有大臣為了討好劉娥,獻上武后臨朝圖,稱其為當代武則天時。劉娥當即大怒,把圖拋到地上,呵斥道:“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1033年,劉娥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在行祭太廟大典時,破格要求穿天子袞冕祭祀。 群臣雖然不太同意,但也不敢違逆太后。于是,便將衣服上的飾物減少幾樣,呈遞給劉娥。 大典結束后,劉娥心愿已了,即還政于仁宗,不久,便病重薨逝。 一代賢后,就這樣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明朝文學家陳繼儒曾說:“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p> 雖然劉娥終其一生也沒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但是她卻因為自己的理性與克制,保全了自己的名譽,也保全了劉氏族人的性命。 而有大格局的女人,從來不會成為欲望的奴隸,而是時時刻刻保持清醒,抵制誘惑,以德修身。 其實,人生很多事,都是強求不來的。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學會急流勇退、看淡放下,才能活得隨緣舒適。 圖片來源 | yeston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