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是中國著名的古琴曲。相傳,作者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著名的才女、文學家、古琴家蔡文姬。蔡文姬是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于衛(wèi)仲道,丈夫去世后回到娘家,后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并生育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并將其嫁給董祀。 蔡文姬從小博學多才,且精通音律?!度纸?jīng)》里有一個蔡文姬聽琴的故事。蔡文姬九歲的時候,父親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弦。結果,蔡文姬馬上就說:“是第二根弦斷了?!彼赣H以為是偶然猜中。于是故意再弄斷一根琴弦,試探女兒。結果,蔡文姬清楚地告訴父親:“是第四根琴弦”。 然而,蔡文姬這樣一個才女,命運卻是非常坎坷。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寫的就是“文姬歸漢”。 蔡文姬回歸漢朝時,面臨痛苦和艱難的抉擇。一方面是自己的故土、自己的祖國,是12年沒見的家鄉(xiāng)和親人。但另一方面,一旦離開匈奴,蔡文姬必須和自己兩個親身骨肉,從此天涯分離。永不相見。二者只能取其一。因此,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這種痛苦,無論對于現(xiàn)代人,還是1800年前的古人,都是一樣的艱難。 因此,《胡笳十八拍》的音調如訴如泣,耐人尋味。貫穿整首樂曲的主題,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飽含顛沛流離之苦的悲戚。 同時,蔡文姬作為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女性,對于悲傷,她的表達方法和尺度是與普通人不同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收斂的。傳統(tǒng)文化所習慣的表達方式是含蓄的、內斂的。因此,蔡文姬不可能象普通婦女一樣,用一種撕心裂肺、呼天搶地的方式,去直白地表達內心的痛苦和兩難。所以,《胡笳十八拍》這首古琴曲的份量和深奧,正源自于此。從技術上,或許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經(jīng)過若干年的古琴學習,也能熟練掌握演奏技巧。但是,要將蔡文姬這樣一個知識女性的心情和氣韻表達得準確和完整。則一定需要演奏者本身,具備充分的人生歷練和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