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押韻”,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人類對押韻似乎有一種莫名的執(zhí)念。 為了押韻,我們幾乎已經(jīng)“喪心病狂”到什么都干得出來——
有人這樣說過:“如果有一句話是押韻的,那它就是真理。” 相信你還對《流浪地球》里那句廣為流傳的“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記憶猶新,但這句標語卻在現(xiàn)實生活中被警察叔叔點名“批評”:寫得不算很好,因為不押韻。 畢竟路邊令人記憶深刻的標語一般都是這樣的:
其他領域對押韻這件事的追求,更堪稱極致。 曾經(jīng)在網(wǎng)絡上幾度風靡的各類鬼畜視頻,其核心就是把一些看似無關的句子根據(jù)韻腳剪輯在一起,配上音樂和后期處理,以達到“洗腦”的效果。 相信你這輩子都不會忘卻趙本山老師的一句:“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
早年對于古詩的鬼畜視頻《自掛東南枝》更是利用許多古詩韻腳相同的特點,用毫無關系的詩句形成上下文,明明語意完全不通,偏偏十分朗朗上口,被大家稱為“古詩攪拌機”—— 日邊紅杏倚云栽,蓬門今始為君開 仰天大笑出門去,無人知是荔枝來 臥龍躍馬終黃土,美人帳下猶歌舞 蓬萊文章建安骨,此時有子不如無 現(xiàn)在許多有押韻需求的正經(jīng)創(chuàng)作,比如寫歌詞或者寫rap,也常常因為不得不押韻而陷入和鬼畜內(nèi)容相同的境地。 知乎上就有許多這樣“發(fā)人深省”的提問:有哪句歌詞讓你覺得「為了作詞押韻什么都寫得出來」? 下面的回答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有一位國外音樂制作人,干脆把自己為了押韻而生湊歌詞的創(chuàng)作過程拍了出來: 關于押韻的迷之執(zhí)著,相信男生看了會沉默,女生看了也流淚。 今天就想和你認真探討一回,為什么我們?nèi)绱税V迷于押韻和對仗的語言結構? 內(nèi)容整理自《用得上的哲學》節(jié)目 講述 | 徐英瑾 (文字經(jīng)編輯整理) 你可能沒聽說過,人類其實有一種思維,可以稱作「韻律(諺語)偏好」。 什么叫韻律?這里韻律指的就是押韻。諺語我們都知道,古往今來流傳著無數(shù)諺語。 這里我們暫且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談,因為韻律和諺語它們具有共同的特點:容易被記住,容易被說出來,也就是說,它們符合“易取性”的特點。 這也從客觀上解釋了,為什么很多人都喜歡通過說“俏皮話”或者引用諺語來進行論證,并且認為這能取代論證本身。 中國人對押韻總有一種獨特的執(zhí)著,回頭想想,我們從小到大都沉浸在各式對仗的詩句和諺語之中,比如:不好好讀書,就被老師罵“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如果和一位老人頂嘴爭辯,老人就愛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如果想要教育一個孩子學會自立自強,就可能引用“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如此云云。 仔細研究,你就能發(fā)現(xiàn)這些耳熟能詳?shù)脑捳Z,其實背后并沒有邏輯之理、語義之理和經(jīng)驗之理的支撐,但是,它們的確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影響日久綿長。 這到底是為什么? 1. 我們?yōu)槭裁礋嶂杂谘喉崳?/strong> 一個解釋就是,押韻、對仗,是具有某種審美特征的語言結構,某種程度上,符合了我們對“美感”的認知和偏好。這種審美特征使得我們在朗讀、記憶這些話語的時候,能夠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愉悅。 也就是說,我們其實不是因為這些話有道理而傳播它,而是因為這些話讀起來感覺不錯、很順暢,所以我們?nèi)鞑ニ疫@些話往往容易被記住。 這就引發(fā)一個問題:押韻和一個道理是否成立,它們之間存在什么本質關系嗎?我們又為什么這么喜歡押韻的諺語?這還要回到“思維土法”或者“捷思法”的本質上去。 我經(jīng)常使用“思維土法”這個詞匯,也就是指我們思維中有時候采用的一些捷徑和土辦法。 