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四圣道家四圣指的是先秦時期道家學派的四位圣賢,他們都是老子的最具影響力的傳人,但是,這四圣里面并不包括老子。 文子:文子姓辛氏,號計然,是老子的弟子。文子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根據(jù)《漢書·藝文志》中《文子》九篇所著:“老子弟子,與孔子同時”,也就是說文子孔子生活在同一個時期。其著有《文子》一書。 亢倉子:亢桑子,又名亢倉子、庚桑子,春秋時期陳國人,被尊為洞靈真人,是道教祖師之一。他也是老子的弟子。其著有《亢倉子》(《洞靈真經(jīng)》)一書。 列子:列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是戰(zhàn)國時期鄭國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是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后的重要傳承人物。列子創(chuàng)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對后世哲學、文學、科技、宗教等各個方面影響非常深遠。 莊子:莊子對戰(zhàn)國中期宋國人,其哲學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是老子之后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創(chuàng)立了“莊學”這個哲學流派,與老子并稱“老莊。莊子一生著述十余萬字,書名《莊子》,這部書籍的出現(xiàn)無論是對哲學還是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像聞一多說的:“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兵家四圣關于兵家四圣,有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兵圣孫武、亞圣吳起、計圣孫臏、尉圣尉繚,這是最為普遍說法;第二種說法:兵圣孫武、謀圣鬼谷子、亞圣吳起、次圣孫臏而這是史書中記載說法。本文主要介紹第一種說法。 兵圣孫武: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被尊稱為兵家或孫子,被譽為“百世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其著作《孫子兵法》十三篇被廣泛應用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各個領域。蘇軾評價孫武說:“古之言兵者,無出于孫子矣。利害之相權,奇正之相生,戰(zhàn)守攻圍之法,蓋以百數(shù),雖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 亞圣吳起:吳起,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后因變法得罪守舊貴族而被殺害。吳起著有《吳子兵法》,與孫武并稱“孫吳”。曹操評論他說:“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計圣孫臏:孫臏本命孫伯靈,是孫武的后代,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曾輔佐田忌奠定齊國的霸業(yè)。他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孫臏兵法》之中。毛澤東在《讀<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勝·孫臏>》中批語:“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p> 尉圣尉繚:尉繚,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后入秦,官拜國尉。戰(zhàn)國時期“尉繚”有兩人,其中一人是魏惠王時期的隱士,根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時期的尉繚與魏惠王時期的尉繚時間相差近百年,因此二者不是同一個人。但史學界對于1972年出土的兵書《尉繚子》的作者仍無法確定,眾說紛紜。 儒家四圣至圣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鬃釉缙谠隰攪鴮W習,后來周游列國,晚年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鬃幼鳛槿寮沂甲?,他的學說集中體現(xiàn)在了他的弟子所整理的言論集《論語》中??鬃邮攀篮蟮那О倌昴?,他的思想備受歷代統(tǒng)治者的重視,被后世稱為“至圣先師”。孫中山評說孔子說:“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張民權,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 復圣顏回:顏回,春秋時期魯國人,孔門七十二賢之首。顏回自幼拜師孔子,終生向孔子學習,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曾陪同孔子游歷諸國。顏回通過自己講學授徒,傳授儒學六經(jīng);通過協(xié)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漸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形成了“顏氏之儒”的儒學宗派。被后世尊稱為“復圣”。 宗圣曾子:曾子,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晚年的弟子之一。曾參與編制了《論語》、撰寫《大學》、《孝經(jīng)》、《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學的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為“宗圣”。 亞圣孟子: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孟子繼承了孔子仁政的思想,在45歲左右也率領弟子出游諸國。孟子的一生經(jīng)歷與孔子十分相似,雖然弟子沒有空子多,但其首次提出的“民本”思想影響深遠。后世尊稱孟子為“亞圣”,與孔子并稱“孔孟”。孟子的言論集中匯編在《孟子》一書中。 |
|