當然,真實的心理學教材里是不會采用“思維土法”這樣的名字的,這個詞在英文里叫 Heuristic,它在中文里面的翻譯很多,我采用的一種翻譯叫捷思法,一種快捷地幫助我們思維的方法。 捷思法的其中一種,叫作“易取性捷思法”。“易取性”就是容易取得的意思。 易取性捷思法,顧名思義,就是當你被突然問到一個問題,有多種答案都在你的腦子里翻騰,你會偏好哪個答案呢?通常人的思考方式不是完全能以理性衡量的,而是根據(jù)一個非常粗糙的原則:你容易想到的那個就是答案。 比如,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邀請了一些美國人作為被試者,向他們提出一個問題:在美國,統(tǒng)計學上最顯著的死亡原因依次是什么? 被試者看了諸多答案后,就根據(jù)易取性捷思法,哪些容易被想到,哪些就排第一名。所以,第一個被想到就是懷孕、墮胎以及分娩;第二類想到是各種交通事故;第三個想到的是他殺,美國因為有槍支,很多人被他殺;第四個火災,每次加州大火,哪大火了,新聞里都會報道;第五個是自殺;第六個是乳房腫瘤。 結果呢,答案錯得離譜。實際上,在美國造成死亡的第一個原因是:闌尾炎。而第二名也不是飛機墜落,而是心臟病。 可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會傾向于認為懷孕、墮胎、分娩的時候導致死亡人數(shù)很高,或者是各類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shù)很高?就是因為這些畫面通常非常具有聳動性,而且和媒體上的大肆播報也有所相關。 新聞媒體通常不會報道某個人因糖尿病致死,或者突然將某個普通人得闌尾炎死了作為breaking news(突發(fā)新聞)的,因此,這些原因都沒有進入大家的“思維小黑板”。 一旦思維小黑板上涌入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彼此爭斗,反而把一些關鍵的信息給淹沒了,那我們未必能做出非常好的判斷。 2. 具有對稱性特征的話語, 更容易被我們記住 易取性捷思法,一個特殊的變種就是我們開頭所說的“韻律偏好”,或者“諺語偏好”。 捷思法的本質是什么?就是方便我們獲取信息,方便我們處理信息。 而這些押韻的句子,因為音韻上的特點,變成一個非常容易被記憶的內(nèi)容,所以它也就容易在思維的小黑板上呈現(xiàn)。 這也是我們?nèi)祟愑洃浀囊粋€特點——你要記得一個東西,原則上這個東西要有一種對稱性,有一種對稱性你才更容易記住。 或者說,每一個句子它背后的韻母都是比較類似的,或者是一致的,這樣你就可以通過一個韻母的音,聯(lián)想到另外一個,這樣一串東西都能夠被記住了。 這也就符合了工作記憶的工作特點,這個工作記憶的特點是什么?它要以最快的速度,把長期記憶里的東西放到我們的思維小黑板上。 這里,我還要提到另外一個工作記憶的特點,工作記憶有一個語音回聽和語音回放的部分,在你的心靈活動中被反復吟誦的語句,馬上就會在工作記憶中占據(jù)注意力的核心,并且有更大的機會,與長期記憶構成互動。 那么,哪些語句容易被反復吟誦?就是押韻。所以,押韻真是個好東西。 諺語同樣也是利用這樣一個特點,能夠既方便它進入人類的思維小黑板,也容易方便它進入人類的長期記憶庫。 這樣一來,如果每一個個體都喜歡押韻的語句,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這種押韻語句就很容易通過口耳相傳,而成為整個社會的集體財富,下一代的孩子也會記得這些韻律,然后一代一代地就記下去了。 3. 押韻的語言, 總被認為更具有說服力 這個韻律偏好本身又和另外一個捷思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就是所謂的“流暢性捷思法”。 什么叫流暢性捷思法?也就是,如果你能夠更好地、更流暢地、更痛快地處理一個對象的話,這樣一種思維對象就會被認為是具有更高價值的內(nèi)容,或者說,更具有說服力的內(nèi)容。 換句話說,一個想法如果能夠被更熟練、更順暢、更優(yōu)雅地表達出來,或者直接在心中默念出來,你就會認為這個想法更有價值。 這里面最重要的一個運用就是,如果要讓別人覺得你說的每句話都是真理,你一定要練好普通話(當然,如果是在外國就要練好外語)。 當你表達得越流利,別人就越容易認為你說的是真理。 你對自己也是這樣,如果有一件事情你在心里不斷默念的時候,你會越傾向認為這件事情我可以反反復復把它想得很透徹,于是你就越覺得這件事靠譜。 有這樣一個關于拿破侖的笑話:拿破侖常去視察部隊,而且經(jīng)常以閃電般的速度和大家對話?!爸惺浚悻F(xiàn)在手下有多少個士兵,有多少門火炮,有多少支槍,多少支槍保持在完好狀態(tài)?”而下面的人也一定要說得非常快,有一回一個人回答得慢了,他說:“報告皇帝陛下,我現(xiàn)在下面有 205 個士兵,馬有 120 匹?!蹦闷苼鼍桶l(fā)怒了,說你是怎么做軍官的,斥罵一通?!盎实郾菹拢艺f的都是對的,你可以數(shù)一數(shù)?!薄敖的愕穆殻?/p> 拿破侖問話的訣竅被廣大將士們掌握了,大家就明白,不管說什么,都別思考,只要說得足夠快就行。拿破侖會覺得你說得越快,對部下的情況掌握得就越好。 拿破侖有一次又問了,“上尉,你現(xiàn)在手下有多少名還能戰(zhàn)斗的士兵?其中有多少名士兵受了輕傷,受了重傷?”上尉馬上回答,“報告皇帝陛下,我現(xiàn)在手下有 200 名士兵,其中 250 名士兵已經(jīng)受傷了,陣亡了300 名?!?/p> 數(shù)字一聽就不對,但是因為這個上尉說得極快,拿破侖就說,“很好,你做得不錯,下次可以做少校了?!彼耆珱]考慮這些數(shù)字組合在一起是個什么樣的畫面,就走了。 這當然是個笑話,想說明的也就是有時候的確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對某件事表達得越快速,雖然腦子里想得其實只是一團漿糊,別人也容易認為是正確的、合理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存在這種可能。流暢性捷思法就是這樣起作用的。 在面試的時候,一些不太稱職的面試官,往往也容易根據(jù)被面試者說話的流利程度來判斷其說話的質量,這顯然是不盡合理的,有時候一個人即使說得很有道理,但因為“嗯”“啊”這樣的表達太多,就被認為“不合格”。這就是犯了流暢性捷思法的一種錯誤。 4. 押韻用于論證,當然不靠譜 押韻的話語容易產(chǎn)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人非常喜歡把這樣一些押韻或者對仗的名言,嵌套在各種各樣的論證形式里面。 比如, 第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第二句話:你是少年,你不努力; 結論:你的未來肯定很悲催。 從邏輯論證上來講,如果大前提的第一句話是對的,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是對的,第二句“你是少年,你不努力”也是對的,的確會得出“你未來會傷悲”這個結論。這實際上也符合所謂的肯定前件式,如果前件被肯定了,后件也會自動地被導出,這在邏輯上沒問題。 但問題是,我憑什么相信第一句話就是對的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憑什么是對的呢? 很多人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你看大家都這么說啊,而且這么流傳了很多年了。 這里的問題就是,大家為什么都喜歡傳這樣的話?一種解釋是,這些被傳的話的確包含了很多經(jīng)驗上的概括,是我們老祖宗的經(jīng)驗結晶。但是還有一種解釋,就是這句話朗朗上口,大家一聽就懂,或者它非常押韻,容易得到傳播。 由此我們引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一件事情聽上去好聽,它就是真的呢?這好像并沒有什么道理。 比如,少年的努力和老年的收獲之間,首先就沒有非常清楚的邏輯聯(lián)系,因為只從“少年的努力”這樣一個邏輯關系當中,其實推理不出老年。這兩者是兩個概念,也不是語義的聯(lián)系,甚至也不是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 我們在經(jīng)驗生活中其實很容易找到大量的案例證明,少年努力和老年生活之間并沒有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而只是某些人偏見的普遍化。 這種普遍化正是因為這句諺語的對仗性導致了它的廣為流傳。 捷思法其實某種程度上是我們?nèi)祟愃季S懶惰的一種表現(xiàn),但不可否認,這確實是非常常見的一種人類心理和思維方式。 一些時候,易取性捷思法的一種運用,就是容易讓我們產(chǎn)生古怪的心理聯(lián)想,盡管這種聯(lián)想往往是不符合邏輯的,但卻很難說它是一種純粹的欺騙,對于這些易取性捷思法的負面案例,我們也應當小心應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